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文化的原创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类论文,精神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今世界中,文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力量;文化交流业已成为人们交往和国家交往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文化的涵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的理解:文化是人类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文化创造性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和自我超越的过程。文化创造力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人类文化创造是现时代社会发展最为集中的一个标志。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大力倡导积极的文化创造的原创精神,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一、文化原创精神即实践的人文精神
创新,思想理论的创新,在实践中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改革开放并开拓进取,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创新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事业之基。现代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概括起来说,集中在实践中的创造性之上。在创造性的人文精神的语境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创造的主体,即在接受了他人的创造之馈赠,使我们不断发展、逐渐成熟和获得了主体性和创造能力后,我们也必须要进行创造性的活动,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创造的结果,向他人和社会做出创造性的奉献。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掌握文化创造的人文精神,成为创造性的存在,这正是我们时代的现代文化所指向的创造精神。
原创精神是基于文化创造的主体性理念、精神和原则的,其展示依赖于内在性原则以及由此建构的独立人格和完整人格。原创文化创造者的品格应该是这样的:精神独立、深邃,思想活跃;人格高尚而完善;同时要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和创造性活动的有效经验,具有深刻而积极的指向创造活动的意义系统、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原创力和本质力量的发挥,等等。心志软弱、鼠目寸光、自私自利、愚昧褊狭的人是绝对不能够进行原创性活动的,并且不可能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文化原创精神是学习和探索的精神;作为文化创造的重要的指导性基础,是文化创造的本真状态的精神和创作,是在创作实践的第一线学习和探究,从而获得直接知识和本原的创造成果。作为文化知识的创新过程及其成果,还应将其中所蕴含着人文精神价值和意义揭示出来。在这里,思想与现实对话、沟通、交融,创造不带有任何的矫揉造作,一切都遵循着创造规律而自然形成;在这里,真理的太阳熠熠生辉,不屈服于任何权势和长官意志,文化创造和人的发展在自由自觉的活动中合理地变成现实。
文化创造的原创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精神原则的现实表征,实事求是精神原则与原创精神是不可分离的。这种相关性为现实的文化创造活动增加了原创性、首创性和原创力,使得文化原创精神对现实的建造发挥激励和推进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实践活动和现实生活中,就是:研究现实问题,反映时代精神,突破旧的藩篱,创建更加合乎人文精神的世界。也就是说,文化原创精神及其现实化的产品,构成了遗传的和积淀的人类心智的原型。人类史和精神史的积淀都同样蕴含了这种实践的人文精神。
文化的原创精神的现象学包括两种情景:一是指文化成果产自于某个国家和民族,由此展示了该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精神境遇和文化创造力,这是一种自觉的竞争意识的外化;二是表明文化形态具有一种文化创造的活力源泉的地位和要义。文化原创性基于思想的原创性,由此扩张了自觉性的原创意识:形成了积极的和明确的意向性、意蕴性、意境性。文化的原创精神的实质是开拓发展与创新的活水源头!这个活水源头就是人类社会实践,也就是文化创造活动本身。创新首先是思想创新和知识的创新,当然创新也是现实建构的创新,各种形式的创新彼此间都是相互关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真理性的检验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离开了实践者的文化创造活动,一切创新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原创精神往往起见于各类矛盾冲突的地方——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冲突,创新与守旧的矛盾冲突,理想与非理想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理论原则与实际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解决矛盾实现发展是原创精神的突出任务。比如,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并没有现成的样板和经验可循,这就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现实问题,寻找到一条适合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这种思想方法,上升到理论上就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种探索和创造是我们20多年事业成功的保证,也是新世纪中国社会文化大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与原创精神的发扬相应的任务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消除政治、经济与文化建设上的依赖习性,根治殖民文化心理,铲除买力文化的影响;其二,放弃自卑不及、自暴自弃的思想;其三,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作风进行坚决斗争;其四,对自身存在和发展意义的未识的朦胧状态进行开发,等等。
文化创造的实践的人文精神、原创精神表现在主体对物体创造的合理性的追求和实现。所谓合理性就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的统一:既要对客体规律性予以深刻认识和把握,又要制定适当的创造性目标及其实现之途径;既要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又要形成符合社会规律性的良好次序;既要进行其各类文化的建造,又要理解揭示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和深层意义。原创精神是在人类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的集中展示。
二、原创精神:特征、原则与表现形态
文化原创精神的显著特征和作用在于:人类文化精神的创建引导着文化创建的发展历程,或者换言之,文化原创精神具有先在性,每一次重大的社会文化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形成发展都与这种文化精神的创建相关。一种原创的文化精神将引起广泛的思想运动,其推展和作用力都显现为对人类思想的开蒙、启迪、反思、觉悟等的过程。原创性的文化精神的引导性和先在性有着成功的重要的表现。比如,在中华文化创建的关键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九派十家,儒、道、法等等思想观念,都对社会发展起了作用。在群雄争霸的时期,法家思想受到重视和运用;当统一的中华帝国建立后,儒家思想成了治国安邦的精神力量;同时,孔子创建的儒学承上启下,把中华文化传统在再创生中加以延续,使之根深叶茂、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文化的原创精神表现为革命性和批判性,对陈旧的和反动的势力和腐败的部分进行毫不留情的斗争,使社会文化形成去腐生新、自我创生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不仅获得生机活力,更能够推动社会文化创造发展和进步,也使得人自己在此过程中得到自由和解放。比如,西方历史上的文艺复兴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对西方近代社会变革的历史作用,不仅表现在解放和自由的某种程度上的实现,而且表现为对人的主体创造力的发现和张扬。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中,正是这种崭新的文化精神指导,方使人类的理想社会在实践中行进。马克思指出,(创)新思想的优势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因此,文化的原创精神务必要有以下几种特征和与之相应的原则:
1.本真性和本原性特征,使之符合现实性原则,其必定以扎实的根基为依托,展示出创造活动的可能性及其对所指向的客体的认识和掌握的程度;
2.价值性和意义性特征,使之符合合理性原则,以广阔的胸怀创建出崭新的文化世界;
3.审美性和美德性特征,使之符合和谐性原则,在创造主体的努力下,解决矛盾,协调关系,达到和合的怡人状态;
4.批判性和革命性特征,使之符合超越性原则,在创造活动中,拥有坚定的意向性,指向并实现更美好的境界;
5.深刻性和知识性特征,使之符合逻辑性原则。文化创造具有严谨的规范性,而不是零七八碎的胡乱拼凑,同时还要有科学的知识作基础,以经得起历史和环境的考验。
6.现实性和应用性特征,使之在现实的创造活动中获得成果并不断教化于天下,符合并实现操作性原则。因此,原创精神的内涵及其特征原则是在文化创造的实践中更加丰富的,其作用也更加显著的。
我们更深入地对文化原创精神进行考察时,可以看到各种具体情形和基本的类型。简单概括地说,其一,一种文化形态的创建,不仅创建了其外在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其内在的人文精神,这是一种文化形态的核心思想理念。
其二,对于普遍的社会准则和规范的制定与改变,即规范和制度文化的创建、制定和改变,以适合文化创新为基点。既保护了旧有的文化精髓,又获得了新的生机活力,使文化具有去腐生新的再生力,成为自创性、自选择的原创性文化有机系统。
其三,研究主客观具体情况,从中得出内在的规律性的结论,不断创造性地获得解决主客体之矛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包括处理好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等。
其四,进行方法论的创新。探索与开拓、试验与革新,形成一条实现目标的通途。此外,风格和技艺的创新,使得文化创造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是广阔的文化发展道路,更是广泛的文化动力。
其五,在确定的文化领域和非确定的文化领域之间建立有益的张力,给予文化创新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空间,这是一种有机的文化系统得以幸存和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中华文化的生机活力在于原创精神
文化原创精神扎根于深厚的文化沃土中。我们说到一个民族时,总会想到它的文化特征和创造性的贡献,如中国的四大发明,英国的蒸汽机和纺织机,德国的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这些饱含了原创精神的文化成就足以成为一个民族的骄傲。若是能够持续不断地形成文化成果,也就构成了它们的文化存在的生机与活力。这些成果得以生成的基础,是人的存在和发展最重要的文化环境。但是人们的创造及其成果的获得,往往与其原创意识、意向性和原创精神的意蕴性有密切关联。正如雅斯贝尔斯的研究表明的,任何文化的生成都有一个关键的“轴心期”。如中国文化发展的“百家争鸣”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精神决定了该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特质,形成了积极向上、广阔渊博的中华文化精神。
但是,在封建社会衰落的时期,原创文化经典不再出现,“炒”、“抄”之风盛行,天下文章一大抄,成为一种写照。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压制了人们的创造力,导致固守陈式、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社会风气,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原创精神和人格智慧早已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实践,使得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极度的衰落。当资本主义列强打过来的时候,只有丧权辱国尽遭凌耻。
由于没有积极的创造精神和本原创造力,没有独立向上的人格智慧,造成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此110年间出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特有的买办文化。买办文化虽然具有积极的文化桥梁作用,但对中华民族来说,造成了扭曲的买办心理和行为习惯。这种买办文化注重“西化”——照搬照抄西方文化,惟西方文化马首是瞻,在政治、经济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崇洋媚外心理,致使文化原创精神远远地离开了人们的社会活动过程。消除买办心理、消除半殖民地给中国人造成的不良的文化积习,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体制改革、实现中华文化的回归和重建,构成当时的文化特征。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大学和科技方面的积极响应,表现之一在于争创一流的目标和任务正在提出。然而,无论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或是科技发展的世界尖端的创建,都不单单是一个社会体制的问题,更是我们社会的人文精神得以确立的问题。有了原创精神的确立和张扬,社会将使创造与创新成为风气,就有了这样的精气神: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超越,敢于领先,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于冲向生命禁区和极限并实现突破!
四、现代文化的原创精神之现实建构
文化原创精神的建构首先指向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根绝依赖性心理,更不能只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盲目自豪:说到中华文化,就是四大发明,就是古代经典;说到弘扬中华文化,就只是古代的形象。要做到对原创精神的实现,就必须培养原创意识创新能力,使人人以创新为业,以原本的首创的创造性成果为目的。这样便可逐渐摆脱买办心理和依赖心理的束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追求创新、原创的风气。创新需要条件,但其中首要的条件是使创新精神确立,并将其蔚为广泛的社会风气。
文化原创精神强调我们的文化创造不要停留在表面上,不要只是机械的重复,不要只是看到物质—工具、技术—科学的方面;而是更要注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在物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并非一流的国家里,可以在制度创新、思想创新和精神文化创新方面,特别是在哲学创新方面,扮演“第一提琴”的角色和作用。这是尤为重要的社会条件与文化基础,更是在原创精神指导下形成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
创建新的学风,不是跟在别人后面爬行,拾人牙慧,鹦鹉学舌;树立创造的意识和创新的渴望,再也不去炒冷饭、步人后尘、蹈他人覆辙,更不要再作“抄”和“炒”、假坑骗等致使文化堕落的勾当!纵观人类文明发展,中国曾经在农业文明创建中领先,欧洲在工业文明中领先,美洲则在信息文明中捷足先登。可是知识社会的文化创造是多元的和创新的,各种文化均有其创新的机遇。在这个时代里,只有复兴中国文化,并且在张扬原创精神的过程中形成文化知识的创新和原创的社会风暴和文化风貌,才有可能抓住信息时代的创新机遇,并在此机遇中获得中国的发展和对发达国家的赶超。
文化原创精神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还应该对绝对的主体性进行批判,斩断对象化的力量的依赖性关系,走向真正的独立自由全面发展。原创精神对文化创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立自信;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完整而健康的人格、发达敏锐的心智和高效创造力;致力于意义的理解和价值的建树;注重人生的价值实现,超凡脱俗,达到非功利性的境界。过于追求实利毁殁了创造意识和能力;实利的行为和心态,扼住了思想活力和整体的价值取向;对实利的追求限制了人生境界的提升;名利场上的厮杀掠夺,腐蚀了灵魂,使人格降低,使人的文化创造力失却。丢掉了最宝贵的精神,禁不住外来的诱惑,原创精神遭受压制,何来原创文化和文化经典?
文化的原创精神——实践的人文精神,作为一面旗帜在中国再度竖起,是中华民族昂扬阔步的标记和状态。执掌了人类文化的原创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将再度融入人类文化的洪流,犹如滔滔黄河长江汇进整个世界的海洋,成为人类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原创精神的确立使中华民族有了更加开阔的思想和世界,绝对不是某种狭隘的种族意识的强化,更不是远离世界的再度封闭。在今天是“三个代表”思想的主题精神。第一,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积极地为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做出不懈的努力;第二,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地向其他文化学习,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积极的扬弃;第三,代表人民群众最广大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概括起来,就是创造性地进行并实现社会现代化,创造性地进行并实现文化的现代化,创造性地进行并实现人的现代化。在这里,强调并坚持文化创新和原创精神,将这三方面创造性地统一在一起,将会不断取得创造的新成果,使中国社会发展尽早地、真正地实现全面的现代化。
北京平谷熊儿寨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