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0019)
【摘要】目的:分析某校入学新生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某校入学新生120人,关于乙肝五项指标学生全部自愿进行检测,且五项指标为全阴,将全部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两组学生分别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处理,其中甲组免疫接种的剂量为10ug,乙组的免疫接种剂量为5ug,比较两组学生在接种一个月以及一年以后的抗-HBs检测结果。结果:全程免疫1个月和1年抗-HBs,甲组的阳转率为96.67%和98.33%,乙组阳转率为85.00%和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μg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在初免程序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保护性抗体抗-HBs产生率的显著提高,有助于在控制乙肝的传播。
【关键词】某校;入学新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分析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316-02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某校入学新生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分析,选取了120人某校入学新生,以其作为分析对象,并且乙肝五项指标为全阴,全部学生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处理,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校乙肝五项指标为全阴的入学新生,共120人,现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人,其中甲组年龄15~17岁,平均年龄(15.32±0.56)岁,乙组年龄16~18岁,平均年龄(16.42±0.49)岁。所有的入学新生经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甲组每人全程进行3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免疫程序主要为0、1、6个月,每次10μg,上臂三角肌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以此对疫苗的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全面观察,诸如硬结、红肿以及一过性发热等。
乙组每人全程同样注射3针,免疫程序和注射方法如同甲组,只是每次注射5μg,注射方法同甲组,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
分别在免疫1个月和1年以后,采用ELAS法分别检测两组在校学生的乙肝五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学生全程免疫后的抗-HBs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组间率对比取χ2检验(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全程免疫1个月抗-HBs,甲组的阳转率为96.67%,乙组阳转率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免疫一年抗-HBs,甲组的阳转率为98.33%,乙组阳转率为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3.讨论
现阶段,有效控制乙肝在人群中传播的重要方式便是应用乙肝疫苗,一般具有很高的经济性,但是不少人在接种乙肝疫苗以后抗体不会产生,因此保护率达不到100%,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众多因素都有关,诸如个体之间的差异、疗程的长短、疫苗剂量的多少以及浓度等。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并不重视高中生乙肝疫苗的接种,致使其接种率不高,基于某些高中生已经开始集体生活,进而乙肝传播的机会有很多,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新生入校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在此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保护。目前,我国所采取的免疫政策为:0~15岁儿童应该严格按照0、1、6个月计划注射乙肝免疫疫苗,5μg是推荐剂量,但是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向成年进行过渡的重要时期,为促进接种率的显著提高就必须促进免疫接种计量的增加,美国规定成分接种乙肝免疫疫苗的剂量为10μg或20μg,针对那些免疫水平较低的每次允许接种40μg。经过本次研究,全程免疫1个月和1年抗-HBs,甲组的阳转率为96.67%和98.33%,乙组阳转率为85.00%和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10μg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在初免程序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保护性抗体抗-HBs产生率的显著提高,是一种有效控制乙肝在校内快速传播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葛峰.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效果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98):45-46.
[2]孙晓荣.2010—2014年某高校本科新生入学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校医,2015,30(05):336+339.
[3]徐佳薇,王青.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5,10(02):211-215.
[4]凌媛,黄水群,覃汉宁,韦福邦,闭雄杰,周振座,杨燕初.广西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校医,2012,18(02):106-107.
论文作者:单靖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免疫论文; 乙肝论文; 疫苗论文; 新生论文; 乙型肝炎论文; 率为论文; 甲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