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世勋[1]2007年在《日光转换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作物生长中的化学生物效应》文中认为随着能源危机感的加深和全球变暖的加剧,寻找绿色能源和改进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由于阳光是丰富而友好的能源,人类在不断探索利用这种廉价能源,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光转换效率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是重要途径之一。植物、藻类、某些细菌和原生生物通过光合作用过程获取太阳能制造糖类和其它生命必须的化合物。它们首先是通过具有天线效应的叶绿素化合物捕获太阳光。然而,这些化合物仅仅只吸收了太阳光蓝光和红光,其它光成分未能被光合作用利用。无论是将没有被利用的光谱成分转换成红光和蓝光以促进光合产率,还是适应不同植物的吸收光谱带微调的要求,光谱可控日光转光材料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现象,我们立意研究日光转换复合材料及其在作物生长上的应用效果。本学位论文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1.我们设计可以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的双激发双发射(DE~2)材料。发现Eu~(2+),Cu~+共激活的碱土金属硫化物(Ca_(1-k)M_kS∶Eu,Cu)具DE~2性质。确立Ca_(0.6)Sr_(0.4)S:0.5%Cu+,0.1%Eu~(2+)(CSSCE)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优良日光转光材料。2.以超声共沉淀法制备前驱物合成纳米CaS∶Eu,粒子小于50nm,大小均匀且呈球形。纳米Ca_(0.4)Sr_(0.6)S∶Eu,Cu粒子的形状呈规菱形。纳米CaS∶Eu和Ca_(1-k)Sr_kS∶Eu,Cu的紫外区激发峰“蓝移”;宽带发射谱值位于650 nm的,对应于Eu~(2+)的4fj~7→4f~65k~1跃迁。3.发现了Er~(3+)激活的SrY_2S_4和BaYz_2Sz_4具有长波段红光发射性质(672 nm)。Ba_(0.997)Ca_(0.003)(Y_(0.88)Er_(0.12))_2S_4∶Eu在紫外和绿光区具有宽带激发谱,长波段红光发射,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的新型绿转红日光转换材料。凝胶-燃烧法制备的叁元硫化物平均粒子尺寸大约为300 nm,比碳酸盐前驱体合成的样品的平均粒径要小。4.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Ca_(0.8)Zn_(0.2)TiO_3∶Pr~(3+),Na~+纳米荧光粉。1000℃合成材料的粒径在50nm以下。与高温固相法合成的材料相比,纳米Ca_(0.8)Zn_(0.2)TiO_3∶Pr~(3+),Na~+激发光谱主峰发生蓝移,红色发射峰617nm显着增强。Ba~(2+)离子掺杂形成M_xCa_(2-x)Zn_4Ti_(15)O_(36)∶Pr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紫外光转红光的储能材料。5.采用有机配体DPA插入稀土掺杂水滑石(MgAIEu-NO_3LDH)和Eu(DPA)_3插入镁铝水滑石层间(MgAl-NO_3LDH)的方法,合成杂化发光材料。有机配体层间插入稀土掺杂水滑石和Eu(DPA)_3插层进入水滑石都可以得到具有红色发光和选择性红外吸收的双功能无机/有机杂化材料。6.采用以硅树脂(Silicone)、硬脂酸SA、苯乙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PS-PAA)和铕的苯乙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Eu-PAA-PS)为有机壳,CaS∶Eu为无机核制备系列核/壳杂化发光材料,研究了CaS∶Eu荧光粉表面包覆效应。发现CaS∶Eu@PS-PAA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核/壳杂化发光材料。7.采用纳米CaS∶Eu、微米CaS∶Eu和聚乙烯为原料分别制备了纳米发光薄膜和普通发光薄膜。纳米复合发光薄膜的机械物理性能比普通发光薄膜优越。8.以DE~2转光材料为主、其它转光材料为辅设计和制备了光质和光强可调的转光大棚膜、转光保温地膜和转光反光地膜系列产品,在烟草栽培中取得明显的促生长效应。9.建立了一套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转光地膜对烟叶中典型致香成分含量的方法。发现转光地膜处理后更有利于烟叶中绿原酸、芸香苷以及上部叶柠檬酸的积累,不利于苹果酸和靠近下部叶柠檬酸的积累。
夏盛钦[2]2001年在《农用有机转光材料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工作主要包括叁个部分:第—部分是蓝光转光材料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的研究;第二部分是红光转光材料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的研究;第叁部分转光塑料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测试。 第一部分中以苊为原料经硝化、氧化、还原、缩合、酰化合成了1,8—萘酰亚胺类的两种蓝光转光材料:N—苯基—4—乙酰胺基—1,8—萘酰亚胺和N—乙基—4—乙酰胺基—1,8—萘酰亚胺,激发峰分别为252nm、387nm和253nm,392nm,发射峰为461nm和465nm;半峰宽都在71nm,完全符合作为蓝光转光材料的要求。在还原反应中,由于用Fe+HCl不但收率较低只有68%,而且产品的鲜艳程度和荧光强度较差。使用SnCl_2+HCl还原,则消耗太大,工业上很不经济。选用价廉易得的Na_2S作还原剂,得到颜色鲜艳、荧光强烈的产品。当4-硝基萘酐与硫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最适宜,收率为85.2%。通过对1,8—萘酰亚胺类荧光染料的荧光性质的研究发现,萘环的4位上的取代基对该类染料的荧光性质起决定性的影响,而亚胺氮原子上的基团则基本没影响。 第二部分中以N,N—二乙基间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香豆素类的红光转光材料:3—二乙氨基—7—(2,4—二羟基酚)—6H,7H-[1]苯并吡喃—[4,3—b]—[1]苯并吡喃—6,10—二酮,它的激发峰为549nm,发射峰为622nm,但荧光强度较弱。在合成关键中间体7—二乙氨基—4—氯—3—甲醛基香豆素时,进行了实验工艺的改进。首先,加热使7—二乙氨基—4—羟基香豆素溶解于DMF中,然后,在强烈搅拌下冷却结晶。这样,就能使7—二乙氨基—4—羟基香豆素以极细的晶粒析出。从而扩大了接触面,使收率有较大辐度的提高。并得出其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5℃;4-羟基香豆素:叁氯氧磷为1:2(mol);反应时间为1小时。 第叁部分制备转光聚苯乙烯薄膜,并进行耐老化实验和与各种助剂的配伍实验。所合成的两种蓝光转光材料在聚苯乙烯薄膜中的激发峰为377nln,发射峰为440IUn。耐老化性能优良,与各助剂的相容性较好,完全可作为实用的蓝光转光材料,但所合成的红光转光材料在农膜中的表现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蔡建亮[3]2014年在《Cr~(3+)激活的农用膜转光剂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转光膜是近年来各国兴起的新型功能性薄膜,它能将日光中的紫外光和黄绿光转换成植物生长可利用的蓝光和红光,从而有效地改善塑棚温室透过的光质、提高光能综合利用率,促进作物的早熟和增产。用转光膜栽培作物,可充分利用清洁、可再生资源——阳光,减少以至最终取消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真正实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绿色食品。转光膜的转光功能主要是通过在薄膜中添加合适的转光剂实现的,因而,转光剂已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第叁代物理肥料(光肥)。然而,目前应用的转光剂具有光谱匹配性较差,化学性质不稳定,成本较高等缺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转光膜的应用推广。本文致力于寻找新的转光剂材料,以提高转光剂材料的光谱匹配性,化学稳定性,降低成本。具体内容包括:以ZnO,Al(OH)3,GeO2,Cr(NO3)3·9H2O,H3BO3为基本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ZnAl2-xGe0.75xO4: Cr3+荧光粉样品。实验发现,Ge4+替代部分ZnAl2O4:Cr3+中的Al3+而形成ZnAl2-xGe0.75xO4: Cr3+固溶体体系后,样品发光明显增强,且样品的余辉时间也得到延长。ZnAl2-xGe0.75xO4: Cr3+荧光粉的荧光光谱及漫反射光谱表明,所得到的荧光粉样品发射光谱与植物光合作用光谱匹配性良好。结果表明,随着Ge4+含量增加,样品发光强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趋势。当x=0.7时,ZnAl2-xGe0.75xO4: Cr3+样品的发光最强,ZnAl1.3Ge0.525O4:1.0%Cr3+发光强度几乎是ZnAl2O4:1.0%Cr3+发光强度的2倍。在1300℃煅烧下得到的样品发光最强,当样品煅烧时间达2h后,随着煅烧时间的延长,样品的发光基本不变。以Al(OH)3,Cr(NO3)3·9H2O,H3BO3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Al18B4O33: Cr3+荧光粉样品。结果表明,H3BO3对样品的合成有较大影响,当原料中Al/B摩尔比值为3.5时,得到的样品发光最强。样品的制备条件表明,在1150℃下煅烧1h即可得到发光良好的纯相样品。Al18B4O33: Cr3+样品能有效的将黄橙光转换为红光,样品的发射光谱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激发光谱与叶绿素的反射光谱均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样品所用原料成本较低,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农用转光剂材料。以MeNO3(Me=K, Na),Al(NO3)3·9H2O,Cr(NO3)3·9H2O,甘油为原料,采用燃烧法合成了MeAl6O9.5:Cr3+(Me=K, Na)荧光粉样品,结果表明,KAl6O9.5: Cr3+和NaAl6O9.5: Cr3+最佳煅烧温度分别为1100℃和950℃,随着煅烧时间的延长,MeAl6O9.5: Cr3+(Me=K, Na)样品发光增强,达到一定时间后发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样品的荧光光谱表明,MeAl6O9.5:Cr3+(Me=K, Na)样品对紫外光和黄橙光具有较强的吸收,而对红光的吸收则较弱,在520~620nm黄橙光激发下可得到660~710nm的深红光,KAl6O9.5: Cr3+和NaAl6O9.5: Cr3+最佳Cr3+掺杂浓度分别为3.5%和2.5%。甘油与金属离子摩尔比(F/M)值为0.4时,MeAl6O9.5:Cr3+(Me=K, Na)荧光粉样品发光最强,当加入适量的助燃剂硝酸铵时,反应燃烧更加充分,制得的产品较纯,发光亮度得到改善。
王兆群[4]2016年在《新型光波长转换材料的合成及在农用转光薄膜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农用薄膜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对其添加转光剂使薄膜具有转光作用可以显着的提高农作物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传统的转光剂主要包括有机染料类、稀土配合物类、无机盐类等,这些传统转光剂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往往存在发光效率低下、易团聚、成膜困难、生产成本高等缺点。因此研制更加高效的转光材料对高效利用光能至关重要。本文制备了叁种新型转光材料,并将其制备成膜,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1)以荧光效应较强的稀土铽为中心,选择高分子长链聚乙丙交酯为第一配体,对水溶液中形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研究。实验确定了铽、聚乙丙交酯以及甘氨酸为优良协配体的最佳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可以对配合物荧光强度产生增强的效果,其中十二烷基磺酸钠效果最好;同时探究了酸碱性对体系荧光的影响。最终确定在pH为9的情况下,铽:聚乙丙交酯:甘氨酸:十二烷基磺酸钠为1:0.5:3:1时荧光效果最强。对于获得的铽-聚乙丙交酯-甘氨酸配合物,其荧光激发波长为249nm,发射波长为544 nm,将该配合物以掺杂法制备聚氯乙烯薄膜,得到的薄膜可将太阳光的紫外光转化为作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可见光。(2)选择荧光效应较强的稀土元素铕为中心离子,以甲基苯骈叁氮唑为第一配体,以邻菲罗啉为协配体,对乙醇溶液中形成的配合物荧光进行了研究。试验确定了铕、甲基苯骈叁氮唑和邻苯二甲酸癸酯的最佳体积配比。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会显着的增强配合物的荧光。对于获得的铕-甲基苯骈叁氮唑-邻苯二甲酸癸酯-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配合物,将其掺杂到塑料薄膜中,并对薄膜荧光表征。得到荧光激发波长为350 nm,发射波长为613 nm,即得到可以使太阳光的紫外部分转换为农作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红橙光的稀土光转换膜。(3)选用荧光效应强的罗丹明B,以聚乙二醇1000为长链,通过酯化反应对其衍生,得到具有脂溶性长链的罗丹明B衍生物。并对获得的衍生物进行红外、荧光表征。对于获得的罗丹明B衍生物,其荧光激发波长为568 nm,而发射波长为603 nm,将该衍生物以一定比例加到农用塑料薄膜中,制备出可以使日光的黄绿光转化为作物光合作用所需的红橙光的有机光转化膜。
杨程[5]2006年在《稀土有机配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光致发光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稀土有机配合物由于其高发光效率、高色纯度、高稳定性等独特优点,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学及其它高技术产业,而这些应用研究又促进了基础学科的发展。我国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深入开展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发光研究,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及其高新技术产业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详细考察了合成工艺条件(加料方式和加料顺序,合成温度,搅拌速度)对稀土有机叁元配合物——铕-水杨酸-邻啡啰啉(Eu(Sal)_3Phen)荧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加料方式和加料顺序对Eu(Sal)_3Phen的荧光性能有较大影响;在70~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合成温度的降低,Eu(Sal)_3Phen的荧光性能变好,而继续降低温度到20℃,Eu(Sal)_3Phen的荧光性能反而变弱;在搅拌速度为200~700转/分(rpm)的范围内,随着搅拌速度的加快,Eu(Sal)_3Phen的荧光性能变好、相态结构也变的较为规整,XRD测试表明结晶性好的Eu(Sal)_3Phen配合物荧光性能较好。从而得出结论:合成结构规整,结晶性好的稀土有机配合物Eu(Sal)_3Phen是提高其荧光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2)通过改变配合物Eu(Sal)_xPhen中水杨酸(Sal)的个数,合成了一系列Eu(Sal)_xPhen(X=2,3,4,5,6)配合物,发现当X在2~5的范围
姜奇[6]2014年在《稀土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研究及在农膜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以传统农耕为主的国家,对于粮食的需求是现在国民棘手的问题。这几年来,城市发展的速度快,导致农耕土地面积的急剧缩小,因此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来提高产量就是一个核心问题。国外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植物对光波的吸收程度来提高作物的有效产量。但是,在我国农药泛滥的今天,首要的事情就是提出一个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量而且还无污染、环保的方法。此方法就是有机多功能农膜的开发。稀土金属钐离子在荧光领域的应用十分的广泛,发现了稀土钐是一种价格低廉且稳定性较好的稀土元素,很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这就使我们将研究的中心元素转向了稀土金属钐。在合成过程中对稀土钐的四元配合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课题主要工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用溶液沉淀法制备出了稀土钐的系列四元小分子配合物。并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可以得出:在稀土钐的系列四元小分子配合物中Sm-(DBM)2-(MA)-(AN)2的配合物荧光性能较好。其通过在350nm的光激发下,得到最佳荧光激发波长为645nm。同时,对于影响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的因素进行讨论,可以得出:反应温度60℃、pH=6.5、合成时间是6h时的荧光性能最佳。(2)将Sm-(DBM)2-(MA)-(AN)2配合物做了两个系列的掺杂。第一系列和稀土金属铕进行掺杂,第二系列与过渡金属元素进行了掺杂。结果表明:①与稀土金属掺杂后,荧光特征峰在577nm、595nm、611nm、645nm分别出峰,是钐离子和铕离子结合形成的特征峰;②同等浓度下,在645nm处的荧光强度:与稀土金属掺杂的情况是Sm-(DBM)2-(MA)-(AN)2>Sm1-XEuX(DBM)2-(MA)-(AN)2;与过渡金属掺杂的情况是Sm-(DBM)2-(MA)-(AN)2>Sm,Zr-(DBM)2-MA-(AN)2。(3)合成了Sm-(DBM)2-(MA)-(AN)2的键合型高分子共聚物。研究表明:同等浓度下,比较644nm处的荧光强度可以得出:在合成的聚合物中,Sm-(DBM)2-(MA)-(AN)2-co-(AM-AN)的性能最好,共聚物发射的荧光主要表现为红光,且单色性很好。与配合物相比,生成共聚物的荧光强度强。(4)将所合成的Sm-(DBM)2-(MA)-(AN)2-co-(AM-AN)加入到PE膜中,进行转光农膜的合成。合成的转光农膜的具有很好的荧光效果,同时转光农膜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碱性的腐蚀度要大于耐酸性的腐蚀度。
丁立稳[7]2004年在《PE膜中日光转换材料的合成与表面改性》文中研究指明稀土离子激活的硫化钙发光材料具有优良的转光性能,是农膜中的重要助剂(简称转光剂)。大颗粒的CaS:Eu~(2+)转光剂难以在塑料薄膜中分散均匀,并且在空气中易潮解。有机转光剂Eu_4PMA_3转光效率高,但见光易分解。小颗粒的无机转光剂的合成及无机转光剂和有机转光剂表面包覆改性已成为稀土发光材料农用领域中必须解决的重要科技问题。 因此,我们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CaS:Eu~(2+)转光材料的合成方法学研究;具有优良转光性能的有机转光剂的合成与改性;CaS:Eu~(2+)的无机改性、有机改性;无机/有机转光剂的杂化与改性等。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1.和传统的高温固相烧结法相比,用微波辐射法制得的样品粒度小,粒径分布窄,发光强度高。 2.采用高分子直接沉积的方法在CaS:Eu~(2+)上包覆硅树脂薄膜。综合考虑对荧光强度和耐候性的影响,确定硅树脂的最佳用量为7%。在湿度为90%的密闭系统中经过35天,改性后样品的荧光强度较未改性的样品高约30%。 3.通过催化水解正硅酸乙酯在CaS:Eu~(2+)(RI)表面可形成二氧化硅包覆层,用盐酸作催化剂比用氨水效果好。改性前后的光谱性质没有改变。将改性前后的样品置于一定湿度为90%的密闭系统中经过40天,改性样品的荧光强度较未改性的样品高约43%。 4.用硅烷偶联剂对已包覆二氧化硅的RI-Si进行二次改性,样品的表面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其活化指数为98.7%。从而增强了转光剂与PE树脂的相容性。 5.合成了掺杂Eu~(3+)的均苯四甲酸配合物,其发射光谱位于614nm处的红光区。经二氧化硅改性后其荧光效果增强,耐候性也有所提高。 综合无机转光剂和有机转光剂的合成与改性效应,我们合成了无机/有机杂化转光剂,对其用二二氧化硅进行了改性。杂化转光剂的综合转光效率(紫外转红、绿转红)大幅度增强。改性后的无机/有机杂化转光剂具有良好的转光性、耐候性和分散性。
夏磊[8]2008年在《荧光纤维用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是无机发光与有机发光、生物发光研究的交叉学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由于兼具稀土离子发光强度高、色纯度高和高分子材料优良的加工成型性能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其制备方法基本可分为两种:(1)稀土小分子配合物直接与高分子混合得到掺杂的高分子发光材料;(2)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先合成可发生聚合反应的稀土配合物单体,然后与其他有机单体聚合得到发光高分子共聚物。本文用对甲基苯甲酸和1,10-邻菲啰啉为配体,合成了含有Eu~(3+)离子的有机稀土纳米发光材料,并制备出了的PP荧光纤维。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DSC和TGA曲线,透射电镜照片,对稀土发光材料和PP荧光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稀土发光材料颗粒直径大约为100nm,具有稳定的结构,优异的热力学性质和荧光性质;稀土离子被有机相所包围,在PP荧光纤维中分散均匀,并且发光材料的加入没有对PP纤维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产生影响,发光材料的添加不影响结晶形态,但能缩短聚丙烯的结晶时间;制备的PP荧光纤维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并且随着样品中发光材料含量的增加,PP荧光纤维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本课题重点首次系统的用含有不同取代基和不同位置取代基的苯甲酸类配合物和稀土离子进行配位,并对合成的稀土发光材料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苯甲酸衍生物中其酸性越强越容易与稀土离子进行配位;对位取代的配体合成的稀土发光材料要比间位和邻位取代的配体合成的稀土发光材料具有更好的荧光特性。另外,当反应溶液的pH=7并且Ln3+:配体:phen=1:3:1时所制备的稀土发光材料具有较优异的荧光性能。
徐江萍[9]2008年在《铕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由于兼具稀土离子发光强度高、色纯度高和高分子材料优良的加工成型性能等优点而备受瞩目。通过配位或聚合的方法将稀土离子键合到高分子链上而获得高分子稀土金属配合物是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一类稀土有机材料,这类兼有稀土离子的光、电、磁特性和有机高分子优良的材料性能的功能材料,因可能作为荧光、激光和磁性材料等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本论文先利用热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PMAA)、聚丙烯酰胺(PAM)等聚合物,再采用低温固相法将其与稀土金属铕(Ⅲ)、有机小分子乙酰丙酮和苯甲酰丙酮等形成配位聚合物,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再以乙酰丙酮(Hacac)、丙烯酸(AA)、丙烯腈(AN)为配体,合成出具有聚合活性和高效发光的稀土配合物,以便与高分子材料的单体共聚,合成出一系列稀土高分子配位聚合物。本论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介绍稀土材料的特点,对高分子金属化合物和低热固相合成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作了简要的文献综述。(2)利用超声聚合法合成出聚甲基丙烯酸,其结构为:同时合成出铕-乙酰丙酮-聚甲基丙烯酸配合物,即:(3)合成的高分子聚丙烯酰胺,其结构为:利用所合成的苯甲酰丙酮、聚丙烯酰胺与硝酸铕合成的配位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为:(4)以乙酰丙酮、丙烯酸、丙烯腈为配体,采用液相法合成了铕-乙酰丙酮-丙烯酸-丙烯腈四元配合物,研究了它的发光性能和配位结构。四元配合物的结构为: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导率测定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验证和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中引入稀土铕和有机小分子配体,得到的配位聚合物是有固定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良好的光致发光材料。同时也表明,合成的稀土配合物均具有稳定的组成结构,耐溶性和热稳定性能良好,并且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质,从而为寻找各种高分子化合物材料提供了依据。(5)结论与展望阐述了本论文的实验意义,对论文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对以后的工作提出可行性方案和建议。
杨华平[10]2008年在《新型蓝光转光剂及红蓝转光膜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介绍了转光剂及转光农膜的基础上,开展了稀土无机转光剂的合成,以及蓝光转光膜、红光转光膜和红蓝双光转光膜的研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研制出了一种聚氯乙烯基红蓝双光转光膜,荧光测试结果表明该转光膜能同时有效地将紫外光转为红光和蓝光,蓝光的发射波长位于430nm附近,与光合作用的吸收光谱匹配极好,红光的发射波长主峰位于616nm附近,处于光合作用的红光吸收区,还观察到红光转光剂的引入对蓝光转光剂的发射的增强现象。同时研制出了一种聚氯乙烯基蓝光转光膜,并观察到蓝光转光剂的发射峰在转光膜中的蓝移现象。还研制出了一种聚氯乙烯基红光转光膜。在上述叁种转光膜中,红光转光剂和蓝光转光剂的发射强度都随浓度增大而增强。(2)利用改进的两步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种转光性能好且价格低廉的蓝光转光剂。通过调节阳离子组成,将蓝光转光剂的发射主峰调节到430-440nm,与光合作用的蓝光区的吸收光谱匹配好。
参考文献:
[1]. 日光转换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作物生长中的化学生物效应[D]. 廉世勋. 湖南师范大学. 2007
[2]. 农用有机转光材料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D]. 夏盛钦. 湖南师范大学. 2001
[3]. Cr~(3+)激活的农用膜转光剂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D]. 蔡建亮. 暨南大学. 2014
[4]. 新型光波长转换材料的合成及在农用转光薄膜中的应用[D]. 王兆群. 山东农业大学. 2016
[5]. 稀土有机配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光致发光性能研究[D]. 杨程. 北京化工大学. 2006
[6]. 稀土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研究及在农膜中的应用[D]. 姜奇. 陕西科技大学. 2014
[7]. PE膜中日光转换材料的合成与表面改性[D]. 丁立稳. 湖南师范大学. 2004
[8]. 荧光纤维用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 夏磊. 天津工业大学. 2008
[9]. 铕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徐江萍. 新疆大学. 2008
[10]. 新型蓝光转光剂及红蓝转光膜的研制[D]. 杨华平. 温州大学. 2008
标签:材料科学论文; 稀土论文; 配合物论文; 光致发光光谱论文; 荧光材料论文; 荧光强度论文; 荧光分析法论文; 发光细菌论文; 发光植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