陕西省委党校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在演讲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10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东盟走访时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带一路”这个新名词,明确指出应当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并且应当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导向。“一带一路”中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思想,提出后立即获得了众多国家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我们借用历史,加强与各国经济合作,发展良好合作关系,实现文化交流、经济互利的目的,是新时代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了陕西一带一路追赶超越的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陕西;追赶
春节前夕,习总书记来陕视察工作,其讲话中谈及我省追赶超越目标,以及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标定工作基点,转变方式方法,推动实际工作,在抓好既定改革事项落实的同时,稳步全省其他重点领域改革,如何厚植我省发展优势,在建设能源大省,科技大省,军工大省,文化大省上有新突破。如何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树立起大开放思维,搭建好平台,如何推进贸易便利化,优化开放环境,构建出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好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于2015年4月发布,标志着我国的“一带一路”处于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陕西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地区宏观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十二五”期间,陕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是“十一五”时期增量的1.3倍,陕西经济增速和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经济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跨越。进入“十三五”以来,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市场需求不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调整因素影响,陕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放缓。2016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07.8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三次产业占比由去年同期的5.4:29.9:64.7调整为5.6:26.2:68.2,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2.9%、增长6.9%、增长8.2%。全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13.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830.26亿元,增长12.1%,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步伐逐步加快。同期,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374.59亿元,同比增长8.7%,高于全省GDP增速1.5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53.3%,非公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渐增强,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增长率均为5.6%,实现财政收支增幅基本平衡。此外,施工项目个数和投资规模增速双回升,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20%以上增速,全省文化产业投资增势强劲,自年初以来继续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9.88亿元,同比增长10.2%,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47.54亿元,同比增长11.7%,实际利用外资25.23亿美元,同比增长9%,其中,制造业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额的69.2%。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情况
当前,陕西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的阶段,二产占比高于全国十一个百分点,且二产中的传统能化产业优势仍在衰减、新动能尚未完全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今年,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陕西省的首要经济工作任务,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并确立了“1+5”政策体系,加大改善消费品供给、降本增效和制造业升级等“三个专项行动”工作力度,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根据陕西省统计局公布:一是去产能。2016年上半年,产能过剩行业投资进一步收缩,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87.25亿元,同比下降49.7%,降幅比一季度扩大25.1个百分点。以钢铁为主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同比下降8.8%,以煤、油、气下游衍生产品为主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下降54.9%。二是去库存。工业去存货方面,今年前五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存货1846.7亿元,同比下降1.7%,存货周转率达到3.2次,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加快1.4次和0.2次;今年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比一季度回落9个百分点,本年新购置土地面积110.39万平米,同比下降35%,其中,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8.9%。三是去杠杆。今年前五个月,全省工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8.6%,比去年同期下降0.5%,资产负债率56.5%,同比下降0.8%。四是降成本。今年前五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成本费用合计6358.4亿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05元,低于全国水平(全国85.73元)。五是补短板。近年来,陕西积极出台“补短板”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产城融合和生活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继续强化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积极采取节能减排与城市雾霾治理等生态环保措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能力。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
按照“十三五”规划部署,以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型省份、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西咸新区“双创”示范基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为契机,大力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原始创新提升等重大工程,充分发挥市场对科技研究方向、产业路径选择和创新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紧密结合全省科技资源特色和产业发展基础,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统一和产学研紧密结合,从产业入手做好各类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关键环节,使创新成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经济发展,并积极调整各职能部门工作思路,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创新主体日趋壮大,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助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创新载体建设全面推进,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断健全,通过设立引导基金、降低融资成本、畅通投融资渠道,着力构建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多元投资体系等,正在形成全省科技与经济的逐步融合,围绕“一院一所模式”的复制推广,利用自身人才、技术、成果,开展院所自创,加快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依托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联盟,推进各领域协同创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陕西经济保持“追赶超越”的战略路径
(一)落实重点工程的推进机制
应围绕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立持续跟踪、逐个落实的推进机制。重视重大项目对稳定陕西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作用,继续加大对传统能化、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升级改造和对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的投资力度;建立较为稳定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经济和物价水平的同步增长机制,通过技术培训防范“去产能”过程中群体性失业风险,避免国企职工收入水平下降,通过新型城镇化职业技能培训逐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收入,通过创新创业培训提高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能力等多种方式挖掘内生性消费潜力、稳步提高地区消费能力,积极引进境外资本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快全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航空航天、商贸物流、文化旅游、能源金融、科技教育等开展多领域产能合作,力求扩大陕西具有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和重大装备、物资的出口,并鼓励“走出去”企业与沿线国家实现各领域多元化合作,以产品出口为承载,带动技术、标准、服务等输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二)促进产业转型
应促进能源化工、冶金有色、制造等传统资源型产业的现有过剩产能向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发展转变。应积极引导,科学合理确定陕西煤、油、气的生产能力,加快一批能源深度转化项目,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改造提升传统工艺技术、开发拓展下游产品市场,加速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积极宣传和加大力度推动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以及契税征收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对闲置的房地产用地应及时按规定调整转化为公益事业型项目用地,优化房地产项目规划布局,统筹安排商品房市场供给比例;对杠杆率进行分类别、分行业和分地区测算,科学制定去杠杆标准,采取差异化的去杠杆措施,对产能严重过剩,效率低、效益差的行业应加大去杠杆力度;积极贯彻落实有关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方案,重点围绕行政审批、税费规范以及融资、用工、生产、物流等要素在各领域环节,系统运筹、精准施策,全方位降低企业成本;在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短板”领域,统筹规划、积极引导,提高市场优配资源,实现有效供给。
(三)发挥科技资源优势
第三,应充分发挥陕西军工企业和科技资源优势,以“军转民”和“民参军”技术产品推广目录为依据,优选先进适用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加强驻陕军工系统单位与地方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校等合作,协同建立和共享研发试制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功能,推进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和应用,在全省积极发展军民共生产业集群和企业群落,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军民深度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题,开展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先行先试;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陕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现实需要,鼓励在巩固国防军工、发展地方经济、改善民生条件等各领域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提升微电子、通信、重大装备、航空航天、石油开采、环保技术等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水平,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基础研究,结合各单位自身实际,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培育产业链,积极复制推广“一院一所模式”,显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
(四)科学界定企业职能定位
应科学界定商业类(竞争性、垄断性)和公益类不同国企的职能定位。对商业类国企应基于市场导向、专注主业发展、依靠创新驱动,突出技术优势、强化协同攻关、淘汰落后产能、削减企业库存、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升级;对公益类国企应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突出公益性质、做好资产保全、提高服务质量、重视运营效率、引入社会评价,明确全省国企改革发展着力从用好宏观政策、整合内部资源、增加有效投资、推动项目建设、积极拓展市场、增强发展活力等重点环节着手,通过整合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战略性、前瞻性和快速成长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集中;此外,应加强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高端能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军民融合等领域的国企改革,鼓励其积极参与产学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以资金、技术、管理等多种形式,通过组建联合体等方式,通过PPP模式积极参与相关项目的建设运营。
(五)把握政策机遇
应抓住国家自贸试验区、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政策机遇,依托大项目引领,重点构建以关中区域创新示范带和西安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为载体,积极推进系统创新、协同创新、全面创新,以及持续建设以西安国际港务区、航空城实验区和新筑铁路物流集散中心为代表的区域现代物流贸易枢纽等;借助呼包银榆经济发展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等区际发展平台,加快传统能化产业的高端化、精深化、清洁化升级改造和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并通过明确发展标准、健全市场交易、完善配套服务等措施积极推动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以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为契机,陕南地区应重点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生态修复和流域治理、精准脱贫等领域“补短板”,鼓励以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建设“飞地”园区;在发展壮大陕西县域经济方面,应积极承接技术较为先进、处于产业链中高端的项目转移,强化工业投资效益和科技创新效率,培育自主品牌;依托发展特色产业,以创建全国百强县、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小城市培育试点等为突破口。
总结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无疑推动了陕西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各种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继续对优势产业内容进行梳理,从而提出更加积极有效的对策,为今后发展战略的提出做好基础工作,从而增强陕西的影响力,树立起良好的陕西形象。
参考文献
[1]马振华,赵霜.信息化服务平台对优化人才管理机制和效率的研究——陕西“一带一路”人才发展战略[J].金融经济,2016,(24):161-162.
[2]白山稳,李彩霞.一带一路建设中陕西优势产业现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33):92.
[3]杨珊,赵丽红.“一带一路”下陕西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为例[J].知识经济,2016,(22):16-17.
[4]李爱鸽,沈晓敏.“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05):5-8.
论文作者:许雅清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陕西论文; 全省论文; 产业论文; 亿元论文; 领域论文; 经济论文; 军民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