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以质量、费用和进度目标为核心,以建设过程为对象,以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工程管理套路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提出了一种将工程项目后期使用寿命纳入工程管理范畴的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将工程的目标、对象、流程、技术等全部要素在全寿命期的维度上整合管理,力求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整体最优的目标。近年来,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已成为我国工程界的关注重点,其本质是通过系统思维将工程看作一个整体。在符合施工要求和规划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系统中各条件可能对工程产生的影响,然后结合系统发展的动态来了解工程管理工作的规律和体系。
关键词: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工程全寿命;管理
1相关概述
1.1工程管理系统思维
工程管理指的是从工程开始到最终竣工的整个过程中的管理,管理系统思维是对整个工程系统化的管理思维。从实际情况来看,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存在许多优势。传统的管理思维相对来说比较落后,难以全面反映工程的具体要求,并且没有全局管理意识,而通过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能够使这些问题得到合理解决。一般来说,从价值观念上对问题进行分析,工程管理思维加强了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整体性的重视,不仅注重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注重工程的生态效益。系统思维注重理念的包容性和整体性,管理从整体入手,不再是将工程分成多个小块进行分别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也确保了工程目标的一致性。
总体来说,从工程设计到工程报废整个过程中对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进行应用,设计者可以在工程施工中展现要求,从而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合理地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能够延长工程的寿命。
1.2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所谓全寿命周期制定是项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经历的各项环节,对于工程建设相关的各项因素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同时要做好相应规划的一种理论。
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指的是从项目计划阶段开始,直到工程报废,无法继续使用的整个过程,该过程包括了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应用、保养、报废等过程。通过对大量工程的具体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可以断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应当着眼于工程全寿命周期,对集成化和系统化管理思维进行合理应用,传统管理模式的阶段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管理目标等各项内容进行集成,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
2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的局限性
以建设阶段为管理重点形成了以工程建设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工程价值观,容易产生“为建设而建设”的思想,导致不注重工程的运行维护的要求;对工程的认识是近视的,进而忽视运行阶段工程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性等问题;对运行阶段工程功能和价值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工程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严重不足,并由此造成工程在运行阶段的风险管理,维修和更新改造决策,工程拆除决策等的研究缺失。上述现状也是造成我国大量工程(短命)的原因之一。
传统的三大目标的包容性有限,没能反映工程界的新发展与新要求,如各方面满意、“健康———安全———环境”等。并且,由于工程的价值和效用只有在运行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而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的阶段性、局部性,割裂了工程的决策、设计、建设和运行等主要阶段的内在联系,割裂了各阶段、各层次目标之间的联系,造成工程管理组织的分割、组织目标的不一致和组织责任的离散,造成管理过程不连续。
这种面向工程建设管理和控制的思维模式导致近几十年来工程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都仅仅面向建设阶段,定位于满足单一管理者、单一管理职能、单一工程专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基于工程全寿命周期的工程管理系统思维
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模式下,工程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建设和运行的开放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许多交互。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是要将工作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然后进行分解,从各个角度进行整合,从各施工阶段中得到整体的信息,将工程管理看作是一项多方联系的动态规划,在合理的思维体系下促进管理水平的稳定提升。
3.1工程寿命期内各阶段的管理工作
按照工程全寿命期的阶段划分,工程管理可分为前期策划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和工程善后管理;从管理内容上分析,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包括工程决策管理、工程投融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运行维护和健康管理等。
3.2基于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理念
在实施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过程中,始终以工程全寿命期整体最优作为管理目标。在保证工程全寿命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的前提下,注重资源节约、费用优化与环境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目标。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以集成为重要手段,工程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管理,形成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集成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最优。
3.3全寿命期工程管理的协调工作
一般而言,协调工作可以分为目标性协调、结构性协调和功能性协调3个方面。其中,目标性协调主要考虑工程项目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的利益应服从整体的目标,从而保持目标的一致性;结构性协调,主要是理清部分与部分、层次与层次之间的关系,当整体内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对其进行协调,直到消减内部阻力,实现高效率的运作;功能性协调,是指尽可能的保证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与外部环境、外部条件的协调,这对工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以此来对工程进行整体性的协调。
3.4管理体系的构建
管理体系的构建包含施工方案确定、人员调配工作、环境协调等方面的工作。从管理层的角度来看,应该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构建整体性的管理体系。通过项目实施,可以让工程管理制度体系得到优化,总结项目执行当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利于项目沟通与协调各种关系。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工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向,从工程系统的整体出发,覆盖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可实现各方的管理和监督。而对于管理部门来说,如何协调好各方的管理工作,协调各要素,是未来工作的重点环节。协调环节应该保持“统筹兼顾”的管理原则,保障目的的一致性、功能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合理性。对于一些需要舍弃的内容,也要科学地进行调配,抓住主要因素,发挥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优势所在。
3.5人员管理工作
人员管理工作是系统思维模式下的关键因素,由于人员管理理念是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的寿命和整体质量。而工程管理的主体是人,运用系统思维管理的前提也在于人员是否具备管理理念。因此,工程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通过学习的方式来掌握管理的核心内容。例如,可以引进专业的管理人员,对系统化思维进行全面掌握,并分析现阶段管理体系下的缺陷,以便于针对性地研究应对方案,根据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将管理看作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当管理队伍素质能够得到保障时,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也能同步提升。
4结束语
总之,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各层次和各工程专业的工程决策者、设计者、施工者、管理者以及工程科研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启发,只有通过他们的工程实践和创新研究,才能将工程全寿命期理念转化为能够实现的工程专业技术。因此,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和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不仅仅是工程管理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方法问题,更是体现了一个工程人的良知和理性。
参考文献
[1]成虎.建设项目全寿命期集成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2]胡道生.刍议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城市建筑,2018(6):126.
[3]谢莉,刘竞文.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方案浅析[J].城市建筑,2018(33):124.
论文作者:夏智博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工程论文; 寿命论文; 思维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阶段论文; 目标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