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青岛市李沧区中心医院;山东青岛266041)
一.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由于血管内壁的刺激,造成血管壁发炎。造成静脉炎的危险因子包括:
1、导管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
2 、操作技术不良,无菌操作不严格,
3 、不适当的穿刺部位
4、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
5、固定方法不当
6、输液的浓度的酸、硷性太强,或不兼容造成沉淀。
7、病患本身的病理生理状况,如年龄或疾病造成血管壁脆弱,发炎。静脉炎的分类
1、机械性静脉炎:
(1)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
(2)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
(3)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
2、化学性静脉炎:药物稀释不足、输液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过高、留置针材质的差异性皆是造成化学性静脉炎的原因。3、细菌性静脉炎:通常与消毒方法不正确、穿刺技术不良、输液套管无菌状态的破坏、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有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病人主诉注射部位有烧痛、紧绷发胀,随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会产生索状的红线,局部发红,肿胀,烧灼,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触诊有时会有发硬发热的感觉。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便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
三.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主要以预防为主,用药前护士应该详细了解药物的药理特性、使用方法及配伍禁忌,选择适当的部位穿刺,避开肌腱、韧带和关节,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如严格消毒皮肤,使用无菌敷料严密覆盖针眼等,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或疼痛,刺激性强的药物应稀释或缓慢滴注并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同时要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尽量避免针眼感染和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原则上输液血管若出现红肿疼痛等反应应立即予以拔除,更换穿刺部位,避免再度穿刺已受伤的血管,受伤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关于留置针的使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较长,可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但若较长时间输液,由于针头处血流减慢容易形成栓子,加上针头对血管内膜的长时间机械刺激,极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故穿刺肢体应注意保暖和适当的肌肉活动以增加局部血流速度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美国输液协会明确规定普通静脉留置针最多留置3天,国内没有统一规定,一般最好不超过5天,如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症状 ,应立即拔针。另外下肢深静脉无静脉瓣,尽量避免在下肢穿刺,长期卧床病人下肢放置静脉留置针更应慎重。
静脉炎的护理:
① 应立即停止在此静脉的输液,拔除输液针,患肢抬高制动;
② 局部热敷,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③ 其他外敷方法,据报道可使用如意金黄散、湿润烧伤膏,红花冰片,土豆片,云南白药加乙醇等湿敷或贴敷,起到清热、疏通气血、止痛、消肿、消炎的作用。
④ 如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做到合理选择静脉穿刺点、合理的安排输液顺序和速度、严格掌握药物药性及配伍禁忌,掌握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如果需要长期输液,一定及早有计划的保护好静脉,从远端血管开始,逐渐移至近端,先小静脉再大静脉;注射部位也最好每日更换,患者一旦出现静脉炎或者有栓塞症状,应立即停止该条静脉给药,并及时进行局部处理。
严格无菌操作和严密观察及时处理,输液引起的静脉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论文作者:王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静脉炎论文; 静脉论文; 血管论文; 部位论文; 局部论文; 导管论文; 药物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