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发展,运营管理也从独立的单线管理向综合的多线管理发展,到如今,已形成网络化运营管理的新形势。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但同时也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网络化运营管理的特点以及网络化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网络化管理的建议,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网络化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我国轨道交通从1965年开工建设,在50多年间发展迅速,实现了从无到有,单一到网络化的跨越式发展。2000年之前,我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有轨道交通[1],而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累计有30个城市投运城轨线路134条,营运里程总计4153公里。我国轨道交通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晚100多年,但发展速度居于世界前列,2011-2016年,我国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地铁运营里程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76%,运营里程达3173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轨道交通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6100公里,京、沪、穗三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都将超过500公里。
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和深圳等城市相继步入网络化运营时代。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将会进入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 较之原来的单线路运营管理方式, 网络化运营并非只是线路数量和车站数量上的增加,其在线路协调、管理范围、工作协调、安全问题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
2.1 线路协调难度大
网络化运营由于线网结构的变化,运营线路从单线到多线,至扩展成面,线路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增强,同时,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网的日渐发达,乘客数量增长迅速,如广州的日均客量从初期的20万左右突破到2013年的560万,人流量的急剧上升更加大了线路间的协调难度[2]。
2.2 管理区域范围较广
城市轨道交通多是从城市中心区域辐射到城市周边, 并由中心地带到周边郊区,随着轨道交通的日益完善,这张网覆盖的区域越来越广,节点越来越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区域的跨度,给管理带来了挑战,如果运营初期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很容易造成顾头不顾尾,无法全面管理的问题。
2.3 协作要求较高
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不断增多,交通网的不断扩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机构的规模也逐渐增大,网络化的运营增加了机构间的联系,机构间的业务关系日渐密切,机构的大数量以及机构间的密切联系,大大增加了运营过程中的协调难度,加之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对于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对机构内部系统间的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内部系统进行优化, 衔接各个专业之间的关系,为乘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4 安全问题突出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区域广、客流量巨大,一旦发生事故则极容易扩散蔓延,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网络化运营的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在运营管理上一定要周密安排,避免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人员问题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人口数量大量增加,加上轨道交通的便捷性、准时性和快速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把轨道交通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这给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带来了极大压力。部分乘客对轨道交通的规则并不十分清楚,在乘坐轨道交通时抢上抢下、拦车门等极易造成交通运营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由于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对工作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多,部分工作人员难以适应运营情况的变化,对网络化运营的要求把握不到位,造成服务不理想[3]。
3.2 设备问题
技术设备是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基础。轨道交通网络化将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的多条线路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方面增强了交通的便捷性,另一方面也使得问题出现极强的传导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当一处的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操作不当便极容易造成整个轨道交通的运营延误或者秩序混乱。因此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中,要进一步加强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3 规章制度问题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中,安全尤为重要,但目前缺少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轨道交通人流量巨大,一旦发生危险,将危及大量乘客的安全,因此维护轨道交通安全极为重要。近年来,我国正逐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危害轨道交通安全的行为做出处理,使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 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的建议
4.1 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养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素质是保障轨道交通良好运营和不断发展的关键。轨道交通运营中工作人员数量庞大,工作内容也千差万别,针对不同的岗位要要求,对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事故处置训练,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考核奖励等方式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服务水平。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不少乘客缺乏安全意识,对轨道交通的规则不甚清楚[4],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做好正确的引导和宣传,比如,不带违规物品进入车站,候车应在安全线内,车门关闭时不硬闯。同时需注意在引导过程中的方式方法,避免引起乘客的抵触情绪,要让乘客真心接受,自觉维护轨道交通秩序和安全。
4.2 构建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
轨道交通网络化处在不断变化中,运营管理也应随之调整,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以安全保障为前提,乘客满意为宗旨,不断创新完善。定期对乘客体验进行分析和评估,不断优化服务。建立健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晰危害轨道交通安全的行为,并对相关行为做出处罚,以规范乘客危害轨道交通安全的行为。同时应加强部门间的协同作用,构建安全保障网,以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
4.3 优化应急事件处置程序
由于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复杂性,各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管理中应形成良好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分类,明确每类事件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并责任到个人,避免事故发生时程序混乱、分工模糊,做到事故发生时响应及时、处理高效。
4.4 做好设备维护
城市轨道交通中设备故障不仅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还极易造成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的秩序混乱,因此一定要加强设备的日常保养,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发现故障及时解决,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红军.浅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J].内江科技,2011(8):53-54.
[2]何霖,李红,方思源,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组织体系[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17(2):1-3,7.
[3]胡新星.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组织体系[J].城市轨道交通,2015 (9):9 6-9 7.
[4]付广潜.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影响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论文作者:吕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轨道交通论文; 城市论文; 运营管理论文; 乘客论文; 我国论文; 交通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