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态论文,初期论文,人民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尤其是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实现了大量新的突破。同时,与现有主要国际货币相比较,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尚属起步阶段,人民币国际职能和跨境使用程度仍有巨大不足,特别是国际储备职能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差距明显。持续提高、深化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和程度,仍需深入夯实我国综合国力,防范与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我国政府和货币当局统筹作用,加强国际合作,积极稳妥地重点突破相关基础性瓶颈。在不断释放人民币国际化已有潜能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和创造人民币国际需求,建立和完善满足发展人民币国际需求的系统性机制。 一、人民币国际化重要领域回顾 截至2014年末,人民币国际化主要进展包括以下内容。 (一)人民币与多种外币实现直接交易 2014年内,人民币与韩元、新加坡元、欧元、英镑和新西兰元实现了直接交易。加上此前已经实现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外币,即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布、加元、澳元、日元,在全球范围内人民币已与除美元以外的10种外国货币实现了直接交易。在已经实现直接交易的外币中,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为中心国际货币或重要国际货币,人民币与这些国际货币实现直接交易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突破。 (二)境外人民币清算中心、全球人民币清算中心和离岸市场不断建立与完善 截至2014年末,我国已建立了多个境外人民币清算中心,主要包括:东京人民币清算中心、法兰克福人民币清算中心、伦敦人民币清算中心、新加坡人民币清算中心、多伦多人民币清算中心、悉尼人民币清算中心、首尔人民币清算中心、吉隆坡人民币清算中心和曼谷人民币清算中心等。同时,我国央行对应上述人民币清算中心还授权多家以中资为主的商业银行和个别外资银行成为境外人民币清算行,支撑境外人民币清算业务。此外,我国计划于2015年内建成上海人民币清算中心,力争基本确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目前看相关工作基本顺利,预计届时可以达成相关目标。最后,人民币离岸市场作用不断加强。除中国香港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在新加坡、英国、美国、中国台湾、法国、澳洲和德国均有不同程度发展。总体认为,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清算体系和离岸市场体系正在不断拓展、深化和完善,已初步具备基本功能。 (三)人民币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水平不断上升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有效支撑。从利率市场化角度看,2013年我国央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3年10月,我国贷款基础利率(简称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开始运行,央行不再指导贷款基础利率。2013年12月,央行宣布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存款类金融机构),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凭证(同业存单)。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以市场化方式定价,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存单均参考同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定价。上述说明,我国已在加速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绝大部分资金价格已实现市场化形成机制,拆借、债券、商业票据及贷款利率均已放开,仅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实施管制。同时,截至目前,上海已经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业已推出。种种迹象表明,在最近一两年内,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将会出现新突破,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机制将会基本实现。 从汇率市场化角度看,201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将由1%扩大至2%,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2%的幅度内浮动。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2%扩大至3%,其他规定仍遵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0]325号)执行。2014年7月6日,央行公布《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银行挂牌汇价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据此通知,银行可基于市场需求、定价能力对客户自主挂牌人民币对各种货币汇价,现汇、现钞挂牌买卖价不做限制,其价格可由市场供求自主决定。上述说明,我国汇率市场化正在逐步深化。但同时,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仍有改革空间。目前,我国汇率市场化范围仅限于居民换汇,适用范围较窄,今后应扩大汇率市场化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 图1 人民币利率水平变动(2006年-2014年) 数据来源:Wind,短期贷款利率。 图2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2009年-2014年) 数据来源:Wind,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 (四)人民币自由兑换领域有较大改革空间 截至2014年,在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基础上,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已有实质进展。国家外汇管理局报告表明,1996年12月我国宣布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而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资本项目分为七大类40项,我国资本项目有5项实现完全可兑换、8项实现基本可兑换、17项实现部分可兑换、10项仍完全不可兑换,总体上85%以上资本项目处于部分可兑换状态。同时,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仍有不足。资本和货币市场交易工具、衍生产品和其他交易工具各2项尚处于严格管制状态。人民币自由兑换仍有较大改革空间,某种程度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重视的是,在2015年内及短期后,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需要妥善处理与经济金融风险防范的关系。 (五)人民币与外币互换不断发展 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和经济体数量不断增加,货币互换规模不断加大。自2009年,我国央行先后与27个国家、地区和货币组织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包括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新加坡、冰岛、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哈萨克斯坦、泰国、巴基斯坦、阿联酋、土耳其、澳大利亚、乌克兰、巴西、英国、匈牙利、阿尔巴尼亚、欧洲中央银行、瑞士、俄罗斯、卡达尔和加拿大,并且部分协议已经续签。广泛的货币互换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因素,为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发挥了先导作用。 (六)实现沪港通显著提高了国内外资本市场联通程度和人民币双向流动机制,提高了人民币国际投资职能 沪港通是指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在该机制中,我国大陆和香港两地投资者可以委托上交所会员或联交所参与者,通过上交所或联交所在对方所在地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在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沪港通机制由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组成。2014年11月10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联合宣布自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涵盖的股票交易可以按照相关约定开始交易。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沪港双方可根据试点进展调整投资额度。从货币国际化角度看,香港是全球重要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证券市场是国际资本市场重镇,其地位与作用极为特殊,历史上香港曾是我国与外部进行金融衔接的主要桥梁,乃至是唯一桥梁。实现沪港通提高了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增加了人民币资本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参与度,提高了人民币双向流动机制建设水平,有利于巩固和扩大上海和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作用。总体上,实现沪港通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对人民币国际化发挥了阶段性重大作用。 (七)人民币履行国际职能水平上升 截至2014年,人民币职能国际化进程基本顺利。人民币的国际定价、结算、投资和储备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在国际结算职能方面,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统计,截至2014年10月,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约为1.54%,同比增长了98%,但远低其他主要国际货币。 在国际投资职能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1月发布数据,截至2014年年末,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1866亿元,同比增长117.99%,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8620亿元,同比增长了92.37%。 人民币国际间接投融资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境外人民币存款、境外人民币债券和股票总额等不断上升。在国际储备职能方面,截至2014年,根据公开资料和不完全统计,全球40多个国家央行不同程度持有人民币,准备积极效仿的国家数量仍在不断增多。同时,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表示,一些发达国家已在不公开地将人民币纳入国际储备资产范围。虽然缺乏精确统计,但利用人民币承担国际储备职能的国家和经济体数量加快上升,由发展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扩散,由亚洲向其它洲扩散的趋势已基本明朗。但总体上,人民币国际储备职能薄弱仍是基本现状。 图3 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其他货币在全球国际支付总额中的占比 数据来源:SWIFT RMB Monthly Tracker Nov.2014。 图4 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年度总额(2011年-2014年)(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各年金融数据统计报告。 图5 外商人民币对我国投资年度总额(2011年-2014年)(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各年金融数据统计报告。 综合上述,人民币国际化已有较大进步,但部分关键领域仍有较大发展潜力,需稳妥积极地加快改革。 二、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展望 未来,稳妥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保持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目标稳定、国际合作和国内政策措施相机抉择的综合平衡。从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看,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如下。 (一)“新常态”经济特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总体看,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发展乃至综合国力提升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集中反映。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变化整体合拍。我国进入“新常态”的正确论断表明,在未来中期阶段,“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特征,加之我国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已达上限,基本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重在提升质量,同时兼顾与之相适应的发展速度。立足大局的“高质量、中高速”发展,有助促进我国国力发展在实现目标和战略目标之间的综合平衡,更有助于为我国改善民生留有余力和回旋空间。在“新常态”前期,人民币国际化动力将主要源于人民币国际化基础性突破带来的人民币国际化潜能释放,而在新常态后期,人民币国际化动力则更多体现为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大幅提升。由此判断,人民币国际化也会有与之对应的进程与节奏。总体看,人民币国际化应是拾级而上、步步扎实、缓急并存的过程,其节奏将主要取决于我国经济转型的实际效果、综合国力升级的节奏以及国际机遇和相关风险因素。 具体看,人民币国际化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相关因素呈对应特征。一是货币政策不会过紧过松,货币供给增速将更大程度与高质量实体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货币政策中,“定向与定量政策”将是主流内容。在现有财富格局下,货币政策过紧会直接威胁民生和就业底线,同时也对经济中高速增长产生威胁。货币政策过松,则会滋生资产泡沫,全面创新驱动倒逼机制将会回归规模和速度至上的老路。二是通货膨胀水平有可能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新常态条件下,民生保障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高通胀极易破坏民生。同时,创新任务繁重,不合理通胀会重创实体经济,破坏创新驱动所需正常的经济环境。三是利率应基本呈现中等或较低水平。存款利率上升和贷款利率下降,商业银行存贷差减少应是基本趋势。金融服务是支持创新驱动、巩固发展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利率过高将会破坏发展创新驱动的金融环境,阻碍实体经济发展。四是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局面均可能有所减缓,更多呈现双向波动特征。基本判断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不会成为人民币输出的主要动力,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五是国内资本市场趋于活跃,但不应形成严重的、系统性的资产泡沫。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应主要针对各领域创新亮点。六是产业发展将更多体现为核心竞争力上升,而不是相对简单的规模扩张。缺乏创新的规模扩张将加大产业转型成本和风险。七是产业核心竞争力上升将会改善我国进出口结构。高质量的货物和服务将逐步成为我国国际贸易主要内容。进口与出口升级将是我国国际贸易主要发展方向。八是自主创新能力上升将提高我国对外投资的安全性、主动性和收益性。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海外投资,自主创新是我国海外投资顺利的基本保障。 总体看,上述因素均对人民币国际化在币值稳定、资本市场、产业和国际贸易全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影响。妥善处理好相关问题对提高人民币国际职能具有夯实基础和拓展空间的双重战略性作用。 (二)“一带一路”战略是人民币国际化重大机遇 在原有重点国际合作工作基础上,“一带一路”战略已明确成为我国新时期国际合作重大举措,将对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同时辐射更多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战略喻示的我国国际合作新方向,将在基础设施、区域、产业、金融等领域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区域、路径和侧重产生极大影响。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深化和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在全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机遇之一,也是在全球范围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探索和支撑。 (三)“三期叠加”风险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使得在2015年乃至今后中期阶段,我国发展约束条件增多,在此条件下,化解我国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难度上升。在金融领域,我国金融体系安全、地方债务压力和部分领域资产泡沫等直接形成威胁我国金融系统性和区域性安全的重要因素,直接威胁我国金融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际贸易竞争力,从而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历史表明,破坏货币国际化进程的最大威胁源于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又往往源于金融危机并由金融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货币国际化进程中需要时刻警惕的重大问题,而政治稳定则是货币国际化更为致命的关键因素。 (四)世界经济格局演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总体估计,美国经济金融调整基本完成,经济复苏基本稳固。日本经济仍在积极复苏中,欧元区经济逐步复苏,俄罗斯受能矿价格和经济结构因素影响较大,其他金砖国家经济很难极为出色,但印度经济潜能不容忽视。从金融角度看,全球资本将加快流向美国,美元汇率坚挺、美元利率会基本持平或逐步上升,美国资本市场会较为繁荣,美国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将会发挥全球性影响,美国金融业竞争力会显著增强等。欧元对美元基本呈贬值趋势,其经济发展将部分受益于美国经济增长和中国因素,其金融服务业对美国和中国均有较强合作意向,欧元货币供给仍会进一步加大,欧元仍将基本维持较低利率水平,美国因素对欧元区经济影响具有两面性。日本经济受美国影响与欧洲具有某种相似性,一方面,美国经济复苏和美元升值会增加美国对日本的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倾向美国的跨境资本流动将影响日本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而妨碍日本经济复苏。俄罗斯经济借助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机会较少,其发展将更多需要借助内生动力、中国和中亚因素,卢布的国际地位和国际作用会受到压缩。 综合上述,人民币国际化对欧元区和俄罗斯似有较好机遇,对金砖国家应有较好机遇可以把握,对美日似不应过于乐观,对我国周边国家的机遇应有区别性把握。 (五)能矿价格巨大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无论全球能矿价格跳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源于科技进步、政治因素或市场因素,从未来一段时期看,能矿价格已经进入下降通道,短期恢复至历史高位可能性较小。能矿价格跳水已经并继续将对全球能矿主要出口和进口国及与能矿紧密相关的行业、经济体产生巨大持续影响。通过能矿与其他能源间联动作用,未来一段时期其他能源的价格不容乐观。整体而言,能矿价格整体走低对能源优势国家具有消极影响,对能源不足经济体较为有利。 从人民币国际化角度来看,在海外投资领域我国以往曾投资不少能矿丰富国家,较大数量地使用了人民币进行投资,这些国家受能矿价格波动影响,短期履约能力下降,冲击了我国人民币投资的规模和潜在空间,同时也增加了相应风险。在产业领域,世界能矿价格下降将会在一定时期内改变对能矿依赖较大产业的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使得世界供给与需求匹配出现变化,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海外投资增加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经济复苏以及能矿价格深幅调整,对国际贸易主体、供求结构和价格均会产生连锁反应,会使人民币国际结算领域出现新的机遇与挑战。从消费角度看,全球能矿价格下降部分地降低了某些国家、地区和行业的成本压力,会部分增强这些领域的消费和支出能力,但同时,也会因总需求不足产生若干负面影响。总体来看,全球能矿波动至少会在中期对全球经济产生普遍性影响,其影响将从能矿领域、相关产业、相关贸易和消费等各领域扩散到全球各个角落,将从能矿主要输出和输入国,向其他相关性较弱国家蔓延。上述变化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交汇点均会对人民币国际化形成机遇与挑战。 (六)国际政治格局等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货币国际化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归根到底不是孤立的经济金融活动,政治因素对货币国际化也有重要影响。某种程度而言,货币的国际职能和国际影响力是发行主体经济和政治国际影响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综合表现。货币在特定领域、区域和职能上发挥国际作用,必会受到相关政治格局影响。 未来一段时期,大国博弈、恐怖主义、宗教冲突、乌克兰问题、亚洲问题等与全球主要经济体政治稳定和国际博弈有关的因素错综复杂,对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和仍将产生重要影响。对部分经济体而言,政治、文化和宗教因素甚至超出经济因素,对人民币施加更大的影响。在政治阻力较大的国家、地区和产业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复杂性超出了经济领域范畴,但如能因势利导,相关不利因素也会成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机遇。例如,人民币在穆斯林世界、俄罗斯、中亚、东盟和非洲的使用,以及中欧之间货币合作等均有可能将相关挑战转化为机遇。 三、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措施建议 总体看,货币国际化是市场力量和政府作用(或货币当局)双重作用的结果,国际乃至国内需求是人民币国际化长期根本动力,国际货币合作是货币国际化关键内容。国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乃至军事实力是货币国际化重要基础和关键影响因素。因此,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必须总览全局,立足国内,具有全球视野。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尚处初级阶段,发展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需要夯实基础,抓住关键,捕捉机遇,防范风险,积极与稳妥兼顾。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战略应稳定清晰,具体举措应机动灵活,相机抉择。 (一)扣紧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综合国力 从全球综合博弈高度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是更广泛全球综合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始终明确,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金融国际战略重大目标,更是推动我国综合国力领先全球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既要立足我国综合国力,又要围绕促进我国综合国力跃升的宏伟目标。某种程度而言,人民币国际化“功夫在诗外”。在多个领域,我国均是大国而非强国。客观而论,在科学、技术、产业、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创新能力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潜力。我国在各个领域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局面,并在全球各领域形成突出优势,已成为我国夯实和发展综合国力、支撑人民币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货币的关键性任务。 (二)深化和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性工作 在特定国力水平上,人民币国际化基础性工作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深度、广度和持续性。在未来一段时期,应重点做好下述基础性工作:一是稳妥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与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形成长期利率机制、加大汇率双向浮动幅度和适用范围是重点工作。二是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当前,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依然不足。过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易招致金融风险。从今后一段时期看,应在加快自由兑换和风险防范间建立平衡机制,重点抑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和热钱冲击,在加快建立、完善和升级对跨境资本监管调控机制基础上,加快提升沪港通的市场效率与规模,积极总结经验,为在更大范围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创造条件。三是加快建立完善人民币国际清算体系。一方面尽快建成上海全球人民币国际清算中心,为人民币全球国际清算形成核心支撑。另一方面,加快在重点区域建立海外人民币区域性清算中心,形成支撑全球人民币国际清算的网络和体系。同时,在现有基础上,要将“一带一路”所涉区域和国家的人民币国际清算中心建设视为重中之重,狠下重手。同时,支持我国商业银行在更大范围发展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四是大幅提高我国金融机构海外竞争力。应尽快筹划建立我国大型的,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金融业务的,结构合理均衡的综合性金融集团,大力发展人民币海外业务,全面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五是在严控风险基础上,放宽乃至放开我国投资机构海外人民币投资。我国经济总量较大,但人民币国际投资发展不足。这种现状既有我国相关机构国际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也有我国相关政策约束我国投资机构发展人民币海外投资的历史原因。强化人民币海外投资能力,提升人民币国际投资职能,应在合理掌控化解相关风险条件下,鼓励中国资本走出去。具体而言,我国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央企、地方国有资产以及其他经济主体均应本着积极探索态度,有计划分步骤,兼顾风险与机遇因素,加大对外股权或实业投资,一味简单回避相关风险对我国加快发展人民币海外投资能力不利。从根本上看,我国人民币海外投资能力薄弱的结症在于我国产业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科技竞争力、人才素质和商业渠道等国际投资软硬实力不足。解决上述问题的出路在于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增加实战磨练,应尽早调整我国现行的、仍需大幅改进的对国内相关机构和企业海外投资政策约束,通过市场机制激励和约束我国经济主体海外投资活动。六是围绕创新驱动大幅提升产业全球竞争力,提高我国国际贸易主动性。我国产业和国际贸易主动性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产业对外依赖,国际贸易就很难具备主动性;产业和国际贸易主动性较弱,我国就很难拥有产业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结算的货币选择权,发展人民币国际职能也就丧失基础。近年,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既反映了我国国民福利不断上升的佳绩,也加大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加之生态环境和资源约束趋于临界,我国产业发展几乎只剩创新驱动一途可循,破解之道唯有自主创新。七是积极获取国际金融重大规则制定话语权和风险监管参与权。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良好国际金融规则环境配合。目前,在全球重大金融规则制定和监管方面,我国参与度、影响力和决定权仍然较弱,一定程度加大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和风险。解决上述问题既需我国充分发展综合国力予以支撑,也需在上述领域积极寻求突破,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服务。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在已有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等)中争取更大份额和有利地位;另一方面,也要有立足现实、前瞻谋划和布局、具有亚洲乃至全球影响力、具有广泛国际代表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国际金融战略是重要抓手和突破点。八是科学改进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突出中央银行首要作用,增加一行三会工作协同度。从货币国际化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需统一协调我国整体金融资源形成合力。目前,一行三会既享分业监管之利,也易有多头管理形成的不足,仅靠央行领导级别较高和部级协调机制,协调效果和机制长期性不足,应建立更为统一的金融监管体系。九是积极争取在重大国际金融组织中提高人民币地位与作用。例如,应力争增补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篮子等等。 (三)捕捉重大机遇,释放和创造人民币国际需求 在2015年中,立足全球基本格局与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预计人民币国际化领域可能出现如下机遇。一是美国经济复苏形成的国际资本回流,为扩大人民币海外投资规模创造了空隙机遇。初步判断,未来国际资本流动会一定程度降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流动性,借助近年我国产业实力、金融实力和海外投资能力延伸,人民币“走出去”有可能存在一定拓展空间。二是我国参与设立国际性金融机构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应急储备机制、丝路基金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均有可能成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建设相关机制,应立足多赢、分期演化,又要抓住机遇、文章做足。三是“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拓展了发展思路和空间。“一带一路”所涉区域和领域应是扩展和深化了人民币国际化重点方向。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国际经济战略合作是重要内容,在我国产业和贸易国际合作中,国际金融合作是重要驱动力和共赢产物,货币合作作为国际金融合作的交汇点,承担了重要桥梁作用和制高点作用。紧扣“一带一路”战略,大范围、深层次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必会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出大量新机遇,有可能孕育出人民币国际化高地。四是国际能矿价格波动形成的机遇。能源作为全球重要经济要素,其价格大幅波动必会导致全球经济格局、结构和国际合作的全局性变化。我国作为能源需求大国,总体上受益能矿价格下降较多。鉴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我国受益较多的基本判断,我国开展国际合作的能力与空间加大,存在借助全球经济调整、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很大可能性。五是利用国际政治格局变化,捕捉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从目前看,能矿价格大战、乌克兰问题和美欧关系问题,均与国际政治问题或与国际政治因素密切相关,整体判断相关矛盾存在加剧可能性,如可因势利导,相关因素会为中国深化与相关主体加强经济合作、金融合作和货币合作创造条件。归纳而言,捕捉机遇的着眼点是捕捉全球对人民币的国际需求、主要经济体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需求、主要经济体对自身稳定发展的需求。 (四)积极防范,化解国内外经济金融风险 “三期叠加”使得我国金融体系、部分区域和行业经济金融风险明显上升。人民币国际化需以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为基础。有鉴于此,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和其他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需密切关注金融机构、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金融风险,进行深入前瞻把握,确保我国经济和金融不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变化,我国前期海外投资风险有所上升,甚至大幅上升,其连锁反应及国际资本流动问题极易对我国经济均衡发展造成突出影响,进而威胁我国国际收支平衡。上述内容均程度不同地会影响我国利率、汇率、投资、贸易、产业、金融市场和国际收支等,进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展望未来,防范和化解相关风险是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标签: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新常态论文; 货币国际化论文; 货币职能论文; 海外投资论文; 人民币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银行清算论文; 职能战略论文; 货币论文; 综合国力论文; 经济学论文; 一带一路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