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的改善作用分析论文_李双

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CCU 100029

摘要:目的 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的改善作用分析。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58例(2014年6月-2015年12月)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和干预组(协同护理模式),每组29例。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有更好的护理作用,不仅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协同护理;老年心肌梗死;疾病感知

心肌梗死由于心肌持久且严重缺血造成心肌部分大面积坏死,多发病于有嗜酒习惯的人群,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以胸闷胸痛、反应心肌损伤、缺血以及坏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1】。临床研究表明,导致心肌梗死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过度劳累、情绪刺激、吸烟、嗜酒以及暴饮暴食等【2】。老年人作为主要发病人群,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研究学者主要关注的人群,提高老年人对心肌梗死疾病的认知,成为研究学者主要工作。针对如何提高老年人对心肌梗死的认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本文选取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进行了协同护理模式并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2014年6月-2015年12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9例。

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5.12±9.23)岁;

干预组:男14例、女15例,年龄(64-88)岁,平均年龄(76.43±8.67)岁;

两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观察并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嘱咐患者遵循医嘱进行用药;

干预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

1.2.1掌握病情 医护人员对每一位患者建立档案袋,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对患者的现状进行评估分析;其次,对患者身体各方面进行系统检查,将检查结果放入档案袋中,为后期的研究分析做准备。

1.2.2生活护理 要求医护人员全天陪同患者,密切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生活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反应要及时向主管医生反映,以免发生意外。除此之外,还要给患者提供营造一个安静整洁的静养环境,调节适度的灯光,嘱咐患者多休息。

1.2.3健康宣传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介绍,疾病的治疗方式、心肌梗死疾病的禁忌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帮助患者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方式,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心肌梗死为急性危重疾病,对老年有较大的威胁性,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急性发作应对措施的宣传,为发生突发事件、医生抢救患者,赢取更多宝贵的抢救时间。

1.2.4心理护理 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且针对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出现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个性化护理,以帮助患者树立一个积极乐观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还要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向家属阐述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负面情绪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3观察指标

本次对比试验,以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标准。

1.4评价标准

患者对疾病认知度的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60分为不及格;60分-70分为差;70分-80分为良;≥80分为优。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在实验结束后,2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如见表1所示:2组患者的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比较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急性发作、致死率较高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接近60%的患者在发病1小时内【3】,由于抢救无效死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够,错过抢救的黄金时间,导致抢救不及时。由此发现,越早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死亡率越低。因此,需要加大对患者的疾病宣传,使患者有一定的自救能力,能缩短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抢救治疗时间,从而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协同护理模式,就是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帮助患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自我护理的能力,使患者能够做到自我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4】。通过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进行心肌梗死疾病的教育宣传,向其介绍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治疗药物的主要成分和功效、疾病的治疗措施以及心肌梗死急性发病时出现的一些状况,并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到自我护理当中,使患者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更好的进行治疗【5】。对心肌梗死疾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的预后也有很大积极作用,帮助患者能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加强康复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疗效。

通过本次对5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表明:2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肌梗死患有良好的护理作用;因此,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曹继伟.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5,3(8):164-165.

[2]刘秀君.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6):F0003-F0003.

[3]林凤,黄智荔,陈羡玲.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应用效果[J].临床护理杂志,2015,9(5):42-45.

[4]邵燕.协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的干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8):28-30.

[5]乔红燕.协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的干预效果[J].医药,2016,8(4):86-86.

论文作者:李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  ;  ;  ;  ;  ;  ;  ;  

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的改善作用分析论文_李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