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脑室外引流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关振强

浅析脑室外引流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关振强

山东省聊城市妇幼保健院 252000

摘要:目的 总结探讨脑室外引流的护理方法,并评估其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月接收的60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对其护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入选的60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患者治疗护理顺利,无1例出现引流管脱出等事件,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引流管不通畅43次,经及时处理,均未造成临床不利后果。脑室内冲洗造成颅内少量积气5例,均在3d内消失。60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2例,经积极治疗在7~10d内感染得到控制。本组拔管时间为术后1~18d,平均5.4d,4例拔管后再次行外引流术,8例因脑积水不能缓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针对脑室外引流护理措施的实施于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脑室外引流易出现的并发症,缩短脑室外引流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护理

脑室是脑内的腔隙,大脑半球内有左右各一个侧脑室,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裂隙叫第三脑室,延脑、桥脑、小脑之间为第四脑室。各脑室之间有小孔相通。脑室出血就是指这些腔隙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叫原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少见。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叫做继发性脑室出血,这种出血较多见。如出血影响脑室内脑脊液的循环,应行脑室外引流术。脑室外引流术,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规手术。该引流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对各类型的脑室内出血均适应。同时脑室外引流术的护理可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前的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患者疾病的控制及愈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把它比喻成“生命管”。现具体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月接收的60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对其护理结果进行评价。入院本组60行侧脑室外引流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28例,年龄4~73岁(平均45.2岁),其中左侧脑室引流17例,右侧侧脑室穿刺43,含双侧穿刺5例。其中23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12例脑血管病引起蛛网膜下腔及侧脑室出血,2例颅内感染引起脑积水,11例后颅窝占位引起幕上脑积水,12侧脑室及三脑室占位性病变术后留置侧脑室引流管。

2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对清醒病人解释手术放置引流管的重要性、目的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对术前躁动的病人应给予药物,使患者安静下来。对昏迷病人应向家属介绍病情及治疗方案,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2.1.2饮食护理 常规禁食禁水,急诊行手术病人应立即禁食禁水,防止麻醉后食物返流引起窒息。

2.1.3体位 一般病人去枕平卧,固定好头部。颅内压增高病人取头高位,以降低颅内压。昏迷病人取平卧且头偏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1.4术前准备 备皮剃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做好各项常规术前检查,配血并做好药敏试验。

2.1.5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 在穿刺过程中应注意病人的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2术后护理

2.2.1卧床休息 嘱病人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躁动不安者应加约束带。定时按摩头部皮肤,以防头皮压疮。

2.2.2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脑出血病人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观察非常重要,病人的早期病情变化表现为生命体征的变化。病人昏迷程度变深或瞳孔形态改变,由小变大或形态变得不规则提示再次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复查头颅CT后决定是否行开颅手术。

2.2.3引流管的放置根据出血部位不同,放置引流袋的高度也完全不同。脑室引流袋挂在床头,一般抬高距颅中心水平10-15cm,以维持正常脑脊液的压力。过高达不到引流的目的,过低易引起低颅压。

2.2.4注意观察脑室引流的颜色、量,并做好记录术后几日脑室液呈血性,经过引流即转为橙黄色,最后变为正常。在引流过程中,脑室液加深,提示再出血,脑室液变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立即将引流袋放低,引流出感染的脑室液,并做细菌培养。注意观察脑室液引流的速度及量,切忌引流过快,以免骤然减压使脑室塌陷。一般引流量以每小时不超过20ml为宜,每日不超过400ml。

2.2.5保持引流管通畅对躁动的病人适当约束双上肢活动,不可牵扯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扭曲、折叠。判断引流管是否通畅有以下方法:有无自流现象,脑室外引流有无与脑搏动相一致的搏动现象。如有阻塞,可采用由引流管近端向远端挤压引流管,怀疑引流管被血块或脑组织碎块阻塞,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空针轻轻向外抽吸。

2.2.6更换引流袋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对引流管的操作必须严格无菌,应先夹闭引流管,在引流管末端用2.5%碘酊或75%酒精消毒后再接引流袋,接头处用无菌敷料包裹。

2.2.7头部敷料应保持清洁干燥头部敷料如有浸湿应及时更换,移动病人。如外出检查时,必须将引流管夹闭,预防脑室感染。

2.2.8及时拔管脑室引流不宜过久,一般不超过7天,过久易增加感染机会。待颅内压缓解、临床症状好转、复查CT显示出血明显减少或消失后,即可拔管。拔管前先夹闭1-2天,病人无不适及无临床症状,在无菌操作下方可拔管。

2.2.9预防并发症(1)预防泌尿感染 尿道具有局部防御功能,完整的尿道粘膜可防止细菌侵入。所以在脑室外引流病人中导尿需慎重,尿管可拔出时应尽早拔除,导尿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要轻柔,选择粗细合适的导尿管,避免尿道粘膜损伤。留置导尿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滑动,保持导尿管通畅,观察尿液颜色及尿量,定期做会阴部护理及清洁尿道口。(2)预防呼吸道感染 清醒病人应鼓励病人咳嗽,勤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吸痰应无菌操作,注意呼吸道湿化,必要时行超声雾化及氧雾化。(3)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形成局部组织坏死所致,一旦形成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加重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一般应使用松软而有弹性的床垫,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并要定时翻身拍背,给予局部皮肤护理,促进局部血运循环,同时要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结果

本组60例患者,无1例出现引流管脱出等事件,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引流管不通畅43次,经及时处理,均未造成临床不利后果。脑室内冲洗造成颅内少量积气5例次,均在3d内消失。60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2例,经积极治疗在7~10d内感染得到控制。本组拔管时间为术后1~18d,平均5.4d,4例拔管后再次行外引流术,8例因脑积水不能缓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总之,针对脑室外引流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脑室外引流易出现的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脑室外引流持续时间,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住院日,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等。

参考文献:

[1]范卫庆,汤永洋,等.脑室外引流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0(7):117.

[2]李晶,张玉秋,贾玉荣.神经外科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的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2015,10(19):344-345.

[3]牛艳萍,朱丽琴,滑利美.上尿路手术应用双J导管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34(5):284.

[4]周俊林.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置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39(2):253.

[5]朱为民,虞聪,俞俊杰.血肿清除侧脑室外引流治疗基底节区内侧型出血65例[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28(1):62―63.

论文作者:关振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浅析脑室外引流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关振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