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人民医院 云南 玉溪 653300
【摘要】目的:探索高血压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高血压并急性心肌梗死60例患者(在2016年3月22日至2017年3月22日期间选取),随机分组化(3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针对性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脉压(45.86±3.98)mmHg、舒张压(71.58±1.25)mmHg、收缩压(122.05±3.52)mmHg、满意度(96.67%)、社会功能(95.86±2.33)分、物质生活(96.74±1.42)分、躯体功能(95.82±1.35)分、心理功能(96.85±1.2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高血压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
对于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治疗、护理不及时,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症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护理方式在高血压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具体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60例在2016年3月22日至2017年3月22日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实验人员,随机化分组,分为两组,各有30例。入选标准:(1)患者均签署书面同意书;(2)患者均存在高血压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
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包括31例,女性包括29例,平均年龄为(71.33±2.39)岁,高血压平均病程(6.85±1.22)年;心肌梗死部位:11例为前间壁,12例为前壁,16例为前下壁,21例为下壁。
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包括32例,女性包括28例,平均年龄为(71.15±2.46)岁,高血压平均病程(6.96±1.54)年;心肌梗死部位:12例为前间壁,13例为前壁,17例为前下壁,18例为下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存在对比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病情护理等。
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
(1)病情检测和评估:在患者入院后,便需加强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检测,并对于病情严重患者,需连接心电监护仪和心电图检查,当意识到患者可能会并发休克、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时,需进行重点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且叮嘱患者减少体力活动,保持卧床休息,必要时,可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1]。
(2)并发症预防:室性心律失常是高血压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高发期是在好发病6~12小时,为了降低死亡率,护理人员需加强此段时间内的病情监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ST段下移现象,需立即报告医师,且发现患者出现苍白、冰冷、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需预防低血压性休克的发生,并准备高升压药物,便于立即处理。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输液量、速度,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2]。
(3)心理疏导:为了避免患者情绪激动,需告知患者保持心态平和的重要性,且为了拉近护患关系,需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给病情带来的影响性,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个疑问,必要时,可叮嘱患者在家中准备好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以免突发疾病,无法立即处理 [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脉压、舒张压、收缩压、满意度、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分析表格,可发现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后,能够提高满意度,改善血压水平,提升生活质量(P<0.05)。如表1~2所示:
3 讨论
心肌梗死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干预不及时,可导致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进而导致脂质在内皮下沉积,发生粥样斑块,损伤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加速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当患者并发心肌梗死时,无疑是加大死亡率,还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的发生,影响预后,为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还需加强护理干预 [4]。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针对患者并发症、病情、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护理,保证患者病情恢复,控制血压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心理疏导,能够稳定患者情绪,分散注意力,避免患者应情绪激动升高血压,加重病情,且通过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能够促使患者做到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改善预后。
总而言之,针对性护理具有合理性、针对性、全面性等特点,用于高血压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血压。
【参考文献】:
[1]渠振红.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1):2766-2768.
[2]毕波,王高玲.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中医,2014,11(7):1095-1096.
[3]程国杰,王宁,赵晓辉.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5, 14(1):45-47.
[4]何翠竹,梁欣,曲银玲.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1):159-162.
论文作者:谢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高血压论文; 病情论文; 针对性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