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达成《品德与社会》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仅仅在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法是难以达成的。开发和利用课本以外的课程资源十分重要。本文定义了“核心素养”和“课程资源”的概念,阐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品德与社会核心素养培养的的重要性。那么,如何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品德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呢?一、注重对教材的空白点进行二次开发,用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找准课程的生长点,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三、关注儿童亲身经历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四、关注儿童综合开发资源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课程资源 合理开发和利用
核心素养:《品德与社会》的核心素养是指在品德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例如:个人修养(含良好习惯:至真、至美、至情……)、社会责任(含主动适应、超越自我、勇于创新……)、家国情怀等。
课堂教学中要达成《品德与社会》的核心素养,单靠教材是无法做到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核心素养的关键。
什么是课程资源呢?我认为: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各种因素都是课程资源。
不仅仅是教材、音乐、视频、大自然、社会资源等,而且包括种种丰富多彩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积极参与的各项活动、感悟……这些活动资源的开发,对儿童智慧的开发与道德的形成是不容置疑的,对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也是最有效的。那么,如何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品德课程资源,促进社会性发展,进而形成良好品德,达成核心素养呢?经过教学实践,我找到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注重对教材的空白点进行二次开发,用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材涉及的内容可谓广泛驳杂,但每篇教材都有“空白点”。我们必须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生实际,对课本的“空白点”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体验与感悟,同时通过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
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家乡人的智慧》的学习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风俗,感悟家乡人的聪明才智,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一种广府文化”(广府特色小吃、广秀、广彩、广雕或名胜古迹等),也可选择家乡的名人对家乡的旅游项目进行推介。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为游客讲解家乡美食、美服、美景以及家乡名人,从中感悟家乡人的智慧蕴藏在家乡的方方面面。这样既尊重教材内容,渗透地域特色、生活特色、生本特色的资源开发,很好地实现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素质教育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作用,找准空白点,引入生本资源、地域特色资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资源,找准课程的生长点,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社会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品德与社会中的大多内容都来源于社会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资源,找准课程的生长点,逐步养成主动分析客观环境的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开展《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教学活动时,我放手让孩子们收集社会上帮助别人的故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当今信息时代环境下,学生收集社会信息尤其方便,有关“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故事,这次资料收集可以说十分齐全。故事囊括了古今中外,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还跨越了学科,找到语文、音乐、美术学科中乐于助人的角色。课堂上,我采用了孩子们收集的视频资料“托举哥周冲”,详细剖析了当代社会“周冲”从乐于助人中获得的快乐与成长。孩子们在讨论、质疑、对话中感悟到:帮助别人真如瞎子点灯,既照亮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孩子们循序渐进地树立了“帮助别人,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此活动,既放手让学生获取信息,又帮助学生提炼信息,让学生在观察社会现象时,学会思考、反省,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
三、关注儿童亲身经历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于品德课程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能够将品德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行动,教师必须能够关注儿童亲身经历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课程标准强调:“要将学生的生活中的体验、生活中的发现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我们要重视孩子的日常生活经历,既把孩子的生活引入课堂,又让品德课程学到的知识回归于儿童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品德知识。
为了能够让学生主动融入社会,必须将学生生活与品德课堂联系起来。
例如:开展《家乡人的智慧》的学习活动中,我校教师结合本班学生大多都来自铁路职工家庭,让学生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对“火车”进行规划、设计和创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家乡人的智慧在自己身上得以传承,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和探究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
又如,在完成了《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的主题活动后,布置学生每天记录自己帮助别人的细微小事以及从中感受到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点滴快乐。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推动学生后续全面发展,也激发和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关心社会有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
只有关注儿童亲身经历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的生活的实践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学生才会有更高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才会打造更有针对性、灵动又充满活力的课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方式也更加生动活泼而有效,更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四、关注儿童综合开发资源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作为教师,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他们完全有能力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让孩子们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小主人。让孩子们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和探索活动服务,从而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开展《走进健康生活》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资源”。将学生分为文娱爱好组、体育运动组、棋艺智慧组等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让体育运动组对不同国家的特色民族体育进行收集并展示,表演或视频播放自己的体育专长;让棋艺智慧组收集古往今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棋艺,并演示自己拿手棋艺的技巧。让文娱爱好组在课堂上推荐欣赏世界名曲名画,并展示自己的琴声、书画等才能……这样,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结合自己的能力强项,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展示自己最拿手的项目,阐述获得特长所付出的汗水与坚持……既有效强化和提升自己的专项能力与特长,又向全体师生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和情怀,学生的智力、创造力、情商等核心素养得以发展。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取长补短,增长了知识,激发了热爱生活、享受和追求健康的生活的情感……通过辛勤耕耘创造美好生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自然而然地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况泠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小学品德教学整合路径探索[J].科学咨询,2016,(28)。
[2]关月梅 道德思辨,品社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切入点[J].福建教育,2016,(17)。
[3]马洁 高惠荣 崔宁 《品德与社会》课程已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山.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4),2-021。
论文作者:戴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素养论文; 核心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品德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资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