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措施论文_牟元,孙秋娟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措施论文_牟元,孙秋娟

临沂嘉成装饰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近些年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地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在建筑设计中人们也开始引入低碳环保的理念。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低碳环保已经成为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那么如何将低碳环保理念同现代的建筑设计相结合,并解决建筑设计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这就要求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过程深入分析,找到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低碳环保;对应措施

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有待改进和完善,而建筑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尤其是近些年人们为了建立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发展了新型的建筑风格——智能建筑。然而,目前智能建筑发展还不是非常成熟,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上还处于摸索的阶段。为此,加强建筑设计中低碳环保的发展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一个课题,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了我国建筑业向前推进。建筑师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应当把低碳环保的理念引入其中。

1、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内容

现代的建筑形式正在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随着时代的推进和人们需求的改变,低碳设计的风格越来越受欢迎。那么,低碳建筑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建筑生命周期内要体现节能减排,在建筑土地和建筑材料使用的时候体现节能高效;建筑设计时减少对污染严重的化石能源的使用。现代的建筑在设计规划和施工上都要尽量融入大自然,并且竭力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借助当地的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对有污染的材料的使用不仅降低了能耗和控制了成本,而且保护了建筑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低碳建筑对能源和材料的循环再利用的要求非常的高,因此在建筑设计上要时刻加强对废弃物回收的工作。

2、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对应措施

对于建筑来说,低碳设计意味着整个设计、建造、使用与废弃环节都要考虑到低能耗、低污染与低排放。在考虑建筑的耐久性设计的同时兼顾建筑的易拆除设计、节约资源设计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等。

2.1更多地考虑建筑的环境属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筑师们创造出一批具有可识别性的标志性建筑,一种可以独立于其所建造的环境的商标性建筑,但是也有建筑师始终关注在具体环境中解答问题,让建筑成为特定环境所创造出的物体。增加现存广场空间的树木密度,减少和重组交通线路,实现城市空间环境发展的重新配置,使人工的环境更好地参与到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中去。

2.2材料的多层次开发与高效利用

2.2.1绿色建材的使用

建筑与装修材料、设备管材的生产和建设环节是建筑大量产生能耗和污染的环节。很多常用的建筑材料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新鲜加气混凝土会散发氡气,人造板材有大量甲醛挥发。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水泥是高耗能、高污染、高CO2排放的建筑材料,每建成1m2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将产生300~400Kg的CO2,而且混凝土拆除物还会造成难以处理的废弃物。材料使用的不恰当在后期的使用和维护上带来很多的问题。因此,选用工业化成品或者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选取内含能源低的材料,是减少CO2排放,控制建设中、使用中和废弃后环境污染的一个有效途径。

2.2.2材料的高效利用

低碳建筑设计节材策略的直接经济效益来自建筑垃圾减排。首先,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可以减少构成建筑这个系统的要素,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损失与能耗。其次,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将材料性能与建造紧密的结合起来。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体系,比如自重轻、可再生的钢结构构件,便于现场拼装搭建,可以减少施工环节与施工周期,节约施工成本,减少施工现场的材料浪费,降低废弃材料形成的污染。

2.3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

空间的高效利用可以降低总体的面积需求。对大量性的居住建筑而言,注重空间的充分利用,控制住房面积标准,必然降低建造的能耗。减少建造也是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建筑空间再利用(reuse)是建筑进入良性循环的有效手段,是城市发展的契机。户型设计中考虑空间的灵活可变性,以及建筑随着时间的功能变更的可能性,既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又减少了建造量及建筑垃圾的产生,是降低建设费用、节省能源的途径。

2.4建筑形式与能源消耗

建筑的形式对建筑使用中的能耗有很大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建筑的形式设计出发控制建筑使用中的能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

2.4.1形式与气候相适应

适宜的建筑形式,可以节约电能,减少对机械通风与空调系统的依赖,为人们提供更高的舒适感。窗是外围护结构中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在满足采光的前提下,采用较小的窗墙比,采用中空隔热玻璃、铝制窗框及多种遮阳技术,对降低建筑运营中的能耗起到了重要作用。

造型多样的遮阳设施设计在改善建筑热工性能的同时对立面的可塑性帮助也不小。选择合理的遮阳方式,可以改善建筑表皮对外部气候资源的利用,为建筑内部空间提供良好的气候环境。遮阳的手法有很多种,利用阳台、外廊等形体的凹凸变化形成的自遮阳、利用植物、建筑物之间相互遮挡遮阳、利用透光材料自遮阳、结合立面设计安装人工遮阳构件等,都是设计中可以考虑的方式。

2.4.2墙体的构造形式与太阳能的利用

建筑物的墙体保温性能的好坏是影响建筑物节能指标的关键,是很多国家目前建筑节能开发的重点。墙体的颜色、材料、构造方式都会对建筑的能耗产生影响。

2.5屋面的节能设计与构建

立体绿化网络体系蓄水、架空、覆土种植屋面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屋面的保温隔热设计的方式。屋面绿化与墙体垂直绿化相结合,在美化建筑、充分利用雨水、遮挡东西向日晒的同时,水分的蒸发还可以净化空气,调节屋面及室内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

建筑的低碳化发展建设依赖于多种技术手段。在高度节能设计的同时,优化能源利用方式、发展可再生利用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也是很关键的因素。

3.1节能系统的选择

建筑的能源消耗性存在地区差异性,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能源利用方式。比如北方城市采暖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比重较高,对炭的消耗也最大,就需要考虑在加强保温设计的同时寻求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大量缩减碳排放。

3.2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

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充分考虑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满足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对太阳能的利用正在成为常规的能源利用手段。

3.3新技术开发

3.3.1变废为宝的水体开发利用理念

面对全球水资源的缺乏问题,将节水策略应与水环境系统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室外的铺装注意水体的循环、蒸发、吸收利用,减少热岛效应;考虑水的分类使用、循环使用与节水设计,加强水体处理应用于景观、灌溉用水,降低城市耗水量,从而降低城市污水处理的能耗,减少污水排放对水源的污染,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利用非传统水源,将污水“变废为宝”。

3.3.2建筑成为环境调节器

如果人工的建筑物在降低能耗、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可以同步改善现有的自然环境,那将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结论

为了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加大对新能源和新的技能技术地使用,并且进一步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对环境的污染,低碳概念的建筑必须得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筑师需要设计出低排放、低耗能和低污染的“三低”建筑模型。在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师还要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使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的方向继续前行,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陈嘉轩.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7(3).

[2]李慧.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23):115.

[3]钟嘉慧,舒敬敬.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No.414(2):83.

[4]王璐,杨娇.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7(18).

论文作者:牟元,孙秋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措施论文_牟元,孙秋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