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研究课题,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大量先进的教学经验,经过教学不断砥砺和不断的探究,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把孩子领进色彩缤纷、生动有趣、广阔的语文天地,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小学生用自己的笔墨来讴歌他们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谈谈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总结,仅供同仁参考:
一、寻找引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布衣元帅》一课,上课伊始,可指导学生引爆点:什么是布衣?布衣和元帅好像是不相干的两种人,怎么会连在一起?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决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想象,这堂课的学习会因了学生解决课前问题的浓厚兴趣而轻松愉快。
二、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走进课文
情感是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所构成的关系的反映和评价。它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之一,对人们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和支配作用。赞可夫认为:学生的积极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相反,消极的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元说:“在促进儿童的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感情的作用。情感交结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便会受到压抑。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取得成功,情感因素是不可缺少的。语文课文是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语文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才能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有利条件。
三、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当前仍有一些语文教师死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讲为主,以听为辅”,学生的活动是在教师的牵引下进行的。学生的读、说、练只是教师活动的陪衬,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往往强调学生与学生配合得怎样,忘记了教要为学服务,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便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也有的与其完全相反,为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无论什么问题都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无目的、无交流、无检查的失控状态,教学效率同样低下。因此,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的学需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到落实,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这就要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凡是学生能自己看懂的,要指导学生自己看;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凡是学生经过努力能解答的问题,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决不能把自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结果,机械地灌输给学生,也就是说,要从便于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师的教,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四、强化读的训练
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训练形式。学生读的水平如何,是衡量教师教的水平和学生读书能力的主要标志。“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在课堂上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认真的朗读训练,教师通过朗读指导带讲课文,并再回落到朗读上,使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在正确地读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使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提高。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南宋朱熹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切记向学生讲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读。用什么语气,带什么感情。特别在许多课文的后边要求学生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或抄写下来。这些作业,不是让学生去盲目抄写记忆,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妙词佳句。要达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注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过去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评价时,常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朗读、默读、略读、精读、探究性阅读的水平,总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标准。然而,由于学生的文化环境、自身的阅读能力、性格和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因此,对学生评价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是非常片面的,是很不现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可采取分层次评价的做法:首先,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其次,确定A、B、C三个层次的不同评价标准;最后,除了用激励语言多加鼓励以外,还可以用符号代表,如:“棒极了”就用“A☆☆”代表。这样分层次评价,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品尝阅读学习的乐趣,有效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把学生自主学习放在主体地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教学。学生的学习是需要多多鼓励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亮点,及时给予鼓励,给予其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起来。
论文作者:赖顾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课文论文; 情感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