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工业园区医院 江西上饶 333100
摘要:目的 分析向心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对血管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在我院实施动静脉内瘘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离心方向穿刺法,观察组采用向心方向穿刺法,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向心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可达到充分透析的效果,穿刺成功率高,可降低因穿刺给血管造成的刺激,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穿刺方向;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主要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费用较低、血流量充足、并发症及感染率低等优势,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血管通路,被称为患者的“生命线”[1-2]。临床上常采用传统动脉穿刺的方式,应用动脉端离心性穿刺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大量数据表明[3],传统穿刺下极易引发内瘘堵塞或狭窄等并发症,且穿刺角度及方向在应用中较难把握,不利于患者的治疗。现阶段,向心方向穿刺在临床上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了动脉穿刺的成功率[4]。本研究分析向心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对血管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在我院实施动静脉内瘘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52.43±2.26)岁。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52.24±2.3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透析机治疗,血流量为250ml/min-300ml/min,使用16G穿刺针,4h/次,3次/周。
1.2.1 传统离心方向穿刺法 对照组患者动脉穿刺点选择需距离吻合口>3cm,针尖斜面向上,朝向吻合口刺入,静脉穿刺点选择以肘正中明显的静脉为主,针尖朝向心脏方向穿刺,需注意,动脉及静脉穿刺点间隔需>8cm。
1.2.2 向心方向穿刺法 动脉穿刺点的选择从吻合口震颤最明显处向肘正中延伸,寻找有震颤的动脉化静脉,针尖方向与心脏方向一致;静脉穿刺点选择以动脉穿刺点之外的其他较为明显的静脉,针尖方向与动脉穿刺一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后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两组穿刺方法透析充分情况,透析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BUN(尿素氮)及Scr(肌酐)值,计算清除率,比较其透析充分性;对比两组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内瘘狭窄、内瘘闭塞及血管瘤。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次穿刺成功率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本研究分析向心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对血管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透析充分性相近,表明两种穿刺方法均能使透析充分进行,但传统离心方向穿刺法穿刺成功率较低,由此造成的反复穿刺易形成血肿;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25.71%,表明采用向心方向穿刺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究其原因在于向心方向穿刺成功率高,不易形成血肿,且整条血管在穿刺后均匀扩张,不易形成狭窄或动脉瘤,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向心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可达到充分透析的效果,穿刺成功率高,降低因穿刺给血管造成的刺激,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危正南,徐圣康,李涛,等.前臂贵要静脉转位建立血液净化动静脉内瘘新法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03):524-525.
[2]王立瑞,李江涛,余晨.比较两种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32(10):779-780.
[3]钱爱民,戎建杰,桑宏飞,等.血管腔内治疗髂-股总静脉阻塞型血栓后综合征的中期疗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04):281-284.
[4]徐元恺,张文云,段青青,等.吻合口动脉端狭窄致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初步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6,15(09):494-497.
[5]丁青,朱元琴.扣眼法穿刺动静脉内瘘发生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浙江医学,2015,37(11):1002-1003.
[6]童进东,谭德炎,田众一,等.腕部头静脉的解剖研究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06):510-512.
[7]孙海棚,杨敏,高鑫,等.肘部改良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与肘部传统内瘘手术的评价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5,14(01):18-21.
[8]卢春苗,林海鸟,黄松完.不同穿刺方向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02):317-318.
论文作者:陈中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方向论文; 动静脉论文; 两组论文; 动脉论文; 并发症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