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
戴小美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江苏 六合211500)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方法:选取我院 2016 年 2 月-2017 年 1 月及 2017 年 2 月-2017 年 12 月收纳治疗的儿科患者 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段分为两组,每组 40 例。前期为未实施风险防范措施作为对照组,后期实施了风险防范措施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防范效 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性;儿科护理风险经分析得出主要包括有护理意外事件、护理记录、护理差错类以及 护理服务质量等因素。结论:通过实施风险预防方案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还可适当儿科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111-02
儿科患者通常具有自控力较差性、药物特殊性、年龄较小以及自我保护力 差等特性,对于成人患者而言,儿科患者发生护患纠纷的事件一般较高。护患 纠纷一旦发生在影响护理人员工作及其他患者正常治疗休息的同时,还会对医 院的的声誉以及工作流程秩序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需对儿科病房中可能发 生的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和掌握,并通过制定相关对策来降低护患纠纷率。本文 为分析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选取我院 2016 年 2 月-2017年 1 月及 2017 年 2 月-2017 年 12 月收纳治疗的儿科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6 年 2 月-2017 年 1 月及 2017 年 2 月-2017 年 12 月收纳治疗的儿科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段分为两组,每组 40 例。本次研 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及父母均知晓同意。其中,对照组 患者男 18 例,女 22 例,年龄为 2-10 岁,平均年龄为(6.12±3.28)岁。观察组患者男 23 例,女 17 例,年龄为 1-9 岁,平均年龄为(5.23±4.27)岁。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成立风险因素防范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选取 4 名富有经验且操作技能较强的护理人员,对儿科的工作记录实践进行分析,然后得出护理风险 因素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护理意外事件:主要有患儿坠床、碰伤、输 液及反应、走失以及烫伤等;(2)护理记录:主要有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 确以及不详细等;(3)护理差错:主要有输液、送检以及用药错误等问题。 我院 2017 年 1 月实施了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并将其应用于儿科护理中,观 察组是否可减少医疗纠纷,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1.3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 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 理过程中,t 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 P 值 判定,以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科患者投诉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沟通缺乏、责任心差、人员缺编、操作技术差、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 差异具有统计性。如表 1 所示。
3.讨论
本文经过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 异具有统计性;儿科护理风险经分析得出主要包括有护理意外事件、护理记录、护理差错类以及护理服务质量等因素。本文对上述存在问题经过探究分析所得 预防措施如下:(1)沟通交流程度加强,护理人员应对自身的言行举止时刻注意,做到仪表整洁、态度温和、微笑待人,给家属及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护理人员在巡视病人房间时,注意动作轻盈,护理时尽量不要打扰其他病人休 息,以和蔼态度、亲切语言以及热情关怀进行接触患者,对相关护理流程及必 要性进行详细阐明,患者出院时应帮助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嘱咐注意事项。(2) 对法律知识加强学习,对于《护理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院 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学习,尊重患者及家属权益,履行所承担的责任 义务[2]。此外,可观看报刊、杂志以及相关医疗纠纷处理案例,积极分析学习,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2)培训加强专业技能,护理人员在护理风 险防范工作中着重于解决问题的判断力、分析能力以及业务素质等。然后经过 高水准、预见性的护理方案对患者的安全实施保证,可使得护理风险在根本上 得以降低。同时,儿科护理人员在业务水平及操作技能上存在差异,医院可定 期对其进行岗位训练的模式,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及实际工作能 力,专业培训时可采取临床中的前沿精密器材,对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应 用范围需详细了解掌握。(4)重视药物分类,对于儿科急救药物应进行妥善 管理和划分,保证药品的完好性,经过专人管理及班班清点的措施对儿科药物 的相关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落实,保障某些突发疾病患儿的急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3]。药物费用可通过日清单对其进行详细列举,使得家属了解费用去向,保障收费的透明度。(5)完善相关规章以及管理制度,在原有的护理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和补充,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后进行讨论解决,排 班制度可重新划分,合理排班,新旧护理人员混合搭配,成立风险防范管理控制小组,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并纳入考核。 因此,通过实施风险预防方案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还可适当儿科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 霞 , 韩 娟 , 孟庆美 . 论 儿 科护理 的风 险因 素分析 及防 范措 施 [J]. 中 国 医药指 南,2018,16(08):6-7.
[2]张迎秋,李彩霞,孙红宁.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J].转化医学电子杂 志,2016,3(10):87-88.
[3] 黄美娜 , 曾冰英 .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
药,2016,23(17):195-197.
论文作者:戴小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儿科论文; 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因素论文; 防范措施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纠纷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