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立鸣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8
摘要:现阶段,我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取得显著的技术进展。其中混凝土技术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并在我国建筑产业规模快速扩展的趋势下,被广泛应用于各大施工作业当中,为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助力。本文结合混凝土浇筑的内容,提出具体的技术应用途径。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引言
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标准与要求不断提升,加强施工质量监管是贯穿于新时期工程建设的一条主线。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建筑主体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其施工技术应用管理意义重大。
1混凝土浇筑在建筑工程中的内容
作为混合型材料的混凝土主要由沙石、外加剂、水泥以及水构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水泥拥有较强的胶凝作用,能够将混凝土内各种建筑材料进行混合凝聚,进而使各种建筑材料形成有机的整体,发挥最大的功效。而混凝土浇筑技术则是混凝土材料的具体应用,建筑工作者根据设计图纸,通过钢筋或木材形成的模具,将混凝土材料固定成特定的形态,进而通过一定时间的晾晒,使得混凝土本身发生凝固,以此满足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需求。其中由于混凝土规格的不同,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坏损等现象。这便需要工作人员将水浇洒在基本定型的混凝土表面,使水分充分渗透到混凝土材料内部,激活水泥的凝聚功能,提升混凝土整体的稳固性。由于混凝土浇筑技术拥有坚固、简洁、施工时间短等优势,已完全取代传统的砖石施工技术,成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除楼梯浇筑工程外,混凝土技术更应用到楼体外墙浇筑、楼层浇筑以及阳台浇筑当中。虽然,混凝土本身具有较强的牢固性与稳定性,然而为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建筑人员通常将钢筋应用到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
2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
2.1混凝土浇筑准备阶段的关键技术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处理阶段要做好准备工作,为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方面,混凝土浇筑工艺的确定,以成型设备及工艺、结构配筋、结构构件形状等要素出发,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确定。为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得以顺利进行,在浇筑之前需要对混凝土工作相关人员进行优化配置,明确各人员岗位职责,为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支持。在人员安排基础上,要做好作业工具及运输机械的安排,并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现场条件进行优化处理,对模板、支架、钢筋等进行全面检查,明确预埋件数量和质量等,确保各项条件都能够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相符合,以确保施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准备阶段需要清理干净模板和钢筋,堵住模板缝隙,于地基上浇筑混凝土,及时清除淤泥和杂物,并科学设置排水设施,以确保满足排水需求。对于非黏性土,必须要通过水来对其进行湿润处理,将未风化石头进行清洗,保证混凝土浇筑前准备工作是充分且有效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还要注意科学地设计模板施工体系。在设计模板施工体系期间,施工单位要立足于现阶段的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如混凝土浇筑特征以及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图等,科学地制定模板施工方案,期间要确保模板搭建、拆除的便捷性与安全性。比如,在选择模板面料期间,施工单位要结合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需求,确保模板强度、刚度以及硬度等符合实际施工要求。此外,在安装施工所用模板期间,施工单位要注意相应地采取一些防护对策,旨在全面确保其安装的精度满足规定要求,避免因为模板之间的过大缝隙而造成漏浆问题。
2.3混凝土浇筑要求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使用情况是相当复杂的。在浇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钢筋密度,还要考虑混凝土具体情况,认真做好有关建筑节骨和管道预埋的工作,也要有效保护混凝土初凝。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过程中表面难免会出现泌水。需要立即处理这些泌水。造成这些泌水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以采用泵送混凝土为主,在水灰比相当大的情况下,其表面很有可能存在泌水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容易降低施工质量。因此,在混凝土浇筑中必须要根据有关的标准要求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浇筑方法,这样才可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
2.4混凝土振捣关键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振捣关键技术的掌握,直接关系着混凝土振捣效果。若采取插入式振捣的方式,要控制好移动间距,一般在振捣半径的1.5倍以内。在轻骨料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一般令移动间距在振捣半径之内,以达到良好的振捣效果。在应用振捣器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其与模板之间的距离,以振捣半径的0.5倍作为最大范围,并且在振捣过程中要避免与钢筋、模板发生碰撞,否则会影响实际振捣效果。振捣器使用过程中,所掺入混凝土的深度应当控制在50mm以内,以确保混凝土振捣施工得以规范有序进行。表面振捣器应用过程中,要控制好移动间距,结合已振捣部位实际情况,令振动器覆盖其边缘,从而保证表面振捣质量可靠。附着式振捣器的运用,要通过试验来确定间距,保证设定的科学性,令其与模板规范连接,从而切实提升混凝土振捣质量。干硬性混凝土与轻骨料混凝土在实际振捣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出发,来科学选择振动方式,在这一方面,加压振动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混凝土的振捣,必须要仔细观察模板、支架、钢筋等具体情况,判断其是否存在变形,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要及时进行处理,令混凝土浇筑构件质量可靠,能够与建筑工程相关设计要求高度相符,这对于混凝土施工处理质量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中,要科学选择振捣器,并加强其作业质量的控制。在这一方面,混凝土表面不可出现浮浆现象,混凝土不可下沉,进而有效控制振动作业时间,确保其处于标准范围内,不可出现过振的情况,否则极易导致混凝土均匀性受到影响,造成离析与返浆情况,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5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是进一步确保浇筑混凝土施工质量与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施工技术,可以分成自然养护、洒水养护等多种施工技术类型,具体需要结合实际的环境特征等进行合理选择。比如,针对自然养护而言,施工单位要确保养护温湿度设置的适宜性,尽量遵从自然的气候变化特性。而洒水养护则是在外界环境中的气温超过25℃之后,要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之后的6h内开展,尤其是干硬性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要立刻开展养护施工。此外,一般类型的混凝土的养护施工一般适宜控制在7d左右时间,而如果对抗渗性能等具有较高要求的混凝土,相应的养护时长一般不得少于14d。
结语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国民生活品质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如何保障混凝土浇筑在施工作业环节中的功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从施工实际出发,结合建筑结构特征、浇筑部分的功能属性,通过加强质量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增强施工意识,以此提升混凝土浇筑的专业化、规范化与效率化。
参考文献:
[1]黄峰,李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109.
[2]黄登保.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46):7-8.
论文作者:宫立鸣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模板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钢筋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