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摘 要:目前高职生人格缺失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扭曲、心理状态失衡、理想信念失落、意志品质薄弱、诚信观念缺失等方面,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理调节能力缺乏、社会文化的嬗变、学校对人格教育的忽视、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等。
关键词:高职生 人格缺失 人格教育
一、充分认清加强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加强学生人格教育刻不容缓。学校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人格、塑造精神的地方。近两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常有报道,让人触目惊心;几年前的马加爵事件,现在还记忆犹新;北大清华等大学的中毒案件也让全国哗然一片。这些事件折射出一些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脆弱、价值观模糊等人格缺陷。他们在面对情感挫折、学业困难、职场竞争时,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一旦受挫容易自我放弃;面对诱惑时,又常常缺乏必要的抵抗能力。
2.重视人格教育的现实意义。加强人格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是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前进的。要改革就离不开创造与竞争,创造性与竞争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这一社会特性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有知识,有能力,而且更应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只有培养和造就大批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能够经受困难与挫折考验、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未来社会的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重视学生人格建塑,正是现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高职生人格缺失成因浅析
人格失落是当前我国高职生中一个应当重视的现象。高职生人格缺失的成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自身原因。高职生的人格缺失,有其自身的原因,他们在面对情感挫折、学业困难、职场竞争时,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一旦受挫容易自我放弃;面对诱惑时,又常常缺乏必要的抵抗能力。
2.社会文化的嬗变。高职生的人格缺失,社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改革开放将我国的社会生活推向了崭新的时代,但急剧变革的时代步伐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新旧观念的交锋,许多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也伴随着科技文化的引进进入我国校园,使得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陷入了冲突、困扰,甚至一度出现混乱状态,心理状态的倾斜与失衡普遍,人格“低落”、“缺失”、“扭曲”、“变态”等现象呈现出增长势头。这是很令人忧虑的事情。
3.学校对人格教育的忽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重视青少年人格教育,实质上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希望工程”。上海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曾前直言:“现今大学教育被物质化,人格教育缺失。”大学应该有“校格”,而有人格的大学生决定了我们这个国家的前途和走向。很多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或尝试。
4.家庭教育的弱化及偏离。很多父母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另外,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希望于孩子来完成。
5.网络的负面影响。随着网络在学校的不断扩容与普及,高职生已成为网络活跃的使用者。在低俗有害信息泛滥的网络环境中,无序、无界、匿名传播的网络状态,不少高职生在网络社会中出现了认知模糊、情感淡漠、诚信丧失等道德缺失和人格分裂现象,严重影响高职生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人格修养,完善学校德育的思考与建议
1.加强认知教育,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实质上是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上的“外演”与展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推动优良人格形成的精神动力,也是构成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促进学生自我肯定。人格特征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自尊、自重、自强”。这是对高尚人格渴望与追求的最重要的内部动力。现代青少年人格结构中普遍性地少了锐气,多了惰性,其原因就在于缺少“三自”精神。
3.积极组织交往活动,拓宽学生心理空间。人格教育,需要在更广阔范围内组织学生进行交往学习。丰富多彩的交往不仅可以扩充认知领域,优化认知结构,增进相互理解,而且可以开阔胸怀,淡化冲突,净化不良情绪。
4.重视人格缺陷者的心理辅导与心理训练,帮助他们尽早健全人格系统。对于有人格缺陷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指导,一方面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有人格缺陷;另一方面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
总之,在当前举国上下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下,在人格教育呼声日高的大背景下,人格教育应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得力措施,相关部门配合联动,齐抓共管,把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
[2]吴锡改 论青少年人格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02期。
[3]顾晓虎 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缺失与重塑[J].江苏高教,2007年,第05期。
论文作者:王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人格论文; 缺失论文; 高职生论文; 学校论文; 青少年论文; 社会论文; 网络论文; 《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