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理数据分析与计算能力:师生间的精彩对话_地理论文

提高地理数据分析与计算能力——师生精彩对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师生论文,地理论文,能力论文,数据论文,精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特别提示:

在数字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数据分析和计算能力要求很高。同样,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对考生这方面能力要求也很高。数据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是考生获取高分的必备能力。在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教学中,我和学生的对话也许对广大考生的复习有些帮助。

学生:解答数据表格题有哪些方法和思路?

老师:数据表格题通常以数据反映地理事物的数量特征、结构特征、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解读数据表格题,最关键的是要灵活运用表格中的数据,从数据中找出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首先,要认真筛选表格中的数据,抓住主要要素,综合分析地理规律,找出地理解题的关键数据。其次,要对地理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计算、大小多少的比较得出结论,用数据说话。第三,要对地理数据进行定性分析,概括数字反映的地理特征得出结论。第四,要对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找出异同点。以下是对不同类型数据的分析方法。

(1)地理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直接给出经纬度、海拔等空间数据的试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必须熟练掌握世界主要大洲、大洋、国家、重要海峡、运河的大致经纬度位置;还要熟练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重要地理分界线、省区及省会城市的大致经纬度位置(这些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基础知识)。然后要将地理数据与地理空间分布图进行准确转换,即将数据信息还原到区域分布图中,再结合试题所给的信息确定具体的区域空间位置。

间接反映地理空间位置信息的地理数据,比较常见的是气候数据,依靠对气候类型的判定来确定空间位置。分析此类问题时,首先要熟悉主要气候类型的最冷月、最热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及季节变化的数值特征;其次,依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判断所给区域的地理位置,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例1 (2007年宁夏卷)读下表数据,回答问题。

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分析 本试题所给的数据是典型的地理空间数据,考查学生根据地理空间数据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能力。首先依据经纬度判断,甲地位于113°42'E,是我国东部地区,纬度34°44'N属于秦岭—淮河以北,海拔110米属于平原,可判定为华北平原。

答案 B

(2)地理时间属性数据分析

自然地理事物及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数据,通常与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地理要素随季节的变化相关,因此熟练掌握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基础。在解读数据信息时,第一要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第二要联系自然地理事物的时间变化规律去分析,第三要注意所给数据的空间差异,如南北半球差异。

反映人文地理事物及现象随时间变化特征数据,如人口、城市化、工农业生产、交通、旅游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往往是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开发历史、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在解读此类数据时,第一要描述和概括不同发展阶段各要素的数量、结构、排序等的发展变化特点,第二要多角度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

例2 (2010年北京市高三抽样检测试题)读表2,回答问题。

在表中所示的时段内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B.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D.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小

分析 本试题所给的数据属于自然地理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考查学生根据某种自然地理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去分析判断相关的其他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首先学生应了解,天安门广场每日升国旗和降国旗的时刻是与北京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同步;然后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归纳出此时段内北京的日出时间逐渐推迟,日落时间逐渐提前,由此得出北京处于昼渐短、夜渐长时期,是北半球冬半年。因此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

B

(3)地理事物特征数据分析

包括反映区域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事物及现象特征的各种数据。在数据分析时,选择题通常要求在诸多因素中抓住最主要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正确结论。

例3 (2010年北京西城区二模)垦殖指数是指一地区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表3为世界及各地区耕地垦殖指数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表。据表3,回答下题。

1.亚洲的垦殖指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

A.地形多种多样,以平原为主

B.季风气候显著,气象灾害较少

C.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

D.农垦历史悠久,人口数量最多

2.2000年与1950年相比

A.欧洲因人口增长较快,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B.大洋洲人口负增长,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增加

C.北美洲垦殖指数的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非洲因机械化水平高,导致垦殖指数上升

分析 本题所给的是反映不同大洲土地垦殖与人均占有耕地方面的相关数据。考查学生通过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成因、判断发展变化特点的能力。第l题,考查亚洲的垦殖指数较高形成的原因,需要学生一方面了解影响土地资源开发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亚洲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A选项所述亚洲“以平原为主”是错误的;B选项所述亚洲“气象灾害较少”是错误的;C选项所述“矿产资源丰富”与垦殖指数高无关;D选项所述“农垦历史悠久,人口数量最多”正是亚洲垦殖指数较高的历史及社会经济因素。第2题,A选项所述“欧洲人口增长较快”是错误的,欧洲是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B选项所述“大洋洲人口负增长”是错误的,目前只有欧洲人口接近零增长;C选项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是正确的;D选项所述是错误的,非洲垦殖指数上升主要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

答案1.D2.C

学生:平常在遇到数据类综合题时常常缺乏答题思路,应从哪些方面去描述和分析数据表所反映的地理特征呢?

老师:一般数据类综合题主要考查依据数据描述或概括地理特征,分析形成特征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等。

依据地理数据分析地理特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析构成特点:说明种类、百分比、比重(包括计算);

(2)说明数量特点:数量的共性特征、空间或类别的数量多少差异、最高及最低数值分布或变化特点、不同区域或类别的大小排序等;

(3)描述变化特征:数量及构成特点增长、降低的趋势或曲折变化的趋势;

(4)查找相互关系: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

对于成因分析的问题,常常需要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和判断。通常根据题目设问,选择采用主导因素分析法或综合因素分析法。主导分析法即针对形成的主要原因重点展开分析即可;综合分析法则要全面、多角度地进行深入分析。对影响及后果的问题可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解答思路。对建议及措施的回答应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或措施。

学生:各类常见统计图的读图方法有哪些?

老师:我们用表4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既不在同一纬线,也不在同一经线上的两地,怎样利用经纬网估算两地的距离?

老师:首先用两地之间纬度差乘以110千米,可以求得两地相差的南北距离;其次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l°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这样用两地之间的经度差乘以某点所在纬线上经度1°的长度,可以得到两点间的东西距离。最后用勾股定理求出两点间的直线距离。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两地距离较近,可以忽略地球球面影响的情况。当两地相距较远时,则需用数学球面立体几何方法求解,通常不在高考地理考查范围之内。

例4

图1为亚洲两个国家等高线图。甲、乙两点之间的距离约为

A.300千米 B.550千米

C.1300千米D.1550千米

解析 本题先求出两地的纬度差为34°-29°=5°,则南北距离为5°×111km=555km。

其次,求得两地的经度差为36°-48°=12°,为便于计算,纬线l°长度可按30°N计算。即东西距离约为cos30°×12°×111km=1153km;最后代入勾股定理公式,得到约为1300 km。

答案C

学生:与正午太阳高度相关的地理计算有哪些?

老师:主要涉及楼房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由正午太阳高度求地理纬度等方面的计算问题。

(1)楼房间隔距离计算: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的计算:L=楼高×cotH'(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满足房屋能得到更多的光照,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

(2)太阳能热水器的夹角:如图2,若使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太阳光线保持90 °夹角,则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楼房顶面的夹角β=90-α(α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

(3)已知正午太阳高度求地理纬度:可以代入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计算。某地纬度=90°-(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夏半年为“-”,冬半年为“+”)

也可以用推理方法得出。如冬至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则推理得出该地的地理纬度应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相差60°纬度,由此可求出地理纬度为83°2'S或36°34'N。

例5 (2007年江苏地理卷)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图3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

1.该地位于

A.45°N,110°E

B.2l°34'N,110°E

C.45°N,130°E

D.2l°34'N,130°E

分析 由当地与北京的时间差可求所在经度:当地经度=120°-10°=110°E;由正午太阳高度角可求当地所在纬度:该地纬度=90°-(45°+23°26')=21°34'。

答案 B

学生:我在考试时遇到地理计算题就发慌,怎样才能提高地理计算题的解题能力?

老师: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自己的地理计算能力。

第一,要理解,即要真正理解有关时间推算基本概念,如经线、经度、地方时、时区、中央经线、区时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等。要清楚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如时区和区时、地方时和区时等。要弄懂一些原理和规律,如24个时区是如何划分和确定的,又如理解了日界线的含义,清楚日期图今天和昨天的分布,要确定新旧日期的范围也就容易了。要知道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如理解了某地远离直射点所在纬线几个纬度,太阳高度就比直射点纬线降低几度的原理,也就理解了“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这一计算公式。

第二,要熟练,即要非常熟悉常见地理计算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如时间计算要能熟练地运用公式法或数轴图解推算时间。

第三,要巧妙,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最简单、快捷的方法进行推算。很多高考试题并不难,而是设计巧妙,通过仔细审题悟出了题目的巧妙之处,就找到解题的关键,即可迎刃而解。如在各种日照的变式图上进行时间推算,关键是寻找“已知节气和时间”,才能进行判断并用公式法或数轴图解法求解。

第四,要准确,最终都是为了准确地判断和计算。在审题中切忌死背和硬套公式。要做到地理计算的快速和准确,需要进行一定数量的试题训练,可先做一些地理计算的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题后,再找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高考题进行强化训练,逐步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标签:;  ;  ;  ;  

提高地理数据分析与计算能力:师生间的精彩对话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