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论文_陈万清,孙俊霞,甘其利,王雨

简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论文_陈万清,孙俊霞,甘其利,王雨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重庆 400000

摘要:如今, 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绿色、可持续理念被提出, 实现天人合一。而建筑工程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满足了人们居住需求, 同时也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出现满足这一发展需求, 有效实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成为现代建筑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对此, 结合实践研究, 就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质量检测;技术分析;

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分析

装配式混凝土 (PC) 指的是混凝土预制构件作为主体, 通过装配、接入及其现浇制成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组成构件多出现在工厂内, 随后输送至现场安装;相对于传统安装形式, 装配式方法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更节省了人力资源的投入, 提高工作效率。伴随着建筑工程业的不断发展, 批量式施工更加简单, 满足施工要求并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投入。因此,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检测技术受到了欢迎与认可, 满足行业发展。结合构件指标需求,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推动了生产工业化水平提升。

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检验

想要让装配式混凝土总体实现稳固复合, 则应在设计过程中进行防震效果检测。使用的构配件、饰面材料应满足标准规程要求与室内使用要求;同时注重新材料、技术的引进。此外, 要遵循防水、防火理念, 凸显装配式总体建筑特点。在其阶段可以模拟地震力影响中PC结构承重水平。施工阶段使用的夹心外墙板、外业墙等要求使用无机、硬质阻燃材料, 并符合力学要求。

现场组装精准性控制可以划分成现浇与构件装配, 要求在整体部分预留后浇带, 现浇部分也应科学掌控大小。例如:吊装、垂直、定位等都应随时进行调整, 保证构建的高精准性, 满足设计需求。除此之外, 还应注重构件连接技术与节点质量管理, 因为节点控制精准性对PC结构建筑效果有着密切联系。针对PC防水、防渗漏性上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建立接入的不同标准也要满足产品设计需求, 钢筋保护层保证达到要求。确保预制构件科学、准确且安装准确, 现浇混凝土节点效果也应达到监督管理要求。接下来, 笔者以某工程为例进行质量检测技术详细分析。

本工程用地性质为住宅及商业, 拟建15栋高层住宅, 其中5栋高层住宅 (一层商业网点) , 6栋多层独立商业, 大底盘地下车库。建设面积共为194 589.5 m2。根据项目规划确定本项目15号楼采用预制装配式住宅技术进行建造。装配式住宅应尽量选择平面规则, 尽量避免局部凹凸, 遵循建筑模数及尺寸要求。为预制构件标准化创造条件, 实现更大的建造经济性。但本项目为满足整体规划及场地条件限制, 本项目建筑户型基本没有调整空间。通过技术策划确定提效和减负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 通过对已有项目的梳理,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 制定如下“技术配置表”作为项目初期策划依据。

1) PC结构建筑需要做好总体安全性控制, PC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展开防震性验算, 确保结构总体稳定效果。针对使用的新材料与技术方案需要展开样板间或比例缩减构件的稳固性, 适合使用较低周反复承重静力实验, 检验在模拟地震力的影响中PC结构承重水平、变形水平、恢复水平, 实验方案可以根据幕墙结构展开, 根据楼层位移角下不同梁柱阶段与叠合梁板接触面的受力与变形状态、预制构件主体应变状态。例如:预制墙板应严格控制模板质量, 保证模板强度、刚度及平整度, 同时还要考虑拼装简单、拆卸方便。预制构件在构件加工厂对预制墙板底部预埋钢筋连接套筒、预制叠合类构件的预留吊环、预制装饰板、预制楼梯以及预制装饰板的预埋吊装螺母利用加工模板的定位措施进行有效定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 应注重检查预制标准构件不同项目标准, PC结构建筑的主要优势在于集中预制。所以, 还应确保构件性能稳定;做好预制构件大小审核、保持控制在偏差范围内, 不可出现裂缝、缺棱掉角等, 使现场装配顺利进行。剪力墙、叠合量、叠合板等承载力构件在厂家预制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督, 生产的产品应有合格证书, 结合建筑主体受力特征展开承载水平、变形管理属性检测。PC结构建筑通常为夹心外墙板、内叶墙板, 保证达到指定要求。如果有条件可以在现场进行预制构件抽样复检。3) 现场装配准确性管理, PC结构建筑通常为混凝土现浇部分与构件装配, 结合位置预留后浇带与连接件。现浇部分也要做好大小控制, 避免接缝过大;预制构件运输到建筑现场后, 吊装、定位、钢筋连接阶段展开具体监控调节。安装结束后经过钢筋套筒连接件与支撑件展开调整, 使构件达到标准位置、方位竖直、标高、平整性检测, 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后展开连接件灌浆与预制构件阶段、接缝混凝土浇筑。4) 构件连接技术与节点质量管理, 预制构件阶段质量对PC结构建筑质量稳定性与应用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构建钢筋机械连接各属性标准应达到产品需求, 钢筋套筒连接与构件接缝位置的灌浆料强度、保护层等都应满足需求, 节点位置的后浇混凝土强度应高于连接的构件混凝土强度。同时, 预留叠合板、梁的现浇混凝土同条件试块, 保证符合强度要求达到75%后将支撑拆卸。装配式结构建筑防水、防裂方面也要给予高度重视, 构件接缝位置防渗使用防水材料。建立防水施工方案、预制构件应确保科学、安装准确, 现浇混凝土阶段质量合格。防水材料粘结面积、连接长度达到标准要求, 缝隙使用密封胶填充。

3 建筑质量检测技术应用的现状

因为PV结构建筑质量检测融合了安全检验、安全监督。稳定的质量检测包含人力施工中全部有毒物质与物理危害因素的高危险因素检验, 提高施工环境与生产条件, 确保安全技术的科学落实。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施工中危险信息的发生并预防系统异常。但是, 根据现阶段建筑质量检测技术应用效果, 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一, 缺少理论融入, 检测工作者专业水平、实践能力较差。相对于发达国家,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较晚, 加之有关规定体制缺少优化、检测水平较差使得有关安全检测技术水平低。第二, 缺少质量检验的关注。有关建筑施工阶段, 缺少质量检测的关注, 施工单位一味的强调经济效益最大化、缺少长远眼光, 而忽视了质量检测与监督, 导致工程安全隐患的出现。第三, 检测系统和技术的快速运用。

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项目施工中, 经过物理量展开科学检验, 理论与实践融合、设备的应用。在今后发展中还应注重项目工程的资金的融入, 把项目间歇技术的有关标准展开优化, 从而确保检测精准性与稳定性。项目工程中检测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推动检测技术的提升, 确保工程的总体质量。事实证明,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检测技术发展空间较大,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长久发展。

5 结语

综合分析,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各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长久发展, 与时俱进, 还应立足于检测技术的引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中, 注重人才资源的投入, 加强管理、理念创新, 加大对装配式建筑质量检测。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装配式建筑质量检测技术的进步。笔者分别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分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检验、质量检测现状、发展趋势四方面进行分析, 希望对建筑工程中装配式混凝土质量检测起到帮助性作用。

参考文献

[1]伍永胜, 肖鹏, 刘梦泽, 等.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现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7 (4) :129-130.

[2]蒋勤俭, 黄清杰, 常双九, 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管理与验收[J].工程质量, 2016 (4) :81-82.

论文作者:陈万清,孙俊霞,甘其利,王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简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论文_陈万清,孙俊霞,甘其利,王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