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保护及后续生态修复的新型环保疏浚关键问题论文_秦如彬

基于生态保护及后续生态修复的新型环保疏浚关键问题论文_秦如彬

安徽田博仕检测有限公司 安徽省 230009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文章根据新型环保疏浚工程理念,对该工程的定义、工艺以及应用条件进行分析,并针对评定指标、疏浚设备选择、生态因子筛选以及生境构建等方面,对新型环保疏浚的要点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的方式阐述不同疏浚设备的工作效果,为生态修复与保护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环保疏浚

引言

污染底泥疏浚与普通工程疏浚最大区别在于前者融入了环保理念及要求,是以对底泥中污染物的去除和水环境指标变化和改善为目标。《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在科学论证和试点的基础上,对底泥污染严重、蓝藻水华多发区实施底泥清淤”、“江苏省对主要入湖河道和其他淤堵严重的河塘清淤”、“浙江省拟实施河道、湖泊和环湖港清淤”。目前当地政府已经在太湖的五里湖、梅梁湖、贡湖、竺山湖等多个湖区应急实施了生态清淤工程。但目前所有的环保(生态)疏浚规划及实施过程中,出发点均为去除底泥污染物及控制减免疏浚过程中污染物产生,很少考虑因疏浚引起的生态问题及生态保护,开展环保疏浚生态优控因子研究,有利于后续水生态修复及水生保护研究,是极其必要及急迫的。笔者针对目前环保疏浚重点集中在底泥污染物去除,对疏浚后水生态修复重建工作关注不够的问题,分析筛选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生存、生长控制因子,提出结合地形塑造的新型生态疏浚方式,为后续生态修复构建所需合适的水深及基底等条件提供解决方案。

1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长江流域孕育了人类的文明,长江流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对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要密切注意人们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进行保护的同时,也不可以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例如,对于长江流域防洪安全问题,要将人工干预和自然修复相结合,共同促进长江流域的安全问题。2)遵循生态规律在对长江流域进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要遵循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遵循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是一切人为活动的出发点,要根据长江流域的特点来对水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一个合理地规划与建设。如果在对水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时候违背了自然规律,那么甚至可能出现与最初目的相反的情况,不仅没有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进行更好地保护,反而造成了破坏。所以,在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要时刻遵循自然规律。

2基于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环保疏浚要点分析

2.1评定指标

疏浚效果的判定是按照疏浚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衡量,包括积极效果与负面影响两个方面,其中积极效果主要体现在污染物的有效去除、防洪调蓄容量增加等,但在疏浚过程中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伤害。在短时间内无法实施污染源截断的基础上,环保疏浚只能当成一种应急手段,要想保障水质的长期稳定,则需要发挥水生态系统的承载与净化功能,主要体现在疏浚后植被的面积。因此,在设计时便应重点关注疏浚影响范围,在工程完毕后,将疏浚前后生境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和考核,对生态受损处进行修复,使生物的生长面积保持原样即可。

2.2建设国家生态种质资源库,加强特色种业的保护与利用

无论开展何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修复,原生的乡土植物种子一定是必备要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我国生态修复用种、牧草用种、草地草坪用种三大类90%以上依赖进口,地道的乡土植物和特色种业严重短缺,并且缺少乡土植物驯化繁育应用的整套体系。买来的种子,可以种出一片草坪,但种不出一片草原。对于国家,生态优先不能靠买种子来保障;对于行业,绿色发展必须挖掘生态种业的特色。建设国家生态种质资源库,并形成完善的种质资源应用体系,是生态系统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一步。蒙草在创立之初,就本着运用乡土植物做绿化的理念,注重乡土植物应用体系的研发投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累,蒙草已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企业级种质资源库,形成了一套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应用体系.

2.3基底质地生境

对于不同的基底来说,在理化性质方面有所不同,很可能对该领域内生物的生长与栖息产生不同影响。对于营养盐浓度较低的环境来说,底质中存有的矿物元素、有机物、营养盐均可促进植物生长,但在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底质将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据调查,无论沉积物过软,或者过硬,均会对植物生长带来阻碍,当营养盐含量较高时,尤其是NH4+浓度,更容易对植物生长造成损伤。当水深、疏浚深度、基底性质无法全部满足时,可采用以下处理方式:首先,使最大污染去除需求得以满足,根据水深情况进行回填;其次,与疏浚区域土壤性质相结合,使疏浚深度降低,利用底泥中特有的适宜土层作为新基底;最后,尽可能的将污染物去除,使水质情况得以改善,透明度提高,生态系统才可逐渐恢复,但是最好采用分期疏浚,为生态修复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与时间。

2.4生态优控因子筛选

水生态净化水质功能与疏浚后生物适生面积密切相关。影响疏浚区水生态修复的生态限制因子就是与其生存生长的密切相关的外部生境,包括水质、水深、底质、光照、风浪等。对疏浚区水生生物来说,主要差异是疏浚前后水深及基底理化性质的改变,相同条件下,若水深较疏浚前增加,会导致水下光场不够,使得水下植被恢复更难。然而对浅水水体而言,水深的增加意味着可一定程度降低风浪对底泥的扰动作用,透明度会因此而提升。水下光照强度与水体透明度、水深及水质理化特性密切相关,可通过水质及水深来反应;水体中营养物浓度会成为水生生物的生长、生存的阈值,疏浚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种情况,故其不是疏浚后的重要限制因子;底质受风浪影响会悬浮或扰动后向上覆水体释放,其物理及化学特性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及分布。综上分析,水深与底质状况可作为环保疏浚后影响水生态修复的优控因子。

2.5水深生境的构建

生物与环境的发展具有协同性,尤其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具有特定的生存条件。以太湖流域为例,该地挺水植物生长环境的最佳水深约为0.8m,沉水植物的水深约为2.0-2.5m,浮叶植物的最佳水深约为1.2m。因此,在对疏浚深度进行判断时,应对水生植物适宜深度进行分析,与区域地形、高程、水深等指标相结合,使水下地形得以丰富,为生态系统净化功能的发挥提供有力的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水生生物对水下地形的依赖性较强,而河湖疏浚势必会造成生境变化,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在生态保护方面,应选择科学选定评价指标,选取合理的疏浚设备,采用清淤重塑生境的方式,通过创新疏浚提高环保价值,获得最佳疏浚效果,同时也为疏浚规范的编制提供借鉴与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姜霞,王书航,张晴波,等.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工程的理念·应用条件·关键问题[J].环境科学研究,2017,30(10):1497-1504.

[2]翦继志.新型工业化与生态和谐发展法律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3):107-110.

[3]胡伟.基于生态保护及后续生态修复的新型环保疏浚关键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27):13536-13537.

[4]马向东,郑慧莲,李爱民,等.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18,21(6):34-37.

论文作者:秦如彬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基于生态保护及后续生态修复的新型环保疏浚关键问题论文_秦如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