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中心医院 新生儿科 , 湖北 4331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导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收治的实行 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56 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新生儿产生静脉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措施实施后,静 脉炎总的发生概率与II 度静脉炎发生概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措施前,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与此同时护理措施后I 度静脉炎较护理 干预前有所降低,但不具有差异性,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在新生儿实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时候,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意识, 规范操作流程、找准穿刺部位并认真观察临床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3-0207-01
在对新生儿抢救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针可以避免 反复穿刺,减少新生儿的痛苦,并且还有效地降低了护理人员的操 作内容[1]。因而,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如果护理人员静脉 留置针的时候操作不当或者是护理不当,就会增加患儿的痛苦。新 生儿的免疫系统并不够完善,对静脉留置针异常产生敏感,比较容 易引发静脉炎的发生。与此同时,新生儿表皮对疼痛并不是非常的 敏感,使得静脉炎出现了仍旧很难发现,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 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时候,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多种危险 事故的发生概率。本文将我院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收治的实 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56 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护理干预 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导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收治的实行静脉留置针输液 的新生儿56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 例,女20 例。所有患儿在 入院的当天或者是次日实行静脉留置针。所有患儿中早产儿18 例, 足月儿38 例。在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新生儿胎龄、性别等基 础性资料并无显著差异,可以作为对比试验进行比较。
1.2 方法
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护理人员在穿刺的时候,保持着15° - 30°的角度刺入血管,插入的时候要注意保持缓慢的速度,见到回 血后就可以将角度降低,而留置针需要沿着血管继续前进2mm 左 右。穿刺的时候需要注意各手与手指的动作。穿刺成功后就需要进 行固定。使用3M 无菌透明敷贴。将穿刺点做为中心,自然下垂敷料, 将穿刺点放置在敷料的中心,随后按压穿刺点周围的敷贴。敷贴需 要边按边贴,这样可以保证留置针的固定。最后就需要进行封管。 输液完毕后,使用0.5U/mol 肝素稀释液3ml 左右缓慢推注,实行 正压封管。
护理干预措施:(1)找准正确的穿刺部位。护理人员在经脉 穿刺的时候应当合理选择静脉,尽可能避免韧带、受伤、感染与神 经部位的静脉。患儿采用下肢留置针输液的时候,需要将下肢抬到 一定的高度,促使血液能够快速回流,这样就可以有效缩短药物与 液体在下肢留滞的时间,减少下肢静脉受到刺激。如果患儿正处于 婴幼儿时期,护理人员应当选择耳后静脉或者是头部浅静脉。与此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注意,如果患儿使用的药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 较大毒性比、较高浓度,就应当选择较大、较粗的血管,以此减少 静脉炎的发生。患儿如果是长期输入高渗液体或者是刺激性药物, 就可以采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2)操作须规范[2]。护理人 员在操作各项的时候需要规范,实行规范化洗手,各项操作都应当 在无菌下完成,同时在敷料覆盖的时候,消毒面积应当大于敷料覆 盖面积,以此预防局部皮肤表面细菌进入。在穿刺之前需要消毒。 消毒的时候使用碘酊、酒精进行常规化消毒,随后就可以进行穿刺 留置针。留置针操作成功后,还需要使用一定浓度的酒精对穿刺部 位皮肤进行消毒,消毒的时候注意避开针眼。如果护理人员首次穿 刺失败,需要更换留置针。与此同时高渗液体输入的时候还需要开 另外一条静脉通路,减缓输液的速度,减少高深液体的连续输注。(3) 临床观察。通常情况下,由于头部比较容易观察,使用留置针的时 候会选择在头部。如果新生儿留置的四肢,可以表明留置时间与穿 刺部位,这样有助于护理人员查看。在敷贴的时候需要注意起止时 间,如果敷贴出现异常,就需要更换。观察透明服帖时候会有汗液 与血渍渗出。随时做好更换准备,认真履行交接班。(4)封管。 护理人员在封管的时候应当注意,患儿在输入高渗液、刺激性药物 后需要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0ml,随后就可以使用肝素盐水5ml 进 行封管处理,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17.0 的统计学处理。 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 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 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X2 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 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措施实施后,静脉炎总的发生概率与II 度静脉炎发生概 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措施前,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与此 同时护理措施后I 度静脉炎较护理干预前有所降低,但不具有差异 性,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时候,静脉炎的发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 响。临床研究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多种原因会引发新生儿静脉留置 针的时候静脉炎的发生。比较常见的就有穿刺部位不当、皮肤消毒 不彻底、穿刺时间不对、同一留置针反复穿刺等,都有可能引发静 脉炎的[3]。为预防静脉炎的产生,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各方面的操作。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实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时候,护理人员加 强责任意识,规范操作流程、找准穿刺部位并认真观察临床可以有 效预防新生儿静脉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蔚, 王海燕, 阿华, 等. 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针静脉炎中 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25(12):989-991.
[2] 周雪贞, 李利华, 何展文, 等. 25 例小儿外周中心静 脉导管置管并发静脉炎原因分析与防治[J]. 中国感染控制杂 志,2014,4(1):46-48.
[3] 王惠仙, 胡丽莉, 王茵茵, 等. 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套 管针的对比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1,15(6):412-413.
论文作者:杨秋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7
标签:静脉论文; 静脉炎论文; 新生儿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发生论文; 统计学论文; 患儿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