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的治理困境研究 *
杨雪英a,张 元a,谢 艳b
(江苏海洋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 b.海洋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摘 要: 农村文化治理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建设工程,农村人口流动对村民自治带来一定冲击,使以村民为承载主体的村民自治组织活动难以维系,直接削弱了农村文化之根基。在整个农村发展脉络过程中,乡规民约在农村体制机制的构建中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而市场经济发展导致商品化价值观念侵蚀着农村文化中的有益因子,工业文明扩张导致农村文化被严重边缘化,农村宗族和宗派势力削弱基层政权的行政调控能力,导致村民民主权利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空间最大效能化利用加剧自然生态环境危机,现代都市娱乐消费文化扩展、渗透至农村,使民间信仰的价值结构遭到破坏,冲击着农村公共文化生活形态。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文化;治理困境
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32经过长时间努力,我国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取得了较大改善,农村文化建设也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即便如此,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城镇化加剧农村文化主体空心化
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城市化吸引着超过2亿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儿童、妇女。农村中的年长者由于其知识的不合时宜,逐渐地在乡村文化中被边缘化,而恰恰那些肩负文化建设重任的年轻一代却呈现出对乡土的整体逃离,对于当前的农村文化生活秩序而言,他们处于一种“不在场”的状态,直接削弱了农村文化的根基,导致农村文化的空心化。城市化的进程虽不是自今日始,但是农村文化精英的流失却从来没有这么严重。农村文化精英主要是指“拥有较多传统文化或地方性知识等文化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服务于乡土社会,获得他人赞许和认可,具有较高威望的人士”。在传统乡村社会,他们拥有优质的文化资源和显赫的社会地位,利用文化权威的身份,组织农村文化活动,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但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致使农村文化精英进城谋求更好的发展,这不仅断裂了农村文化的传承,也导致供给农村社会文化的公共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严重不足,加剧了农村文化发展和治理困境。
借鉴车路体系振动方程建立了盾构隧道-地层振动体系模型。该模型分别将地铁列车及隧道地层系统视为两个子系统,并通过轮轨间的几何相容及力学平衡条件来实现车隧之间的耦合效应,然后将由此得到的运行列车轮轨作用力以外荷载的形式输入到盾构隧道-地层动力子系统中,从而进行振动响应分析。
二、现代性负态因素挑战乡规民约
农村文化治理是庞大复杂的工程,规章制定是其基本支撑,在整个中国农村的发展脉络过程中,乡规民约一贯在农村体制机制的构建上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随着国门打开,在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下,中国农村走上一个新的台阶,社会利益明显分化,差异和多元的利益诉求对农村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以及公权力的过多干预,规则制定的内容部分违法,基层组织执行力较弱等。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很多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大都市谋求发展,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文化在农村的渗透和蔓延,使得农民在面对诱惑时,由一开始的不适应、盲从,到慢慢地融入其中,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现代化存在两面性,其在促进农村发展的同时,矛盾、冲突也随之而来,挑战着曾经约定俗成的乡规民约。
S科学院本次研究主要解决当前科研机构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粗放式、碎片化、财务核算体系无法全面实现过程管理的难题。通过探索财务信息系统的搭建,实现数据提取快速准确、信息完整、制度配套,兼具原则的刚性和操作的灵活性,明确建立五个分项:
信奉“天人合一”的思想自古至今一直存在,现在很多还没有拆除的民居建筑,依旧保留着原有的特点,依据地形变化,灵动地结合周围环境,从里到外体现出崇尚自然的文化传统。这种构造方式浑然天成,与自然相和谐,建筑依山傍水,层层升高,使整个农村村落的建筑对自然条件的利用达到了极致。这不仅使得风水格局更加丰富,更体现人们崇尚自然的朴素追求。然而随着社会关系和社会空间的复杂化,导致农村土地被大量征收,用于开发城市建设,农村耕地急剧减少,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另外,响应国家除旧迎新号召,大量完好的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气息的古老建筑被毁于一旦,随处可见的都是清一色的现代化屋舍,破坏原有的环境格局。各种现代新型交通工具盛行,自然资源被大量开采,自然环境负荷过重,地球重量不平衡,自然灾害此起彼伏。
三、工业文明扩张导致农村文化边缘化
村民曾经依仗生活的土地,正在经历着人类的大肆破坏,这是时代发展的新挑战。当追逐利益和发财致富成为一种农村人生活中的强势话语之后,农村本土文化秩序、文化价值体系和传统道德规范就处于迅速瓦解之中,导致农村逐步沦为文化荒漠的重灾区。农村生活已逐渐失去了自己独到的文化精神内涵,赌博、买码、暴力犯罪等,已成为农村文化生活中的毒瘤。农村社会在改革开放、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完全属于被动的位置, 农村社会的文化内涵在以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化框架中被隐匿。受以城市取向为中心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原有的农村文化秩序崩塌,农村社会的独特性已经或者正在丧失,沦为城市文明的附庸。农村成了一个没有实质内涵、或者说缺少文化内涵的空洞符号,作为“文化——生命”内涵的乡村已然消失,农村社会文化的自我文化生长与更新的能力与机制严重弱化。
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会处于被动地位。在与城市现代化被动接轨的过程中,农村社会的劣势被进一步扩大,直接表现是经济发展的边缘化,即农村社会的经济形式继续充当城市的补充,以供应廉价劳动力与农产品为主导。在一个经济发展主宰一切的社会里,经济发展的边缘化必然导致文化的边缘化。古时候的聚落不仅仅是一个供人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一个区域,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的传承,传承精神,弘扬文化的地方。然而,随着商业贸易的流通,现代工业文明强势渗透到乡村文化中来,在有效促进文化传播、开阔居民视野、创造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让乡村文明受到了破坏,为了所谓的一体化建设,推倒、毁灭优秀建筑,而建设清一色的高楼小区,为了给建设用地腾出空间,湖泊、河流被掩埋,损坏自然环境,导致村落衰败。
首先,“深港通”开通之后,从深市向港市的单向格兰杰因果以及深市对港市冲击具有较强持久度,看出深市处于两地市场的引导地位,传导过程中波动的风险会被放大。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内地股市制度的建设,预防股市风险的传染输出和国际炒家的风险输入,重点完善公司退市、信息披露等股票市场机制,从而降低深圳股市波动的风险外溢。
四、空间最大效能化加剧自然生态环境危机
从古至今,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价值形态一直是中国的主流的意识形态,小农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占据着农村经济形态的主流地位,形成了一定程度上自给自足的循环系统,这种较为封闭的社会系统,信奉人情伦理、风俗习惯和宗法权威,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但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乡土社会的运转机制。但伴随着科技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和社会主义市场新型的生产关系所带来的挑战,相当数量的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他们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意识发生变化,面对现实生活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价值落差。此外,农村文化资本未得到合理的配置,文化制度建设不规范,文化产品与服务不能有效达到供应,活动形式比较匮乏,与全面向小康社会进军的目标不相适应,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相适应。
农村落后的文化观念也制约着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在一些落后农村,很多本该淘汰的文化制约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比如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各种各样的祭祀环节越来越多,且葬礼规模越搞越大,在丧礼上用度也在变高,这已经严重偏离了原本惦念先人的初衷。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农村大量的人流向城市,原来稳定的村落人口产生了变化,邻里矛盾增多,基层管理和调节机制不完善,边界纠纷时常发生,无秩序可言。农村宗族和宗派势力有回升之势,干预公共事务和村级选举,损害民主权利,削弱基层政权的行政调控能力,在乡、村两级造成国家政策无法落到实处,民主权利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农村村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较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还在农村流布。按资排辈还在流行。官本位文化随着经济腐败和权钱交易,变得更加壮大。村民从事文化活动的目的比较单一,休闲娱乐仍是人们的主要活动之一,缺乏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五、都市消费文化冲击农村公共文化生活形态
现代都市消费文化对朴质的农村民间信仰形成了巨大冲击。民间信仰是中国广大农村传统与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中国有着长久历史渊源和厚重社会基础,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民间信仰是村落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村落精神支撑。解放后,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而在民间信仰组织结构上,渗透了现代都市娱乐消费文化,使民间信仰价值构建遭到严重破坏。古老乡村一直都是过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如今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都不同于以前。传统生活习惯已经受到城市生活方式影响,先是乡村里村民的改变,然后是村民生活方式改变,乡村生活方式现在也按照城市生活模式进行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村民空闲时间也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从早到晚都忙着种庄稼,以前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已不复存在。优秀民间文化、特别是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临灭绝。民间信仰缺失,民间宗教消亡,传统习俗消失。节日活动减少,只剩下走亲访友,没有其他庆祝活动。
乡村居民更多地进入城市,回到家乡时,形成一种铺设浪费现象,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地位,比如在祭祀仪式上丧葬规模越弄越大,用度也越来越高,其在费事、费时的同时劳民伤财。在嫁娶形式上,礼金越收越高,菜品档次也呈现出铺张现象,更多地人开始享受奢侈品所带来的优越感。另外一些香社和庙会活动本是一种传统文化传播、交流的方式,但因被认为是愚笨落后的迷信,而被认为是糟粕,以至于受到批判和遏制。朴质的民间信仰活动成了利益的代名词,获取金钱的工具,不管是对于文化自身的传播,还是文化内生性的建构都产生了及其恶劣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需要政府、社会、非政府组织等帮扶农村地区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加强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加快高技能、应用型、管理型人才培养”[2],以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张元.苏东沿海地区“三农”问题与治理路径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2):240-247.
Research on the Governance Dilemma of Rural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YANG Xueyinga, ZHANG Yuana, XIE Yanb
(a. School of Marxism; b. School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Lianyungang 222005, China)
Abstract : Rural cultural governance is a huge and complex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project, but the young generation shouldering heavy responsibilities has shown the overall escape from the countryside. Rural population mobility has brought certain impact on villagers’ autonomy,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maintain the activities of villagers’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with villagers as the main body, and directly weakens the rural culture. The root causes the hollowing of rural culture. Rule-making is its basic support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rural development. Rural rules and regulations are indispensable el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ystem and mechanism,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leads to the erosion of commercial values in rural culture. The expansion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has resulted in the serious margin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Rural clan and sectarian forces are on the rise, interfering in public affairs and village elections, damaging democratic rights, weakening the administrative control ability of grass-roots political power, caus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te policies and policies at the township and village levels,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democratic rights to play their full role and affecting social stability. The most efficient use of space aggravates the crisis of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modern urban entertainment consumption culture expands and penetrates into the countryside, which seriously destroys the value structure of folk belief and impacts the rural public cultural life form.
Key words :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culture; governance dilemma
中图分类号: C91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333X( 2019) 10- 0116- 03
DOI: 10.3969/ j.issn.2095- 333X.2019.10.029
* 收稿日期: 2019- 06- 10;修订日期: 2019- 07- 16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8SJZDI114);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LKT1020、19LKT2135)
作者简介: 杨雪英(1963-),女,江苏无锡人,江苏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精准扶贫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李义良 实习编辑:唐 颖)
标签:乡村振兴论文; 农村文化论文; 治理困境论文; 江苏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