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富新镇卫生院外科 四川 德阳 618212)
【摘要】 目的:观察全层缝合法预防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全层缝合法,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缝合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行阑尾切除手术过程中采用全层缝合法处理切口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全层缝合法;预防
【中图分类号】R57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209-02
Effect observation of full thickness suture in preventing infection of incision in appendicitis with perfora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full thickness suture in preventing infection of incision in appendicitis with perforation. Methods 82 cases of appendicitis with perfor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had 41 cases,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full thickness suture during operation,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suture, observed the occurrence of infection of incision of cases in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of incis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2.4%,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14.6%),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Using full thickness suture in the operation of appendicitis with perforation can prevent infection of incision, should be used in clinical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Appendicitis with perforation; Resection of appendix;Infection of incision;Full thickness suture;Prevention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疾病,阑尾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阑尾炎的常用方法,其中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未穿孔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小于10%,而一旦穿孔,则切口感染率可高达30%左右[1]。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不仅影响到了患者术后的恢复,还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和经济费用,因此临床医师应予以重视,积极的探索预防对策。影响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本文将探讨手术过程中的缝合方式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普外科2013年5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82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手术过程中切口缝合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1.8±2.6)岁,坏疽性阑尾炎27例,化脓性阑尾炎14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9.9±2.3)岁,坏疽性阑尾炎25例,化脓性阑尾炎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阑尾炎类型方面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预防性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替硝唑,手术室及病房环境相似,手术操作由高年资主治医师完成。观察组患者采用全层缝合法处理切口,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切口大小情况选择缝合3~7针,使用7号丝线贯穿切口两侧腹壁全层褥式缝合,然后用4号丝线从切口一侧经皮肤进针,依次穿过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再从对侧腹外斜肌腱膜进针,穿出皮肤后垂直褥式缝合3~4针,缝合完成后进行打结。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缝合法处理切口,使用4号丝线连续缝合腹膜后,依次间断缝合肌层和腹外肌腱膜,再使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两组患者在缝合切口前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甲硝唑冲洗切口,术后切口放置引流管,常规应用抗生素3~6d。
1.3 感染判定标准
术后切口感染的诊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拟定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其中所使用到的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阑尾炎的致病菌多为肠道内存在的各种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阑尾炎一旦发生穿孔,大量的致病菌会进入腹腔,术中即使采用保护切口的办法,仍然难以避免致病菌污染切口,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3]。外科医师一直在研究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的寻求降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阑尾炎术中切口处理方式的不同会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行阑尾切除手术过程中采用全层缝合法处理切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缝合处理方法(P<0.05),这与谭锦华[4]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全层缝合法处理原则是彻底清除切口内残留的细菌和炎性物质,减少因逐层缝合而形成的组织间隙、死腔及切口内线结所致的感染源,从而达到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的目的[5]。全层缝合法由于术中未完全缝合腹膜,因此可以使切口局部脓肿形成后顺利流至腹膜腔,然后再从引流管排出,或经腹膜吸收,此外全层缝合法术中处理切口操作耗时少,能够进一步降低手术暴露时间,从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
术中使用全层缝合法处理切口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采取腹膜外翻的方式对切口进行保护,以减少细菌的污染。缝合切口前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甲哨唑冲洗切口,手术前后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使用抗生素,以达到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
综上所述,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行阑尾切除手术过程中采用全层缝合法处理切口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姜海毅,丁红光,田晓卫等.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8):882-8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
[3]周丽霞.腹壁“8”字全层缝合法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3):410.
[4]谭锦华,陈汝昌,黄烈天.全层缝合法预防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2):1425-1426.
[5]乔桐杉,恩日乐图,郝利恒等.全层缝合在坏疽性阑尾炎术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111-112.
论文作者:刘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切口论文; 阑尾炎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阑尾论文; 腹膜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