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 “萨丕尔 —沃尔夫假说 ”视角下的 语言与思维关系
封 荣
(岭南师范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 广东 湛江 524300)
摘 要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涵盖了两个基本观点:语言决定论(强势假说)和语言相对论(弱势假说)。本文通过讨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所涵盖的两个基本观点对语言与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出结论:语言不对思维起决定性作用,语言影响思维。同时也着重分析了强势假说的不足之处,即语言不能束缚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能决定人们的世界观,人类的思维在感性、认知、社会和社会心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共同之处。
关键词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决定论;语言相对论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和他的学生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对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当时并未形成理论学说。他们去世之后,语言学家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并形成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该理论中主要对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和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进行阐述。所谓语言决定论,就是说一个人的母语完全决定了其思维,即人们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决定的。人们根据其生长中接受的母语语境下的各类范畴与定义来认识客观世界,可以这样说每一种语言都用其独有的方式为该语言使用者构建了一个客观世界。而语言相对论,就是说语言的结构是多样化的且有无限种可能,因此各个语言系统所编制的语言范畴类别、区分定义等都具有独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区别于其他语言体系。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对思维产生影响,没有制约或主导作用,不同语言的人,思维也会有所不同。[1]该“假说”的强式表述或观点(strong version):不同的语言往往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现实生活,因为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不同,则他们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语言对人的思维、信念、态度等比较抽象的内容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各个民族之间,如果使用的语言不同,则他们在思维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自诞生以来在众多领域的研究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直都是语言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一系列人文科学研究中争论的焦点。[2]97-98
一 、“萨丕尔 —沃尔夫假说 ”的提出及其主导思想
每一种语言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其独有的模式与模型,简言之这就是语言中的语法,是语言的重要构成内容。当然, 这里要讨论的语法内容远远超出了教材中“语法”的范畴,这也是沃尔夫所说的“语言相对论原则”的产生思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观察在使用语法上存在明显差异的人们,由于使用明显有差异的语法,人们观察世界的行为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研究者对他们进行观察时所产生的评价也会不同。因为他们作为观察者的身份存在不对等,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他们形成不同的世界观。[3]220-232
早在19世纪,掌握多国语言的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Humboldt)就已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纳入到自己的思考之中。在他看来,各个民族之间虽然未形成统一的规定,但是在潜移默化间都会在其民族语言中带入独特的主观意识,并在其影响下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这种思维影响语言而产生的世界观,还可能随人类一些非语言行为产生制约与影响。在洪堡特语言与思维具有多样性的观点的影响与启发下,萨丕尔和沃尔夫将研究更深入一步,在洪堡特语言与思维多样性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思维结构与语言结构二者关系之间的相关论点。在萨丕尔和沃尔夫相继过世之后,在人们对师生二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概括,并提出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在该理论中主要通过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这两种表述来论述“假说”。所谓语言决定论就是重点强调语言决定思维的作用,而语言相对论则是充分说明思维对于语言的重要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又将该“假说”划分为强式与弱式两种表达方式。强式假说旨在强调语言对思维、信念态度的决定作用,各个民族因为使用不同语言,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换句话说就是对语言在塑造思维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进行阐述。弱式假说则是强调语言可以充分地反映思维、信念、态度中所包含的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语言对人的认知反应和记忆方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会对塑造思维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 、“萨丕尔 —沃尔夫假说 ”的 “语言绝对论 ”与 “语言相对论 ”
正如本文前两部分所提到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主要包括两个概念:一是“语言绝对论”,另一个则是“语言相对论”。这两大概念后来通过推进,发展成了现在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强势假说和弱势假说形式。虽然上文都有简略的介绍,但该部分将会就这两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
(一)“语言决定论”
围绕“语言决定论”这一概念的讨论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问题一:如果语言决定论这一论断成立,换言之也就可以说语言是没有思维的。萨丕尔关于语言对思维的影响形成其独特的论断,认为语言是概念层面之下的工具,思维仅仅是内容的阐释。换言之,无论是起源还是日常实践,思维都不能脱离语言单独存在。任何一个新概念的概括、提炼与诞生,都要将旧的语言材料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形,直到出现新的语言归宿,新概念才正式确立。[4]很明显,萨丕尔形成了语言决定思维的理论。根据语言决定论的逻辑来看,在人类的思想产生之前语言就已经产生了。但是这样就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受到语言的约束吗?再者,如果不是受到思维的影响,那还尚未掌握语言的婴儿又是怎么学习语言的呢?由此看来,我们发现思维对语言的创造起到基础的作用。问题二:语言和语言学中相关的概念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翻译。根据上文提到的语言决定论的概念,即不同民族的语言差异,导致其世界观也不尽相同,所以掌握该语言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如果不理解该语言,则无法理解该概念。但是大量的实践说明,语言之间是可以通过翻译来互相了解的。问题三:该“假说”发展中沃尔夫还尚未找到足够的事实依据来支撑其观点。他对语言间的细微差别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来证明语言不同对人们思想、行为等各方面产生的影响。为了证明其理论,沃尔夫引用了因纽特人语言中的“雪”,并将因纽特人对“雪”种类的不同词汇表达作为理论依据,是因为“雪”这一气象特征较为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他们用丰富的词汇来表示他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各式各样的“雪”。而这一点,相对于那些日常生活环境中较少下雪的人们来说则不一样了。(后者的词汇中仅是常用snow,snowstorm来指称下雪)。因此,沃尔夫推断出因纽特人与其他环境的人对于雪的认识也并不相同。但与此同时,沃尔夫的推论也受到了不少学者的挑战。其中,正如Pullum所说,因纽特人在语言中应用了多种不同的词汇来表示“雪”,而且其他多种语言都对“雪”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这些形式的词汇所代表的概念是相同的。因此,也可以说,词汇对人的思维是不会有限制的。再者,其他民族虽不能像因纽特人那样清晰准确地用词汇来表达他们所看到的不同类型的雪,但并不代表着他们不能认识,不能区分这些雪在形状、厚薄等方面的差异。[5]122-123同样,我们可以试着看看中英文之间在称谓词方面的差异。在汉语中,我们会区别“舅舅”“姨父”“伯父”“姑父”“叔叔”,还有“婶婶”“阿姨"“伯母”“舅妈”“姑妈”等,但是这些多样复杂的称谓,在英语中只用“uncle”和“aunt”两类表达形式,这说明英国人不能正确认识这两类关系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使用的只有两个简单的词汇,但是使用该词汇的人们都能准确地理解该词汇所表达的意思,就算是年龄比较小的儿童也能准确知道一个是姑父(姑姑的丈夫)、一个是叔叔(爸爸的兄弟)。由此看来,尽管在有些语言中并不存在某些表达事物间细微区别的词汇,但是人们还是具有认识及区分它们之间细微差别的能力,即思维。
3.人类的思维在感性、认知、社会和语言心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共同之处
(二)“语言相对论”
2.1.5 产量回归分析 由图1得出:播期与产量回归方程为:y=-9.868 1x2+855 996x-2E+10, R2=0.889 3,对应播期水平分析得出,9月25日-30日播种的产量表现较高。密度与产量回归方程为:y =-0.038 1x2+54.683x-9 248.2, R2=0.921 8。对应密度水平分析得出,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时产量表现较高。
大量的学者通过实践与研究,更加支持“语言相对论”。语言学家Jandt在他的书中就提到对Hanunoo这一部落的语言进行研究后,发现“大米”有92种不同的表达词汇;而在阿拉伯语中,有超过3000个词汇都可以用来表达“骆驼”。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某一民族、某一生活区域内,一些对人们生活比较重要的事物都会有多种不同的表述。事实上,不管是哪种语言、哪种文化,它们的结构和功能都共享了相同的意义系统。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普遍性却是存在的。
三 、“萨丕尔 —沃尔夫假说 ”下的语言与思维关系分析
强式“假说”的理论认为语言决定思维。大量的事实证明,语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维,但是语言并不能决定人们的思维,更不能决定人们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可以决定人的思维与意识,在阶级社会中,人们按其经济水平差异在潜移默化中划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并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该社会群体独特的世界观。假设语言可以对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世界上就不会存在不同的社会阶级,人们在日常会话中使用完全一样的词汇,并且传递完全一致的世界观。很显然,这样的情况是不会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
(一)弱式“假说”在阐释语言和思维关系中的合理之处
1.语言(词汇)不能束缚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总之,弱式“假说”主要是强调语言对人们思维和认知的影响作用,而且大量的研究证明,语言确实会对思维产生影响。[7]105-109这一观点就需要语言学家在研究中认识到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们的思维,但是同时也引起了新的思考与疑问:环境在语言发展形成的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强式“假说”在阐述语言与思维关系中的不足之处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强式“假说”理论主要是对语言对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决定和制约作用进行阐述,甚至会使人们产生人类发展受到语言制约的观点,人类受到语言的制约与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只强调了语言对思维的决定作用,而尚未认识到思维对语言的影响。因此就会引起语言学家的讨论与批评。强式“假说”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研究与表述的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强式“假说”只是单方面强调语言对人类思维方式、文化发展的决定与制约作用,但是不注重思维对语言产生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因此在语言研究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强式“假说”理论相比,弱式“假说”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与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阐述。所谓语言影响思维,就是说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会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从宏观的角度看,语言对人的思想观念、文化等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在某些细节处会对人类的认识产生一定的影响。诸如在欧洲某地有超过几十个词汇来对颜色进行描述,但是在一些非洲的语言中只有“黑”“白”两个词汇来表示颜色。
2.语言对人们的世界观不起决定性作用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不同的语言中词汇系统与语法结构展开的。但是根据实践来看,语言结构的不同并不会限制人们认知世界。在爱斯基摩人的词汇中对于雪的表述是多种多样的,这是因为爱斯基摩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就是一个冰雪世界,就有必要对雪进行区别化的表述。与之相反,使用英语的人们对雪的表述相对较少,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使用英语的人不具备对雪的认识与辨别能力。也就是说,语言结构并不能束缚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锦屏镇彩云社区不算是大社区,2002年10月改建社区至今,总人口不过1.1万人,共有壮、汉、苗、瑶等7个民族。可人少事却不少啊,这一天下来,彩云社区居委会主任李敬益处理的大事小事加一块,总得有十来件。
与上文提到的“语言绝对论”不同,“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对思维起到影响作用。各个民族说的语言存在差异,因此就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可以说“语言相对论”是“语言绝对论”的弱势表达。与语言绝对论不同的是,语言相对论不再片面地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决定性作用,而是重点阐述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作用。而语言和思维的影响是相互的,语言在影响思维的同时也会受到思维的影响。因此,人们在研究的时候不仅会考虑语言因素,还要考虑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6]66-68
“语言决定论”认为语言对思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语言相对论”则认为语言对思维产生影响,但两者之间仅是相互影响,而非决定性的。之后,由“语言相对论”发展而来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弱势形式获得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和赞同,而其强势形式却饱受挑战。下文将分别分析弱式“假说”在萨丕尔—沃尔夫强式假说和弱式假说阐释语言和思维关系中的合理之处以及强式“假说”在阐述语言与思维关系中的不足之处。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爱上一门课,最好的方法是让他喜欢任课教师。喜欢教师,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学好这门课。那么,如何得到学生的热爱呢?爱出者爱返。教师尊重、关爱学生,学生自然会尊重、爱戴教师。教师关注每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他是被教师关注的、肯定的,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激发学习的热情。一张微笑的面孔,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探究的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金标氯霉素包被原制备。向1 mL胶体金中加入1μL质量浓度为0.5 g/L的氯霉素抗体,涡旋混匀,室温静置15 min,加入100μL质量分数为10%的BSA浓液,室温封闭颗粒15 min,在转速为10 000 r/min下离心10 min,弃掉上层清液,加入90μL PB(pH=7.4),重悬颗粒,备用。
强式“假说”的相关理论阐述了语言对思维的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因为所讲的语言存在差异性,其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但是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共同特点的思维,可以说客观世界的存在对人们的感性认识起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而使得思维在多个方面具有相似性。换言之,因为大自然结构特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人们在一些基本的概念范围上也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对于思维来说,语言是在人们逐渐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用来表达感性知识的形式。人类在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语言对思维的发展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只能在认识抽象概念性知识方面帮助人们更加深化认识,思维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转变。
四 、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与思维二者之间密切联系,“语言决定论”过分强调语言的功能。但是根据人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来看,人们的言行举止都受到一定的思想行为规范的约束,这也可以看作是思维对语言的重要影响。但是同时也应该注意到,通过语言可以更加直观地表达思维,语言可以说是表达思维、思想的重要途径与工具。在人类的发展史中,语言和思维是重要的组成内容,语言和思维的健康发展也对促进人类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强人类思维、语言的研究,对促进人类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相对于“语言决定论”而言,“语言相对论”能够更加合理地反映出语言、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说语言对思维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思维也反过来给语言的使用带来影响,两者构成了既统一又对立的不可分割的双重关系。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为人们研究语言与思维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启示,使人们认识到语言对思维的制约作用,这就使得人们对人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进行探究,是人与环境作用构成直接的象征事件,创设出人类发展的文化环境。自从该“假说”提出之后就在语言学界激起了广泛的讨论,对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关于它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
分析其中要害,主要原因是需求分析的缺失和课程模式缺乏针对性。任何课程都需要学习者的需求为前提的,ESP也不例外,没有需求分析,就没有ESP。而在我国,ESP需求分析对绝大多数的ESP课程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社会需求分析和学习者需求分析,课堂学习与实际需求脱钩,ESP课程设置也就无法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
[1]Whorf,B.L.Science and Linguistics:1940a[M]//John b.Carroll(ed.)Language,Thought and Reality: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M IT Press,1956.
[2]莫琼.“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解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97-98.
[3]Whorf,B.L.Linguistics as an Exact Science:1940b[M]//John b.Carroll(ed.) Language,Though t and Reality:Selected Writing s of Benjamin Lee Whorf.Cambridge,M Massachusetts:The M IT Press,1956:220-232.
[4]Sapir,E.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New York:Harcourt Brace Company,1921.
[5]曹晓安.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看语言对思维和文化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7):122-123.
[6]梁海英.从语言与思维的角度再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版),2005(2):66-68.
[7]张雪梅.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1(3):105-109.
A Re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inking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apir -Whorf Hypothesis "
FENG Rong
(Basic Education School,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300)
Abstract :Sapir-Whorf hypothesis covers two basic viewpoints:linguistic determinism(the strong version) and linguistic relativity(the weak version).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inking through an overview of these two basic viewpoints covered by Sapir-Whorf Hypothesis,and a conclusion is drawn:language doesn't determine thought but influence it.Then the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deficiency of the strong version of this hypothesis,namely,language cannot fetter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ive world,neither can it determine people's outlook on the world,and human thinking has a broad common ground in perception,cognition,socie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Key words :Sapir-Whorf Hypothesis;linguistic determinism;linguistic relativity
中图分类号 :H0-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342(2019)02-81-05
收稿日期 :2018-12-03
作者简介 :封 荣(1982-),女,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助教,硕士。
(责任编辑 :刘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