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106
摘要:城市管理专业课程的开设,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提高城市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是高职院校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城市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着手,论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城市管理专业课程开发方法和要点,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城市管理专业的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为导向;城市管理专业;课程开发
一、前言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有开设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课程,城市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城市管理能力,能够真正应用所学知识参与到城市管理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这是高职院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城市管理专业课程开发应该以就业为指导,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二、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城市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专业定位与高职教育有差距
教育部高职专业目录中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培养具有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核心能力,从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是地质学基础、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国土规划、环境科学基础、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资源计算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城市与区域规划及相关实践。专业定位与社会需要存在偏差,课程大部分属研究性课程,课程设置与核心能力培养有差距,与从事岗位需要也有差距。所以,课程设置的深度与广度应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针对性要强,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应更加明确。
2、课程设置与岗位实际有差距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断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城市扩大化建设,全面建设生态城市和文化城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城市的建设与管理等都有了新的变化和更高的要求。城市的宏观规划与管理已初步形成,在城市环境、市政建设、文化设施、商业超市、现代物流、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等方面形成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同时需要大量的专业管理人员。课程设置应符合岗位群的需求,同一专业模式培养适应更多岗位的毕业生。
三、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城市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对策
1、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按照“宽基础、强素质、重专业、精技能”的基本育人理念,根据城市管理专业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成长规律,实施“三段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第一年搭建平台、第二年分方向培养、第三年分流实习就业”三段培养,完善课程设置。
第一年以职业启蒙和宽基础为主,设置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第二年按照“明确职业定向和熟练专业技能”的思路实施分方向培养,达到“职业定向和精技能”的目的。第三年按照“职业提升和熟练岗位技能”的思路进行分流实习就业。三段培养,逐级递进,校企合作育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2、课程教学队伍建设
以课程组团队建设为抓手,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形成适应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
(1)完善机制,加强校内专任教师培养
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课程联系企业制度、教师外出培训制度、校本培训制度、教师素质提升激励制度等措施,完善教师素质提升机制,制定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充分调动教师参加培训和锻炼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快“双师型”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结构”的组成,应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开发、设计和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弥补师资的不足,同时为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一支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兼职教师队伍也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3)加强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中突出“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的社会服务功能,师资队伍建设必然要以服务社会、服务行业企业为宗旨,而不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市级以上教改项目、获得教学成果奖励等必考核项目,这样可以突出教学和研究的功能,在提高教师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必然使得教师的课堂提供给学生更加完善的行业信息指导,带动学生加强自身信息素养以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从而推动就业。
3、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1)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性,与技术发展同步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城市管理专业学科知识更新较快,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内容、教材等都要与技术进步尽量保持同步,在不影响教学计划完成的情况下,删减教材中那些过时的内容,及时补充实际应用中需要的有关专业知识,使得课程设置与企业发展相协调,与岗位需求相一致,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2)注重资格认证考试
为了适应更为激烈的就业压力,在就业市场上增加学生获胜的砝码,要正确引导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适度加强职业资格认证教育,落实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自身价值。所以,在城市管理专业应用实训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职业需求,坚持教学与应用同步,适当加入职业资格认证教学内容,以职业资格认证带动教学、促进教学。
四、把培养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作为关键环节来处理
探索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出口”,是城市管理专业开办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的落脚点。可以断言: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是衡量专业办学水平的一架天平,妥善解决学生社会立足问题历来都是专业办学的根本。因此,要想向城市管理岗位提供合格专业人才,必须科学搭建毕业生就业的阶梯,而实现城市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锻炼与就业落实的超前“对接”,是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要科学实现专业实践体系构建与学生就业体系的联动,确保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对口,增强就业的适应能力。
纵观目前高校毕业生实习,恐怕更多的还是任由学生在职场应聘上奔波。因此,科学探索城市管理专业实践体系与城市管理人才需求的“双对接”,推动学生能力培养与人才就业落实的同步开展,显得弥足珍贵。为大学生就业提前牵线搭桥,实现学生“教场”与“职场”的超前对接,是专业办学不能忽视的环节。有鉴于此,专业办学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与昆明市公共事业管理局、昆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等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在学院也在助推城市管理专业发展方面提供各种支持,将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体系早筹划,瞄准学生就业目标,强化管理技能培训,在专业内容与就业出口的结合上做探索,不断拓展与城市管理单位和部门(如环保局、市政部门、园林部门、环卫部门)的联系,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适应性”这一基点上,利用并创造各种机会引领学生深入城市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国土资源、水利水务、道路交通、市容市政、园林绿化、执法管理等党政机关、城市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等部门单位,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城市管理能力,丰富管理经验,并通过信息搜集,为学生立足社会牵线搭桥。努力引导城市管理专业的学生,注重学习的应用和现实问题,不断增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因而使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显示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一定要考虑到当下的社会实际情况,并考虑到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积极采取更加科学的课程开设和教学方法,提高城市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今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凤霞,张朝阳,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30(20):14-16.
[2]王如渊,翟有龙,等.对我国高等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5,28(1):78-82.
论文作者:陶方红,焦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城市管理论文; 专业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专业课论文; 岗位论文; 课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