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青年精神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廖小琴 何学海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6)
[摘 要]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青年在理想信仰、人生追求、道德生活、政治生活以及文化生活等精神生活方面总体良好,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青年精神生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人理想信仰多元或迷茫,精神生活实用性和功利化,精神活动浅层次重娱乐消遣;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协调发展,巨大的社会竞争与生活压力,开放多元自主的社会条件下青年价值取向的偏差。应当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采取措施,社会层面包括合理满足青年的物质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竞争机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机制等措施;个人层面包括确立正确的生存态度,筑牢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增强精神生活的学习自觉和实践自觉,形塑现代自我等措施,从而不断提高青年精神生活质量,实现美好生活期待。
[关键词] 青年;精神生活质量;美好生活
当前,我国青年群体主要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80后”“90后”,他们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伴随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互联网、高科技、新媒体、自媒体等新生事物一同成长。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青年精神生活具有不同于其父辈的新现象和新特点。对他们的精神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和总体分析,把握其精神生活质量状况,这既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关爱青年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对于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年的健康成长也具有保护意义和发展价值。
一 、问卷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样本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当前我国青年精神生活质量状况,本文研究对象以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80后”“90后”青年为主,选取大学生(研究生)、高校青年教师、青年公务员、青年农民工以及新兴职业青年共五类青年群体,在全国范围内按照东中西部经济发达不同程度的地区进行实地抽样调查和访谈。调查共发放了2 000份问卷,经过严格筛选,保留了有效问卷1 704份,有效回收率85.2%。其中,东部地区610份,占35.8%;中部地区567份,占33.3%;西部地区527份,占30.9%。男性863份,占50.6%;女性841份,占49.4%。
同时,为了更具体地了解个别群体,又单独选取大学生和青年农民工两类比较典型的青年群体实行进一步调查。具体调查情况为:针对大学生群体共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10份,有效回收率93.8%。被调查群体以本科生为主,也包括部分在读大专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被调查专业涉及文、理、工、医、农5个学科门类的20多个专业。调查采取现场调查和邮寄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高校均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形式,样本采集数目以平衡、客观和有代表性为目标。针对青年农民工群体总共发放问卷889份,回收有效问卷821份,有效回收率92.3%。被调查省份涉及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江西、安徽、贵州、四川、陕西、甘肃等。被调查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有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和大专以上。调查方式包括实地问卷调查、邮寄问卷和网上电子邮件。
1 肠内营养制剂的组成 肠内营养制剂是一类不需消化或只需经化学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胃肠道途径 (口服或管饲)进入患者体内提供营养支持。其营养成分组成主要包括氮源、糖类、脂肪类、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动植物提取物为其原材料的主要来源[6,7]。常见肠内营养制剂能量密度在 3.77 ~ 6.28 kJ·mL-1范围内, 氮源、糖类和脂肪类提供能量的比例分别为14%~17%、54.5% ~ 75%和 9% ~ 31.5%。
(二)调查的维度择取
精神生活质量是一定社会和物质生活条件下的现实个人利用其所拥有、选择、追求和创造的精神资源满足与超越自身精神需要所呈现的精神生活的文明程度和精神状态。人的精神生活的发展和质量提升要以一定的物质生活作为前提和基础,同时还需要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可以从物质生活、居住环境、人际交往、闲暇时间几个方面考察影响青年精神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在青年精神生活质量调查的主干维度选择上,主要从精神生活形成、发展以及结果方面考察,选取精神需要、精神资源、精神活动、精神状态和感受几个具体维度,将精神生活系统的各个要素(包括求知、情感、审美、道德、政治和理想信仰等)按照意识、常识、行为这样三个层面融入其中来设计问卷,以期通过调查能够内化外化结合,直观地、动态地把握青年的精神生活质量。
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桥隧施工及养护》课程标准,应依据工作实际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来设计,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学生零距离就业。
(三)调查方法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2]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3]。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努力创造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使各利益群体在利益分配上机会均等,在机会均等、规则均等的前提下展开充分而有效的竞争。这样的竞争,不论是收入差别、就业机会,还是个人选择,都是人们认同和接受的。在优良竞争环境下,随着竞争的扩展和深化,大多数青年普遍感受到的,应该不再仅仅是压力,而更多的是竞争带来的巨大动力,以及在竞争中产生的强大效能感和获得感。
(四)数据处理
全部调研问卷均采用SPSS 18.0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逐一编码和数据录入,最终形成反映当前我国青年精神生活质量状况的有效数据库,采取单因素的频率分析和多因素的相关分析方法,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当前我国青年精神生活质量的现实状况,为青年精神生活质量现状的成因分析以及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路径探讨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
二 、我国青年精神生活质量状况
精神生活质量是比较抽象且不易衡量的。可以依据客观和主观相结合的衡量指标,从精神生活形成和发展的主干维度去综合考察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状况。总体来说,精神生活质量既包括人的精神生活发展的客观优劣程度,也包括个人自身对精神生活的感受与体验。精神生活发展的客观优劣程度反映的是精神生活的文明程度,个人对精神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包含主观因素,表现出来就是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生活质量是对精神生活发展状况和个人感受的综合体现和反映。
美女学霸从来都文理兼优,吴健雄不是天生的理工女,而是她的天分决定了她做什么都可以很优秀,历史可以学得那么出众,得到名师们的一致满分,物理可以学得那么牛,竟然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
(一)青年精神生活质量总体健康良好,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理想信仰、人生追求、价值选择等是反映青年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从调研结果看,当前我国青年精神生活质量总体良好。第一,理想信仰。青年总体上都能正确看待理想信仰的作用,72.8%的被调查者认为“信仰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反映了我国青年对待理想信仰的态度总体上是较为正确的。第二,人生追求。大多数青年对自己的未来有期待和规划,58.3%的被调查者选择“努力工作尽量赚更多的钱”,51.7%的被调查者选择“寻找个人感兴趣的或空间大的职业发展”,仅有不到5%的被调查者表示“没考虑过未来”,总体上,我国青年对未来充满期待和追求。第三,价值选择。价值选择可以较好地反映青年的精神生活质量水平。60%以上的被调查者在价值选择上都认可“工作上的理解和公平对待”“人格上的尊重”“良性竞争环境”,这表明他们价值取向总体健康,也彰显了青年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需要。
道德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是青年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其状况反映着青年精神生活质量的高低。道德生活方面,73.9%的被调查者都认为传统思想道德“仍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应对其加以传承和发扬”,97.9%的被调查者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愿意视不同情况力所能及地伸出援助之手,证明了我国大部分青年重视传统思想道德,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政治生活方面,调查了青年对于中央近些年来重拳打击反腐问题的看法,77.2%的被调查者在不同层面上表示了赞成、支持和拥护。文化生活方面,着重考察了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年关于西方文化传入对我国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冲击的看法,有35.4%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不可避免”,52.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对待”,说明大多数青年在多元文化冲击中能够做到客观、理性分辨和对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1]52“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1]153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的两翼,物质文明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决定力量,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两个文明应该协调发展,齐头并进。也就是说,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要满足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精神文明的发展也要适应物质文明发展的要求。然而,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健全和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出现了许多不协调不平衡发展的状况。主要表现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滞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比如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和公众文明素质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之间存在落差;社会价值取向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重个人轻他人、集体和社会等功利性特点;一些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生活腐败,个人生活腐朽,存在精神懈怠和脱离群众的危险;社会生活中也存在各种不健康、不文明的丑陋现象,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人中不乏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价值取向错位、道德沦丧、诚信缺失,是非、善恶、美丑颠倒,等等。正是在这些不良现象的影响下,部分青年的理想信仰受到严重冲击,走向了信仰“个人主义”甚至“什么也不信”的困境,不少青年的精神生活甚至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步入了误区。社会精神文明发展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协调和平衡,因而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相应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给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后果。
(二)青年精神压力普遍较大,精神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有待提高
满意度和幸福感是反映精神生活质量的主观方面。66.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精神生活“和别人差不多”。表面上看,青年对自己精神生活的满意度似乎较高。然而,深入分析便可得知,这里的“比较满意”是建立在“和别人差不多”的相互比较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它是相对满意,真正对自己精神生活评价“非常满意,充实有乐趣”的被调查者占比21.1%,“不满意,空虚无聊”的被调查者占比12.4%。这表明我国青年目前的精神生活状况虽然总体健康良好,但并没有处在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有待改善。此外,大多数被调查者还表示会经常或者偶尔受到“烦躁、焦虑、压抑、空虚无聊、受挫感及无助感等负面情绪”的影响,精神压力较大。这主要是由“学习或工作压力”“家庭生活与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复杂难处”“就业竞争”“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等各个方面因素综合导致的。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得我国各个青年群体的幸福感比例基本在50%以下,详见图1,表明幸福感并不强烈。
图 1目前生活状况是否感到幸福与群体类别分析图
(三)青年精神生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人理想信仰多元或迷茫
理想信仰是人的深层次精神生活需要,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是人的精神之“钙"和精神支柱。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离不开科学的、正确的理想信仰的引领。在关于个人的具体信仰调查中,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比例占调查总人数的28%,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最高,也只占到41.9%。“个人主义”“什么也不信”“百家争鸣派”在各类青年群体中都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反映了被调查青年理想信仰上的多元化,存在信仰参差不齐、方向不明、一定程度的迷茫与虚无等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公务员群体应是我国具有高水平的思想道德和坚定的理想信仰的青年群体的重要代表,而从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的青年公务员的理想信仰状况不容乐观,部分青年公务员缺乏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意识形态斗争的情况下,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尤为迫切和重要。
要在社会生活特别是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具体机制实现不同层次的青年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信、行各个环节的转变,最后达到知行合一,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其精神生活的发展。
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社会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状况“较为严重"和“非常严重”,受此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青年的精神生活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实用性和功利化,16.2%的被调查青年信仰“个人主义”,这实际上也是青年精神生活实用性和功利性的一种表现。在调查中,关于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60%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努力工作赚更多的钱”。在影响青年精神文化消费选择的主要因素中,“实用性”是首选,详见图2。尽管绝大多数青年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但是70%的被调查者都有附加条件,比如熟人才会帮,或者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条件下才会帮,这一方面反映了青年道德践履的务实性和功利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我国当前道德生活中存在一定的信任危机。精神生活的实用性和功利化大大侵蚀青年精神生活的发展空间,降低青年精神生活质量。
图 2影响精神文化消费选择的主要因素与群体类别分析图
3.精神活动浅层次,重娱乐消遣
日内瓦高级钟表大赏(Grand Prix d'Horlogerie de Genève,GPHG)创始于2001年,由日内瓦市和日内瓦州共同创立,今年是第18届了,向来被誉为瑞士钟表业最负盛名、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表坛最高荣誉。它的评选面对所有品牌开放,先是初选入围一批,然后每个品类再进行最终角逐。赢了的自然是对这个品牌制表实力的认可,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品牌看重的原因。
竞争既是动力,也是压力。特别是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竞争机制的引入,使人们越来越感到社会竞争的巨大压力。调查表明,竞争压力是普遍影响当前我国青年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这种压力不仅表现在经济生活上,比如青年的收入和住房等问题上,而且也表现在工作、学习、教育、道德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巨大的竞争压力使得各种职业各个年龄段的青年普遍伴有焦虑、烦躁、浮躁、急躁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其精神生活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相当多的不良竞争现象或恶性竞争,比如权钱交易、制假售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投机倒把、偷税漏税,等等,这些不公平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和方式,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而且给人们徒增更多的心理和精神压力,极大地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特别是近些年竞争机制被不适当地运用到经济生活之外的社会道德生活及其他领域,更是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和人的精神发展问题。因此,提高青年精神生活质量必须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三 、当前我国青年精神生活发展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
现代社会是开放发展的社会,是全球化发展的社会。社会的开放发展是全方位的开放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经济全球化发展也必然带来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更加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种开放的、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全球化背景下,必然形成各种思想文化密切交汇、交流与交锋,多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互相碰撞。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的广大青年不得不面临价值观的选择。这种选择又是自主的,青年必须自我做出判断,自己学会选择,并且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然而,在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下,部分青年一方面难免出现迷茫、困惑、郁闷和不知所措,甚至希望逃避选择;另一方面,在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候,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在表面上似乎更与个人的现实利益相关,因而往往更容易受到部分青年的青睐。表现出来就是调查中反映的部分青年的理想信仰迷茫、信念缺失,“个人主义”和“什么也不信”的错误理想信仰方面,在获取物质价值过程中轻视精神文化价值,在追求个人生活目标过程中忽视社会共同理想,以金钱替代其他价值取向,把“挣钱”“发财”“享乐”当作人生目标。这种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实质是人的自然本质的物化,是与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相背离的。人之为人,就是人不仅具有自然的本质,更具有社会的和精神的本质。缺乏了社会的和精神的本质,人是难以适应社会多样化、全面性、协调性发展需要的。青年价值取向的偏差,必然导致精神生活发展的不理想,影响青年的生存和发展质量。
(一)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青年精神生活发展呈现出积极健康的良好态势,当然,青年精神生活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空间,主要表现在:第一,精神生活的层次有待提高。53.80%的被调查者闲暇时间用于娱乐消遣,例如上网、打牌、打游戏、看电视,等等,闲暇时间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高水平的精神生活发展质量需要丰富多样的精神活动,例如读书学习等活动,那些单一的、浅层次的娱乐消遣难以带来高质量的精神生活享受。第二,精神文化消费的比例有待提高。这里的精神文化消费主要是指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以达到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的消费,包括科学文化教育、书籍和报刊杂志等精神文化产品、娱乐及服务性消费等。34%的被调查者精神文化消费占总支出的比例在5%以下,11%的被调查者几乎没有任何种类的精神文化消费。不仅如此,青年在精神文化消费的选择上多以实用性为主,46.5%的被调查者在精神文化消费时优先考虑实用性。第三,理想信仰存在知行矛盾。虽然大部分青年能够认识到理想信仰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社会功利价值取向的影响下,青年的理想信仰难以坚定地付诸实践和实现,部分青年的理想信仰甚至跑偏。28%的被调查者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已失灵,成功与否与学历关系不大”,15.1%的被调查者认为“理想信仰离现实生活太远,无法实现”,有16.2%的被调查者信仰“个人主义”。可见,当前我国青年的精神生活发展和质量提升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间。
但莱斯却认为,在“培根之后,马克思的学说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迄今为止的最高形式。”⑦这一评价的实质是历史性地肯定——肯定马克思的学说在工业主义意识形态即人类中心主义序列中的历史合理性,而时代性地否定——否定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在“后工业文明”时代的先进世界观价值。而当我们真正理解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界定,以及由这一界定所决定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界定之后,就应当明确反对西方学界所流行的(我国许多主张建立“生态伦理”的学者,口头上不一定明说,但实质上持有同样看法⑧)——把实践唯物主义归入“人类中心主义”之中并对其进行批评的观点。
第三步,应用Surfer软件(11版本或更高)导入上述第二步编辑后的翻浆冒泥病害区域底界控制点数据文件,设定等值线平面图的比例尺(建议设定为1∶100),设定插值方法为克里金插值法,生成网格节点数据文件。
(二)巨大的社会竞争与生活压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我国社会生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社会竞争机制也逐渐形成,并且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有效地改变了人的依赖性,增强了人的主体性与竞争性。广大青年有开放自主、乐于交往、积极参与、敢于创新、勇于竞争、渴望成才的特点和优势,他们是我国社会竞争的先锋队与突击队。然而,青年期毕竟处在从少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处在不成熟向成熟的成长过程中,青年的主体性需要增强,社会化程度也需要提高。因而在积极参与和推动竞争的同时,青年也倍感社会竞争给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根据调查,多数青年感到学习、工作、就业和生活等方面竞争压力大,有些青年还存在适应社会竞争的障碍,表现为竞争中的习惯性依赖,被动竞争而不善于主动竞争;竞争目标短浅,竞争范围狭窄;竞争承受能力不强,总是希望侥幸避免竞争,而不是思考怎样应对竞争中的困难与问题;不能正确释放或者缓解竞争带来的压力,反而采取借酒消愁等不健康的方式。
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观念被不适当地移植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包括政治、道德与思想领域,使得社会生活中出现钱权交易、缺德交易等各种价值替代活动。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容易使那些对社会复杂性的分辨能力还不强的少数青年形成重物质轻精神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在公平竞争与这些负面现象的比较中,有形的、可量化的物质、金钱等外在因素的价值凸显,而无形的、难以量化的精神、道德等内在因素则容易被价值矮化,因而容易在竞争中被忽视。这也使得青年容易形成单纯追求眼前物质利益和注重工具理性的价值倾向,严重冲击着青年精神生活的形成和发展。巨大的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冲击着青年的理想信仰,消磨着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在现代高速度、快节奏的发展状况下,青年农民工和新兴职业青年群体的压力自不必说;甚至原本被视为“稳定”的公务员群体的压力也日渐增大,不少青年公务员在现实的压力面前也倍感辛酸和无奈,逐渐走向“个人主义”“什么也不信”的误区,“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甚至也成为部分青年公务员的价值选择。
1.2.3 评价指标 ①6个月前后护士跌倒知识、态度、行为测评问卷:问卷在参考相关文献及咨询有关护理专家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并进行前期预试验,内容包括跌倒相关知识15项条目、对跌倒重视程度及认识10项条目、跌倒预防实施行为10项条目组成。分值越高,表示护士跌倒预防知识、态度、行为实施越好。②6个月前后患者跌倒预防认知度和预防措施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跌倒预防措施认知度12个条目和预防跌倒措施落实的满意度7个条目,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跌倒预防措施认知度和措施落实满意度越好。
(三)开放多元自主的社会条件下青年的价值取向偏差
理想的精神生活应该是在科学的理想信仰引领下,呈现为丰富充实的、积极健康向上的、物质与精神平衡协调全面发展的状态。而从调查得知,当前我国青年的精神生活发展并不太理想。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四 、提升青年精神生活质量的路径
合理满足青年的物质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竞争机制,在全社会树立科学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培育青年正确的生存生活态度,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增强学习实践的自觉性,塑造现代化的自我,是解决青年理想信仰多元迷茫、价值趋向实用性功利化等问题的重要措施。这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的重视与关怀,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最终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价值取向和旨归。
(一)社会层面的措施
1.合理满足青年物质需要
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丰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既满足了人们对物质财富追求的渴望,又激发了人们更多的物质需要。我国的“80后”“90后”青年从小生活在物质生活逐渐富裕和较为富裕的良好条件下,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时代的到来,物质利益成为人们的正当主张,因此当代青年不压抑自己合理的物质需要,还产生了许多因受欲望刺激而激发出来的需要。这些被“制造”出来的需要,对于青年来说并不是真实的需要而是一种伪需要,是不符合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虚假需要;而由于消费是一种日常活动,每天都在进行,人们有时甚至完全没有觉察它的存在,因而这些需要很容易使人陷入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因此,既要满足青年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让青年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和实现中国梦的目的,又要指导青年正确区分自己真实的需要和假性的需要,并教育青年锻造经受欲望刺激的耐受力,克制满足欲求的冲动力,给自己真实的需要和表现自己内在本质的需要的满足创造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使青年从过度的物质需要生活中解放出来。
3)合理氮肥运筹。根据品种产量潜力、地力水平和产量目标确定合理的肥料用量,坚持科学配方施肥,一般情况下纯氮量控制在225 kg/hm2以内,实行氮肥后移技术。
2.建立公平的社会竞争机制
精神活动是促进精神生活发展的重要方面,高质量的精神生活需要多层次多种类的精神活动作为重要条件。青年在闲暇时间从事丰富多样的精神活动,不仅能够娱乐身心、开阔眼界,而且可以提升思想和道德素质、净化心灵和升华灵魂。然而,对各个青年群体的调查均反映,青年精神活动的种类尽管多样,但是大多数停留在娱乐消遣层次上。比如上网、打牌、打游戏、看电视电影等,鲜有深层次的阅读、思考等活动。在不定期的阅读中,56.5%的被调查者的阅读方式是网络的浏览式、快餐式的阅读,大大超过“纸质书籍”阅读方式(38.0%)。虽然并不排斥网络阅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浏览式、快餐式、碎片化的网络阅读与传统的经典性、细心慢品和深度交流的纸质阅读的确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浅表阅读的结果必然是精神生活体验深度的不足。
调查研究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基于不同青年群体进行小型调查和个案访谈。首先,在大学生与研究生、高校青年教师、青年公务员、青年农民工和新兴职业青年五类青年群体中选择部分青年进行小型问卷摸底调查,根据问卷反馈的情况而修正问卷题目或者设问方式,进一步完善问卷以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其次,选择有代表性地域的有代表性的青年进行个案访谈,以便更深入详细地了解青年精神生活发展的具体情况。二是广泛的、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在前期小型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为了在“面”和“量”方面有更大突破而采用覆盖广泛的问卷调查方法。以五类青年群体分类按照一定比例发放问卷,以实地发放、邮寄发放、网络发放的方式在全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并尽可能以实地调查为主,以便提高调查的信度和效度。三是个别群体的专门调查。在五类青年群体中,为了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又专门对大学生群体和青年农民工群体进行单独问卷调查。选取这两个青年群体是因为他们的学历差异具有代表性,并且职业变动性都比较大。大学生文化层次比较高,他们毕业后可能会加入青年教师群体、青年公务员群体,也可能会成为新兴职业群体的一员;青年农民工的职业变动和流动性都比较强,且由于大多数农民工背井离乡,还需要承受地域文化背景差异的困扰,因而选取这两个青年群体进行研究比较具有典型性。
一是企业的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规定不明确,各岗位权利与责任界定不清,货币资金相关业务发生时,无章可循,执行起来更加难以控制。二是未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企业文化,企业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企业人员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缺少风险意识,没有形成共同维护良好内部控制环境的氛围。三是未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缺乏对企业人员的培训,企业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在处理资金相关业务时,以主观意识为主,忽视风险,忽略控制制度的规定。
3.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机制
“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4]8价值观指引着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为人处世。然而,在复杂多元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个人的价值观可能出现扭曲和偏差。因此,“在多元价值观念交融共享的今天,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强化社会价值性内容的核心地位。”[5]因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4]4只有代表时代精神、富有生命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具有最大公约数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整合全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多元、分化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并且引领时代的社会价值方向。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的社会价值导向机制,这对于我国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对于青年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守城官兵在塔尔巴哈台城内被困一个多月后,即三月,积雪稍化后,在武隆额的命令下,“在围城中暗挖地道,派人昼夜出城,绕道驰赴土尔扈特、察哈尔、厄鲁特各游牧处,令其调兵救援。”[注]《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卷107,同治四年六月壬寅条。
2.精神生活实用性和功利化
首先,要加强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个层面内涵丰富、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在培育和践行过程中有利于把个人与国家、社会联系起来。然而,在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上,对高校青年教师、青年公务员、大学生、青年农民工以及新兴职业青年群体等不同层次青年的要求应该有所区分,认知和理解的内涵应该有不同的深度指向。对于大学生、高校青年教师和青年公务员这些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尤其对青年公务员更应该严格要求,使之能够更好地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对于青年农民工和新兴职业青年也应视其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状况等不同情况予以阐释,以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要努力强化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强化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解决青年理想信仰迷茫和缺乏问题、提升青年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立足于日常生活,让青年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持续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所起的作用,以理解和体悟为基础达到认同。“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165
再次,要努力推进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通过青年对中国梦统摄下的“好生活”和“个人梦”的追求,在鲜活的实际生活中,在长期的反复实践和深刻体悟中,让青年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物质享受不等于主观幸福、文化消费不等于文明生活、物质丰裕不等于生活的意义,认识到坚定科学的理想信仰、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全社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从认知上升到认同最后实现自觉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青年精神生活最为深刻的价值导向。
(二)个人层面的措施
1.确立正确的生存态度
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发展的四大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之一。在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和生命物化,消费的符号化、象征化,发展上的个人主义,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作为“三观”正在形塑时期的青年,必须确立正确的生存态度。青年要清醒地认识到精神因素、精神生活对于人的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它不能长期被物质替代,不能长期遭到压抑,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不然就会导致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疾病。无论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如何,都应积极关注精神生活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提升,只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财富。青年要有辩证的生活态度,要全面地、辩证地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无限度地追逐物质享受不可取,无节制地放纵精神享乐也不可取。人为地将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会陷入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和形而上学的人生态度。要通过正确理解生活的意义和生活的目标、人的需求与欲望、生活的创造与享受的辩证关系来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财富观、境遇观,正确对待义与利、金钱与精神、顺境与逆境,将自身未来的人生选择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精神生活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生活境界。
2.筑牢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将它比喻为人的精神之“钙”,“认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发展精神生活,必须筑牢精神支柱,有充足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尽管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但它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实实在在的、是人之生活不可或缺的,是对人的生活起着牵引、激励和推动作用的客观存在。在理想信念问题上,不是“要不要”“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坚定何种理想信念的问题。只有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个人理想才有意义,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同样,坚定理想信念也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要引导青年努力将自己的青春才华奉献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的历程中。筑牢理想信念这一精神支柱,对于当代中国青年,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义的理想信仰,尤其是青年公务员群体。身为公务员,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是其最起码最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带动青年群体乃至全社会人民精神生活的改善和提升。
(3)场外运土车辆必须按环保要求全面覆盖,防止沿途发生抛洒现象。车辆离开现场前要进行清洗,车轮上不得夹泥带砂。在行人集中区域要低速慢行。
3.增强精神生活的学习自觉和实践自觉
两百年前,德国的教育宣言提出:“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6]“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年搏击的能量。”[1]51学习,是青年提升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通过学习,使青年把握人生发展的正确方向、增强自身本领、提高思想品德修养。青年也要自觉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增强精神生活的能力,比如精神资源转化与整合能力、合作协调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造的能力,等等。没有精神生活的实践自觉,人就跟不上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了解社会发展变化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精神生活发展就会滞后,质量就会下降。增强青年精神生活的学习自觉和实践自觉,青年就能自觉应对多元文化环境下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洞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价值观念的错误与危害,从而自觉地进行理想信仰和价值观的正确选择,自觉纠正精神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取向偏颇,自觉改进和完善自身精神生活状态,提升精神生活质量。
4.形塑现代自我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竞争的、有风险的、流动的社会,生活在现代社会的青年,自然也应该是现代化青年。只有青年自身现代化了,其精神生活才可能现代化,精神生活质量才可能有飞跃性的发展和提升。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青年,不是穿得时髦、吃得丰盛、住得豪华,而是思想上和观念上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是能够把准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代和社会同向同行的青年。“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经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7]
当代青年应努力将自己形塑为具有历史感的、共享性的、创造性的自我。具有历史感的自我能够给人在开放的、流动的社会生活中以稳定性、连续性和历史性,而不是断裂感和无根感。这就需要青年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历史,坚定文化自信。共享性的自我是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国家、社会、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遵循,它要求的是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共同建设、共同分享、责任共担。青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高度的理性自觉融入人类文明发展潮流。创造性的自我是时代的呼唤,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是精神生活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青年自身的特点表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摆在了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8]人的精神生活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创造。人是自己的历史的创造者。每个人的精神生活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是由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不断从事富有创新性、创造性的活动,青年就能排除或化解发展风险、从容应对社会竞争,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正是蕴含在青年历史地、共享性地、创造性地生活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
[1]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15.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解兆丹.当前大学生精神生活培育路径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7):33-38.
[6]何良仆.中国教育的出路:价值取向从知识传授转向智慧生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6):9-18.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61.
[8]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9.
Investigation on the Quality of the Current Youth 's Spiritual Life in China
LIAO Xiaoqin HE Xuehai
(School of Marxism,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6,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youth as the main object,it is found that the youth of our country are in good health in all aspects of spiritual life such as ideal belief,life pursuit,moral life,political life and cultural life,but there is still more space for development.The general mental life satisfaction and happiness of young people has to be improved.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youth spiritual life are the diversity and confusion of the individual's ideal belief,the practical and utilitarian life of the spiritual life,and shallow and recreational spiritual activities.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the u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social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huge social competition and life pressure,and deviation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youth under the opening and multiple autonomous social conditions.We sh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youth's spiritual life from these aspects both socially and personally,including meeting the material needs of youth reasonably,establishing a fair and equitable social competition mechanism,establishing the value guiding mechanis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establishing the right attitude to life,building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ideals and beliefs,enhancing the learning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al consciousness of spiritual life and shaping the modern self so as to achieve a better life.
Key words :youth;quality of spiritual life;good life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6120(2019)01-0080-13
【收稿日期】 2018-08-30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前我国青年精神生活质量调查研究”(编号:13BKS09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我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本质内涵和实现规律研究”(编号:2018SJZDI003);东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重大引导项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逻辑生成与实践指向” (编号:2242018S10027);东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类专项教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的获得感研究”(编号:2017-sxzz-005);2016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编号:1132000022)。
【作者简介】
廖小琴(1973—),女,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价值观,意识形态与精神生活。
何学海(1994—),男,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意识形态与精神生活。
(责任编辑 :苟亚春)
标签:青年论文; 精神生活质量论文; 美好生活论文;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