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_综合国力论文

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_综合国力论文

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华论文,民族精神论文,意义论文,时代论文,弘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的长期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为该民族大多数成员认同的积极与进步的思想品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道德规范的统称,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非典疫情,2003年4月28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精神的民族”,“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且为新世纪的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与时俱进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综合国力是各种因素、各个领域的总和,也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作为民族精神集中体现的民族凝聚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概括的那样:“当今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与竞争。这种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在21世纪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9月28日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也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各国都在把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作为追求的目标。形势逼人,不进则退。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弘扬和培育高昂的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高昂的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虽然其产生、发展受社会存在的制约,但它仍然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力、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中的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综合国力课题组”发表的《综合国力评估系统(第一期工程)研究报告》分析,目前,在美、日、中、俄、德、法、英7国中,美国的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一位,并且其综合国力值遥遥领先于其他6国;日本居第二位,其综合国力值约等于美国的60%;法、英、德基本在一个水平上,其综合国力值约等于美国的一半;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值接近美国的40%,居于中国之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值居7国之尾,约占美国的1/4,法、英、德的1/2,俄罗斯的2/3。这种分析大体上与目前世界的现状相符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且我们只用了50多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如此成就这一视角来说,我们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妄自菲薄。然而,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视角来说,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还只是相当于万里长征走过的第一步,今后的路还很长,中华民族要想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比较快地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早日实现现代化,乃至于超过它们,就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广大国民的紧迫感、责任感,激励全国人民把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化为砺志图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应对国际间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趋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

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但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在自然资源愈益匮乏、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人才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成为一种比资金更重要的资本。能否拥有和保持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事关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兴衰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人才的争夺也日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依靠教育加速培养人才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人才,积极参与国际人才争夺。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优厚待遇,纷纷放宽移民、定居等限制,形成了对全球高科技人才的强大吸引力。许多跨国公司也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研究开发基地等形式,加紧争夺和利用那里的人才资源。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一支具有一定实力且初具规模的人才队伍,但是,从数量和整体水平看,我国当前的人才队伍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人才资源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缺乏,仍是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也像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着严重的高科技人才的流失问题。据报道,目前,通过各种渠道,我国移居美国的本科以上的各类专业人才已达45万多人。截止1995年底,国家共向国外派遣各类留学人员25万人,回国服务的不到9万人,尚有16万多人滞留国外,其中60%以上在美国。而当前那些没有出国的,也正以各种渠道流向在华的外国企业。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技术人员中有70%的人不满足于所在单位的工作现状,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人才的隐性流失。大量的人才流失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对我国的科技安全、军事安全等方面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面对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我们除了要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工作,认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用好人才和维护人才权益等措施外,必须花大力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唤起人们强烈的爱我中华的自觉意识和深厚情感,引导人们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并为祖国忘我奋斗。这将有助于我国以较快的速度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应对国际间文化竞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挑战的需要,也是我们坚持文化的民族性、独立性、自主性,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客观要求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以更快的方式得以实现。这固然有利于不同文化的相互平等交流与借鉴,然而由于经济力量对比和作为文化载体的硬件的差异,在现实的背景下,文化的流动呈现出从强势流向弱势的特点。西方文化以强势文化的态势迅速扩张,这使得总体上处于弱势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文化发展上的严峻挑战。1990年,美国前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JosephNye)出版了《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在本书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软权力”概念。所谓“软权力”,是相对于“硬权力”(HardPower)而言的。所谓“硬权力”是指一个国家凭借经济实力、军事力量,通过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制裁和武装军事干涉,去胁迫他国干他们不想干的事情。“软权力”是指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国民凝聚力等。软权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诉求(Appeal)。它是一种通过吸引力、感召力和同化力而不是强力获得理想结果的能力。软权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的说服力。价值观念是重要的软权力资源。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它的行为标准和制度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那么它就无需扩展那些传统的经济和军事资源。在今天这个全球信息时代,软权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软权力尽管是无形的、甚至是低俗的,看起来要比“硬权力”温和得多,但其影响力却绝对不可低估。美国在生活和娱乐方面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和渗透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的。像美国这样的少数国家,借助于经济力量和先进的传播手段,大力进行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文化扩张,对其他文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1996年美国的软件和娱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额高达602亿美元,超过美国其他任何产品;据1998年《华盛顿邮报》题为《美国流行文化渗透到世界各地》的文章介绍,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的产品,而是大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产品,包括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占国际市场40%以上;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NN(美国有线电视传播网)、ABC(美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所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各国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电影生产只占世界的6%-7%,却占据世界电影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美国提供给世界的网上信息占总量的80%以上,而我国的网络信息输出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总流量的0.05%,进口流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总流量0.1%。大量数据表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变得日益重要起来。

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面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坚持文化的民族性、独立性、自主性从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于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我国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于我国国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以及有效防止一些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势力“西化”、“分化”、“遏制”中国的图谋,都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需要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就不可能安下心来搞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条件和保障。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曾经饱受动乱之苦。因为动乱,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衰落,人力和物力的大量浪费,痛失了若干民族腾飞的机遇。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不能再折腾,不能再动荡。一切要从大局出发。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要政局稳定。”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虽然也出现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面,但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理想追求,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尚未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少数死硬的民族分裂分子,与敌视我国的“西化”、“分化”势力一起同流合污,妄图借所谓的“西藏问题”、“台湾问题”、“南沙群岛问题”、“人权问题”等兴风作浪,阴谋阻挠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精神作为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亲和力与向心力的重要源泉。在当前乃至今后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伟大复兴中,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挥其强大的精神纽带作用和社会整合功能,激发我国各民族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使56个民族以及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共同心系祖国命运,在致力于国家稳定的基础上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我们可爱的中国。

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抵御和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的泛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需要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一些与“弘扬主旋律”相违背的“思潮”值得我们高度警惕,比如有: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歪曲中华民族的历史,甚至否认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正义斗争;丑化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形象,宣扬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贬低革命精神和崇高道德,淡化理想、信念,说什么“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附和西方反华势力,叫嚣“中国威胁论”、“中国无用论”、“中国崩溃论”等耸人听闻的论调;对外国盲目崇拜、对祖国妄自菲薄,等等。这些虽是支流,但如果任其泛滥,必定会涣散人心,瓦解斗志,腐蚀和削弱我们的民族精神,会极大地妨碍作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严重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最终会给中华民族招来灭顶之灾。在这个问题上,前苏联的解体已经给了我们极其深刻的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做到“破”与“立”的统一。一方面,必须清醒地看到文化建设中不时出现的“噪声”和“杂音”,并采取果断措施和对策进行坚决地抵制;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到毫不动摇地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各民族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共同致力于改革开放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当前显得格外紧迫和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洋为中用,择善而从。高扬主旋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侵蚀干部群众的思想,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才能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

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在党的十六大上,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且人口众多,尽管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但就人均水平而言,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等等。应当看到,这些问题和挑战是前进路程上的问题和挑战,我们理应对美好的未来抱有乐观的信心。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须臾不可或缺来自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一刻也不能放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标签:;  ;  ;  ;  ;  ;  

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_综合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