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层螺旋CT论文_王智

探讨多层螺旋CT论文_王智

王智(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影像科 475000)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在输尿管微小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9 例患者共计30 枚输尿管微小结石采用多排螺旋CT 技术进行扫描,在图像拆薄后重建并进行图像后处理。于横断位比较并分析CTU、MIP、CPR、VR 以及MPR 图像上对微小结石CT 征象。结果 输尿管上段(腹段)结石11 枚,下段(壁内段)12 枚,中段(盆段)7 枚;小结石(3.5~5.0mm)20 枚,微结石(≤2cm)10 枚;单发输尿管结石28 例,单侧输尿管双发结石1 例。结论 对输尿管微小结石患者采用MSCT 及图像后处理能有效提升结石检出率,是进行输尿管微小结石诊断的一项可靠手段。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输尿管微小结石;图像后处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25-01

在泌尿系疾病中,输尿管结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疾病,由于该疾病发病急促,及时的临床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意义重大。我院对收治的29 例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 技术及图像后处理进行检查诊断,现将研究报道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9 月收治的29 例输尿管微小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9 例共计30 枚结石。男22 例,女7 例,年龄23~76 岁,平均(48.6±4.3)岁;输尿管上段结石11 枚,下段12 枚,中段7 枚;小结石20 枚,微结石10 枚;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比表现为明显绞痛症状17 例,仅存在腰部酸胀者11 例,无症状1例。其中有8 例患者伴有对侧或同侧肾结石。

1.2 纳入标准 ①小结石:结石最大横径3~5mm;微结石:结石最大横径≤2cm;②以最大结石横径≤5cm 为多发结石;[1]③经输尿管镜、临床手术证实结果,或经影像复查未见结石,并且临床症状消失;④患者均经BUS 及MSCT 检查。

1.3 仪器与方法 仪器选用GE8 排螺旋CT 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定基本参数:290~320mA,120kV,层厚、层距均为7.5mm,螺距0.875:1,控制进床速度为17.5mm/Rot。在膀胱充盈条件下扫描,扫描范围从肾上极一直到膀胱底部[2]。完成扫描后得到的数据均行层厚1.25mm、间距0.625mm 拆薄,将数据传送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应用Reformat 软件进行曲面重建(CPR)与多平面重建(MPR),或者应用CT 尿路造影(CTU)、增强者延迟扫描后最大密度投影(MIP)、VR 成像。

2 结果29 例患者中,共计有30 枚微小结石,其中输尿管上段(腹段)结石11 枚(36.67%),下段(壁内段)12 枚(40.00%),中段(盆段)7 枚(23.33%);小结石(3.5~5.0mm)20 枚(66.67%),微结石(≤2cm)10 枚(33.33%);单发输尿管结石28 例(96.55%),单侧输尿管双发结石1 例(3.45%)。26 例(89.66%)经输尿管镜及临床手术证实结果,其余3(10.34%)例经影像复查未见结石,并且临床症状消失证实。29 例患者经MSCT 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后均得到明确诊断;通过BUS 诊断19 例(65.52%),20 枚结石,输尿管上段8 枚,下段10 枚,中段2 枚;BUS 诊断微结石3 枚,均位于下段。KUB 诊断结果提示10 例(34.48%)。

3 讨论大部分输尿管结石患者均为继发性结石,且主要是由于肾微小结石下移引起。通常来说,结石都阻滞于人体3 个生理狭窄处,输尿管膀胱壁内段、输尿管跨越髂血管处以及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位[3]。

输尿管跨越髂血管起始处到壁内段前称之为盆段,即中段。对在腹部平片上不显影的结石定义为阴性结石。结石的主要成分为尿酸盐、磷酸钙、草酸盐等。本组研究显示KUB 诊断结果提示10 例(34.48%),由于结石在KUB 上受到结石本身大小、患者因素(积气、肥胖等)以及X 线设备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检出率不高,特别是微小结石的检出率更低。当KUB 不能显示准确结果时需要进行更为精确的检查。

输尿管结石CT 诊断的征象包括:在扩张后的输尿管末端官腔中能看到密度较大的结石影,其余输尿管长轴保持一致[4];结石在轴位像上被软组织所包围,并且会进一步形成软组织边缘征,这一点是进行输尿管结石诊断的可靠依据;结石的大小、形态、位置等。

如果轴位像结果显示出高密度阴影疑似结石时,临床上能够采用MPR 进行多平面、多角度的观察,从而最终确认是否为结石[5]。

就输尿管微小结石的诊断方式而言,MSCT 具有薄层重建、扫描速度快以及图强后处理技术良好等优势,这对于输尿管微小结石的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薄层重建有效提升了密度分辨率,能够将微小结石更加清晰展现出来。而CPR、MPR 等处理方式则提升了空间分辨率,降低了微小结石的漏诊几率。

本次研究中,29 例患者经MSCT 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后均得到明确诊断,而通过BUS 诊断仅19 例,20 枚结石;BUS 诊断微结石仅3 枚,均位于下段。KUB 诊断结果提示10 例。由此可见,对输尿管微小结石患者采用MSCT 及图像后处理能有效提升结石检出率,显著检出率优于BUS 及KUB,是进行输尿管微小结石诊断的一项可靠手段。

参考文献:[1] 施海华,嵇玲娟,钱向宇,陈杰.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在输尿管微小结石中的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02:276-278.[2] 张锦军,王黎.多层螺旋CT 泌尿系成像在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广东医学,2007,09:1386-1387.[3] 张子林,汪大武,殷文兵.16 层螺旋CT 曲面重建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J].安徽医药,2011,10:1275-1276.[4] 张远忠,周建承.螺旋CT 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1,07:83+123.[5] 黄志斌.输尿管结石诊断中多层螺旋CT 曲面重建的临床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0:32-33.

论文作者:王智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4

标签:;  ;  ;  ;  ;  ;  ;  ;  

探讨多层螺旋CT论文_王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