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余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认为:感觉有些道理,但有些质疑。第二种,运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注意:数方格计算面积时,不满1格的按半格计算。这时,有些同学眼睛一亮,赶紧说:这个方法恰巧验证了刚才第一种方法,根本没法精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他同学向他投向了赞许的目光。这时教师追问:那么这个方法就能精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吗?这时,又出现了质疑声。就这样,在相互质疑,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欣赏中,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主地看、说、做、想,会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学习中。 三、加强合作学习,深化自主学习 如果只有自主学习,没有合作交流,久而久之难免会出现视野狭小、思维僵化等不良现象。教师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可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提升”的模式,借合作交流,深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第一步是自主探究,即学生遇到新问题时,学生独立思考,重点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信息、哪些信息有效或无效、有效的信息应该怎样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怎样的,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并梳理思维过程。第二步是合作交流,在学生独立思考并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同学的方法和自己的方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对自己有什么帮助。自主探究让合作学习“有备而来”,能促进合作交流;合作交流能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让学生借鉴同伴的经验,反过来又能促进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第三步是反思提升。一方面反思自己解决问题时获得了哪些经验、还存在什么问题,另一方面,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的新问题、新思路、新解法,思考可以怎样改进或丰富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亲自尝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四、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行为,思想对方法起指导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懂得运用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有条理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用语言表述,逐步学会准确而简练的语言表达,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明白书本上的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抓住重点部分,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会思考的方法。最后,加强直观操作,学会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尽量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性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从此不再是向学生讲述抽象的课本知识的过程,而是应该是现实的、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过程。数学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数学知识,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体验。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论文作者:韩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