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将左乙拉西坦应用于小儿癫痫治疗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4月—10月间收入的所有癫痫患儿的一般资料,按照要求纳入其中74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实验组(n=37)。对照组患儿应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则应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评价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49%(32/37),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86%(24/37),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癫痫患儿进行治疗时,应用左乙拉西坦,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会造成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癫痫;丙戊酸钠;治疗方案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057-02
小儿癫痫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儿童疾病,属于一种儿童癫痫[1]。这种病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并且男性患儿的发病率较女性儿童来说明显更高,同时这种病症与患者的年龄也与有一定的相关性,在8~9岁的男童中发病较高[2]。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病症在16岁以后会逐渐缓解或消退,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小儿癫痫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面部偏侧运动发作状况,主要以强直阵挛为主,所以在临床上需要进行及时治疗,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3]。探究将左乙拉西坦剂应用于治疗癫痫中的不良反应,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10月间收入的所有癫痫患儿的一般资料,按照实验要求纳入其中74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实验组(n=37)。对照组中患儿男18例,女19例,年龄6~13岁,平均年龄(9.4±1.6);实验组中患儿男20例,女17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10.2±1.5);所有患儿在入院时均经临床体检确认为癫痫症状患儿不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或遗传疾病,前三个月未接受过相关治疗。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并表示支持,患儿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患儿的首次用药剂量为15mg/kg,每日分2次服用,患儿的用药剂量不可超过20~30mg/kg。
实验组患儿应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患儿的首次剂量控制为10mg/kg,每日分两次用药,总剂量不可超过30mg/kg。
治疗完成后,对患儿的各项功能状况进行复查评价,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痊愈:患儿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见癫痫再次发作状况。有效:患儿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控制,癫痫发作频率减少3/4以上。无效: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其癫痫发作频率未见减少或减少量不足1/4。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49%(32/37),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86%(24/37),对比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癫痫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这种疾病具有较为明显的遗传倾向,多发于儿童,但多数儿童在接受治疗后都能够基本恢复正常,预后较好[4]。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儿童处于发育期,大脑和身体的其他器官依旧处于智能状态,所以在发生癫痫时还应当积极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患儿的机体发育,以提高治疗效果。
丙戊酸钠属于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这种药物不含有氮元素,主要通过促进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氨基丁酸浓度升高,来抑制患者的神经元异常放电状况[5]。而在治疗期间,医务人员应当积极监测患者的肝功能,避免对患儿造成肝损害的状况。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其机制在于解除负性变构剂,能够促进中枢抑制作用的增强,有助于结合脑内突触膜囊泡蛋白,从而阻断患者的神经元回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癫痫患儿进行治疗时,应用左乙拉西坦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会对患儿造成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严建华,唐尚鸿,张秀琴.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内科,2018,13(05):750-752.
[2]李俊毅.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探讨[N].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6):109-112.
[3]王玲,李燕春,陆萍,等.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对TLR4/NF-κB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8,46(08):915-919.
[4]邬刚,吴海燕,许虹,等.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用于颞叶癫痫添加治疗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8):1953-1956.
[5]吾马尔江·塔瓦库力.对比分析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6):122.
论文作者:邹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5
标签:患儿论文; 癫痫论文; 戊酸论文; 实验组论文; 拉西论文; 统计学论文; 小儿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