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建筑的低碳化设计方法初探论文_李泽玮

养老建筑的低碳化设计方法初探论文_李泽玮

河北联谊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老年建筑涉及多种复杂因素,以及低碳建筑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营造一个环境友好、适宜的环境,为老年人居住的理想建筑。

关键词:养老建筑;低碳化设计;方法

前言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根据调查显示,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人口老龄化给国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也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在养老建筑方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为了让老年人能够有健康的生活,我国国务院已经下达了养老服务建设的相关通知和意见,要求各地区按照当地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生活需求等来构建合理的养老建筑,真正实现全面化服务。

1国内的养老产业现状及政策导向

1.1目前国内的养老方式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在我国,这三种养老模式分布占比为96%,1%和3%。目前居家养老是绝对主流,约96%的老年人使用这种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是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由社会提供商业化的养老服务。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既可以得到适当的照顾,也随时欢迎子女的探望,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普遍。机构养老是老年人集中居住在特别的养老机构中,养老机构提供专业的医疗及养老服务。但是一般探望不便,容易造成老年人和子女的隔阂。

1.2政府的养老政策

近些年,国家连续出台了有关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说明国家已经将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这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里明确提出医养结合,需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里提出医养结合两大发展目标:到2017年,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能力;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

2养老建筑的基本设计原则

2.1安全原则

老年人的安全保障是养老建筑设计的第一大重要原则,同时,安全原则由于自身的重要性,也是老年人生活的基础。因此,在对养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结合老年人的心理方面、生理方面以及精神需求等方面来为其提供合理安全性较高的建筑设计。如:老年人由于行动缓慢不不便,设计师需要将防滑地面、安全扶手等方便的设施纳入到设计图纸中去,全方位保证老年人的人身安全。

2.2人文原则

人文原则实际上是从两方面出发:减少老年人的生活障碍;适应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如:在面对视觉障碍的老年人时,设计师应当将照明光线设置成柔和但实际照明效果好的灯具,保证地面的情况能够清晰可见,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安全标识等,充分缓解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促进其晚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3养老建筑的低碳化策略

现如今,在建筑设计领域,生态建筑与建筑的低碳化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生态与低碳技术的选择上也出现了诸多不同的策略。针对于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养老建筑盈利比不高的特点,笔者认为对于养老建筑的地毯策略选择应当是低技术的生态手段,也就是通过建筑的形体、材料等等设计本身的形制去控制其能耗。

3.1根植乡土

所谓的根植乡土,是指在建筑设计中重分的考量建筑场地所在地的气候、风向、降水、植被等外部因素,利用原有的外部环境或者较低技术的手段达成建筑的保温、通风等目的。例如,落实到养老建筑上来,针对于老年人免疫力较差,不宜时间使用空调的特点,对于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设计,应特别强调其通风保温性能,外墙宜采用外保温或者自保温的方式,减少“热桥”现象导致的室内温度的散失。同时也可以利用被动式太阳房,优化室内的风环境,避免了机械通风的过多运用造成的老人的健康问题,同时也节省了能源。对于屋顶则可以采用种植屋面的形式,一方面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同时可以收集雨水,低碳环保,也营造出互动的体验空间,一举两得。类似的策略也可以运用到养老建筑的其他方面,主要原则就是尊重原有的自然环境,对于场地周边的客观因素加以运用而不是一味改变。

3.2材料选择

材料的选择也是体现建筑低碳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一个地区的建筑传统由来已久,其材料的选择必定有其道理,对当地的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同时取材与当地也可以降低材料运输的成本,从而实现建造过程的低碳化。更可以通过乡土材料的使用,给予老人回归自然、回归纯粹的归属感。一个典型的实例是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卒姆托使用了当地特有的片麻岩,造就了无与伦比的空间体验,同时也获得了村民与游客的喜爱。

3.3灰空间营造

考虑到老人交往活动与亲近自然的需要,无论是何种建筑组合方式,灰空间的引入都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灰空间,就是建筑内部与外部的过渡空间,在养老建筑中设置灰空间的好处是一方面照顾老人免疫力差的特点,给予其室内与自然环境的过渡和适当接触自然环境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建筑合理的利用外部环境因素,达成其低碳与环境友好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所带来的建筑设计适应性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时代的特色之一。在对养老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自身的特点、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加强居住空间、公共空间、餐饮空间、娱乐空间以及医疗空间的设计,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晚年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董卫丹.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22):78~79.

[2]章建刚.养老建筑设计的探析与实践[J].低碳世界,2017(21):188~189.

论文作者:李泽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  ;  ;  ;  ;  ;  ;  ;  

养老建筑的低碳化设计方法初探论文_李泽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