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 重庆 400037)
【摘要】目的:探究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时使用鼻内镜上颌窦球囊扩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10月来我院就诊的112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其分为采用鼻内镜鼻窦开放术的对照组和鼻内镜上颌窦球囊扩张术的实验组,每组患者均为5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4.64%)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2.86%)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79%)低于对照组(12.50%),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鼻内镜上颌窦球囊扩张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均可获得显著效果,但后者安全性更高、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应用。
【关键词】鼻内镜鼻窦开放术;鼻内镜上颌窦球囊扩张术;真菌性鼻窦炎
【中图分类号】R7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4-0092-01
真菌性鼻窦炎属于鼻科常见病。常因患者体质较差,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接受放化疗等情况下受到真菌感染而引发该病[2]。随影像医学与鼻内镜技术发展成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此种手术方法已取得显著疗效。本文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鼻内镜上颌窦球囊扩张术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8年4月—10月在我院鼻科接受治疗的112例经诊断属于真菌性鼻窦炎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按就诊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6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2~68岁,平均(38.2±3.9)岁,男女均2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71岁,平均(40.2±4.0)岁,男29例,女2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患者行全身麻醉后,在鼻内镜下切除钩突、开放上颌窦口,如中鼻道及窦口有息肉则一并清除,保证上颌窦口开放良好,将窦腔内脓性分泌物与霉菌渣清除,对鼻中隔及中鼻甲异常结构进行纠正,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填充高分子止血棉。手术完成48h后将止血棉取出,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避免鼻腔出现炎症反应,引发黏膜水肿。实验组患者鼻内镜上颌窦球囊扩张术。患者局部麻醉后,在鼻内镜的辅助下将上颌窦扩张球囊置入上颌窦口扩张上颌窦自然口,将窦腔内霉菌渣清除,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直到生理盐水清亮。两组均于术后有效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记录两组近期疗效、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恢复时间,其中临床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对手术效果进行判断[3]。显效:如患者临床病症完全消失,术腔黏膜上皮化,窦口开放较好,无异常分泌物;有效:症状有所缓解,术腔黏膜部分水肿,存在少量异常分泌物;无效:相关指标未达到上述标准,存在明显临床症状,术腔未上皮化,有粘连,窦口开放效果较差或闭锁,存在较多异常分泌物。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对收集的112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n(%)和(x-±s)描述,组间经t和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手术完成3个月后评价疗效可知,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两组数据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实验组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恢复时间为(18.64±2.04)d,对照组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恢复时间为(38.48±5.37)d,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注:*表示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部分真菌在某些条件下会引发疾病。如患者鼻腔鼻窦解剖出现异常,鼻腔内部微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能为真菌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导致真菌感染,进而引发疾病[4]。随临床抗生素滥用和生活环境改变,霉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使用CT扫描可对该病进行判断,诊断正确率较高。鼻内镜鼻窦开放术、鼻内镜上颌窦球囊扩张术均已于现阶段在各级医疗单位推广并应用于真菌性鼻窦炎治疗过程中,但针对二者的具体应用价值仍存在一定争议。
本文经分组研究证实,实验组经鼻内镜上颌窦球囊扩张术治疗、对照组行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治疗,二者术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4.64%、92.86%)对比并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79%)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实验组术后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恢复时间更快。分析原因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时,术中清除上颌窦口周围粘膜过多,破坏上颌窦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因此导致其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综上所述,鼻内镜鼻窦开放术、鼻内镜上颌窦球囊扩张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均可获得显著效果,但后者安全性更高、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河.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20):69-72.
[2]王丽进,徐乐昕,常淑琴.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N].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10):111-114.
论文作者:赵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上颌论文; 鼻窦炎论文; 真菌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鼻窦论文; 黏膜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