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财贸学校 430013
摘 要:“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就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借助互联网和IT技术,有效实施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新型教育形式。
关键字:互联网+内涵、互联网+教育、慕课、翻转课堂
一、“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
二、互联网+教育: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
时下,上网逐渐成为学生们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学校网站下载作业,在QQ群里讨论功课以及上网搜寻资料等等已成为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习惯。
在教育领域,面向中小学、大学、职业教育、IT培训等多层次人群提供学籍注册入学开放课程,网络学习一样可以参加我们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上课学习取得相应的文凭和技能证书。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互联+教育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思考:
新的人机交互模式,人工智能等等,这些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有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刻变化。中国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就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借助互联网和IT技术,有效实施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新型教育形式。
1、慕课(MOOC):
2015年初,河北承德小伙子杨明的励志故事走红网络。29岁的杨明,因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体重不足25公斤,在平地上最远只能走200米。在床上躺了14年的杨明,最近的15个月来,却接连拿下了清华大学十几门“慕课”的结业证书。北京大学与电商巨头阿里巴巴联手打造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华文慕课,开放北大自录课程。网页上“免费学习、颁发证书、互动课程”的特色说明,再次彰显了互联网和教育的深度拥抱。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展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慕课时间空间灵活,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像是随堂测验、考试等。
慕课的世界里,有全球顶尖的学校,知名的老师,最好的课程。只需三步你就可以免费学习:登录一个MOOC网站,注册,选择你喜欢的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视频课程,慕课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有些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如果学生有疑问,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5分钟左右就会有师生提供解答。
在传统教育下,如果你想学哈佛,麻省理工等名校的课程,只有考到这些学校去。但是互联网时代,无论你是什么教育背景,什么社会地位,你都可以去知名的MOOC网站免费学习想学的名校名师课程。上海交大校长、中科院士张杰对幕课的评价甚高,他说: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
2、翻转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互联网教育如果只是传统课堂和翻版,根本没有大的吸引力。这种新型教育形式的灵魂,仍然是高质量的内容。例如一个完整的慕课视频,像拍电影一样,有制作人,摄制团队,后期制作等工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必须认真设计,管理学习资源,并以恰当的方式提供给学生。清华、北大在每门慕课课程上平均的投入是20万人民币左右。如此精心制作的在线视频课程,在互联网教育中被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则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老师必须能够高度把握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疑惑,具备准确、到位的解析和归纳的能力,从而达到一种“醍醐灌顶”的效果。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这个时代最不应该被辜负的,是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比任何领域都更加欢呼移动互联时代,它改变了教育的开放性,改变了教育的透明性,改变了教育的共享性及全球性。不论是慕课系统还是翻转课堂,未来的教育是线上,线下大融合。尊重教育规律,坚持教育本质,拥抱互联时代,专注服务学生,教育的新时代一定会来临。
参考文献:
1、《让“互联网+教育”托起未来和希望》.中国文明网.2015-03-3.
2、《什么是“慕课“》.新浪.2013-07-09.
3、《慕课崛起,大学的未来在网络?》.MOOC学院.2014-08-15.
4、《说说慕课的来龙去脉》.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07-18
5、《2014年慕课学习者调查报告》.MOOC学院.2014-08-11.
6、《翻转课堂在中国的可行性》.知乎.2014-01-4.
7、《围观“翻转课堂”:是否对家教市场打击巨大?》.新华网.2014-04-14
论文作者:邓琨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互联网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老师论文; 互联论文; 传统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