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参与民族一体化进程的主体--民族及其内部分支_民族融合论文

论参与民族一体化进程的主体--民族及其内部分支_民族融合论文

试论参与民族融合过程的主体——民族与民族内部的支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论文,试论论文,主体论文,过程论文,支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认为民族融合不仅仅指民族之间的融合,民族内部的不同支系之间也存在分中有合。民族内部的支系和民族一样可成为民族融合的主体。

关键词:民族融合 主体 支系

目前,对参与民族融合过程的主体做专门的研究,在学术界似乎还不多见。以往的理论,多只谈到民族之间的融合,即认为民族融合的主体是一个个不同的民族。这种观点,现在看来值得进一步商榷。民族融合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是各民族在各方面不断走向趋同的过程,它由体质融合过程和文化融合过程两个方面构成,体质特征方面的差别和文化上的差异是两个融合过程发生的前提,这些论点,在今天似乎已不难理解。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扩展一下,把民族内部暷不同支系也视为参与民族融合过程的主体?因为民族内部的不同支系,与不同的民族一样,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与外族交往的各不相同,而使相互间在体征、民俗文化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为了生存和发展,这些不同支系要发生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他们在某些方面势必会逐渐地走向趋同,这就是一个群体间融合的过程。因此,完整地看,参与民族融合过程的主体应该包括民族和民族内部的不同支系,即族际融合与族内融合。本文拟就此问题试做探讨,错误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一、族际融合存在的根源

族际融合,即民族之间的融合。这一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民族融合思想的发展过程中。

人类出现于地球上后,历经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人类群体发展阶段,在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人们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按地域的、经济的和某些政治的、文化的因素联系起来,逐步形成为民族[1]。从此,民族成为人类主要的存在形式。正因此,长期以来,民族理论界所说的人们共同体的融合指的就是民族之间的融合。把参与融合的主体视为民族,这是较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的,因为不同的民族之间在体质特征、民俗文化上确实存在许多差异。美利坚民族的体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于大和民族、阿位伯民族、日尔曼民族、中华民族。我国的56个民族,呈现“一体多元”的格局,以中华民族为“体”,56个不同的民族为“元”,每个民族的特色十分鲜明,体征上是这样,在衣、食、住、地方信仰、节日、婚丧、语言等民俗文化方面也是如此。互有差异的民族互相往来,互相学习,逐渐认同并接受适合本民族发展的习俗,民族之间共同性不断增多。比如,在美利坚民族中较为突出的个人主义、竞争观念已被东方民族加以适当的变革而接受;大和民族“家族式”的公司管理模式也被许多民族经过变通吸收;源自西方的西装已为世界各民族所普遍接受;满族的旗袍也早就风靡全球;汉语的语言、生活习俗则被国内许多民族采纳和吸收。

从世界范围来说,不同的民族在物质生活方面有着箳同的目标——追求物质生活的现代化。为着这个目标,世界上各个民族势必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都发生交往关系,在一些方面朝着趋同的方向前进,这是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之间发生的融合过程。

从中国境内各民族的角度看,各民族历经了封建社会2000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领域大一统的格局,尤其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各个民族在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民族关系下友好往来,使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特质越来越多。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与现实的状况。各民族在长期的相互交往中,在一些方面朝着趋同的方向前进,这是一国范围内的民族之间发生的融合过程。

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融合过程与一国范围内的民族融合过程,自有民族交往始,就客观地存在、发生着。而把这个过程上升到理论认识,把“融合”作为一种人文现象来研究,却始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社会上升、发展时期,流行阶级压迫、国家压迫、民族压迫。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自由、繁荣,他们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设想了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以“世界各民族将在平等、团结、民主、自由的基础上友好往来,民族特征、民族差别将逐渐消失,各民族将最终融为一体”的旗帜号召被压迫民族要团结起来,与压迫民族作斗争。“民族融合”一词故此产生,最初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继承使用这一术语,并不断丰富、发展其内涵和外延,用以研究历史上的、现实中的以及未来社会的民族关系。

由此可见,当今学术界使用的“民族融合”,仅指“民族之间的融合”,是有着主客观的历史渊源的。

二、客观存在的族内融合

族内融合,即民族内部不同支系之间的融合。把民族内部各个不同的支系也视为参与融合的主体,就对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之间的互相趋同关系有了关照。

因为生存环境的差异和社会历史传统的不同,人类群体分成了许多个不同的民族。同样因为生存环境和社会历史传统的变化,一个民族形成了几个不同的支系,这些支系有着共同的族源,但在体质、语言、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比如中国的汉族,分布于国内的各个地区,北方汉族人体格高大,性格豪爽,讲义气,乡土意识浓厚,操汉语中的北方方言,衣、食、住、行方面的特点突出;南方汉族人体格粗矮,操汉语中的广州方言、闽南话、吴越方言、客家话等,性格细腻,商品意识浓重,衣、食、住、行方面与北方汉人明显有别。名闻遐迩的中国四大菜系或八大菜系或十大菜系[2]就是汉人地方支系文化相区别的象征之一。当然,汉族内部的这些区别很大部分是因为各自居住的地理环境的不同,这是直接导致文化差异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3]散布在世界各地的讲英语的民族,其文化各自不同,很大程度上也与地理位置的差异有关[4]。

两个支系所使用的语言不同,他们的文化在一些方面必定存在差别[5]。中国的汉民族就属于这种情形,珠江文化圈、长江文化圈、黄河文化圈的汉人的方言各不相同,地理环境也不一样,因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地方文化。长期以来,各个文化圈的汉人相互间不断迁徙、往来,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格局。在政治体系方面是这样,在文化的其他三个部分:经济体系、社会体系、信仰体系也是如此。今天,更为频繁的交往和更为紧密的互相依存感,使他们在各方面都朝着趋同的方向发展,尽管一些地区性的差别不可能完全趋同。这是地区间的民族内部不同支系之间的融合状况。

共同生存于一个地区内的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因为位置相邻,或杂居相处,更便利于相互之间的交往。

比如,汉族在广东地区分有4个地方支系[6],即珠江三角洲的广府人、环珠江口的疍民(水上居民)、东江流域和兴梅地区的客家人、广东沿海潮汕地区的福佬人。由于社会历史传统的变动,他们在语言、居住、饮食、俗信、服饰、婚丧等文化特质上各有不同。广府人讲广州方言、食广州菜、信财神、商品意识浓重、曾住干栏;客家人操客家话、住围笼屋、喜咸食、以砂锅菜见长、好唱山歌、重教化、尚读书、行二次葬;福佬人持闽南方言、善经营、喜食稀饭、有潮汕菜系、好饮功夫茶、男子系腰布;疍民以舟辑为家、捕鱼、摆渡为生、自相婚配、不与岸上人往来、笃信鬼神(尤其信疍鬼、河鬼)。可见,这四个地方支系虽同属汉族,却有许多差异。另一方面,因为他们共同生存于一个地区,彼此相邻,长期以来,文化接触频繁,交往关系密切,又相互朝着趋同的方向靠近。象广州方言的使用、广州菜、客家菜、潮汕菜的相互交融、潮洲功夫茶的传布、建筑风格接近、普通的经商意识等,都是在各个支系的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产生。

云南地区的景颇族内部也分有5大支系:景颇、载瓦、喇期、浪峨、波拉。各个支系都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支系的语言。相应地,在生活习俗、社会组织等方面也互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不同支系的人们可以互相通婚,不同的民俗由此进一步接触交往、学习,从而实现文化在最大程度上的共享。[7]

中国的瑶族,虽统称瑶族,但瑶族的自称就有28种[8],如“棉”、“门”、“布努”、“炳多优”、“瑙格劳”、“拉珈”等等。瑶族的他称则约有30多种,如“盘瑶”、“蓝靛瑶”、“背篓瑶”、“过山瑶”、“红瑶”、“白裤瑶”、“花蓝瑶”、“顶板瑶”、“东山瑶”、“西山瑶”、“八排瑶”、“坳瑶”、“沙瑶”、“平地瑶”等等[9]。由此可见瑶族内部各支系之间的差异。

事实上,瑶族是一个分布得既广又散的民族,遍布南方6个省(区),其内部在语言、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服饰、经济生活等方面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别的。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就有五种不同的自称和他称,即盘瑶(自称“勉”)、茶山瑶(“拉珈”)、花蓝瑶(“炯奈”)、坳瑶(“坳标”)、山子瑶(“金迪门”)。他们的语言可分成勉语、布努语、拉珈语3种。其中茶山瑶话为拉珈语,属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接近侗语和壮语;盘瑶、山子瑶、坳瑶的话属勉语,属苗瑶语族瑶语支;花蓝瑶的话为布努语,属苗瑶语族苗语支,与苗语相近。这5个支系,不仅存在语言上的差别,在经济方式、风俗习惯、服饰等方面也是有一定差异的[10]。他们居住于同一地区,又互有差异,就具有了趋同的前提,否则,他们至今就很难凝聚成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实际上,大瑶山瑶族内部的5个支系早在历史上就开始了相互渗透、融合的过程,这从他们各自的姓氏情况就可证明。从姓氏来看,其中既有不同于别的支系的姓,也有相同于支系的姓。比如都有盘瓠传说并讲勉语的盘瑶和山子瑶,有盘、黄、赵、冯、李、邓六个相同的大姓,但是也有许多相互不同的姓,象盘瑶包、周、胡、唐、雷,在山子瑶中没有;山子瑶的蒋、卢、陈、谭、覃、郑、莫、冼、刘,在盘瑶中没有。同讲勉语的坳瑶中有盘、赵二姓,没有其他四姓。茶山瑶里却有莫、刘二姓。花蓝瑶中有冯姓。各个支系又都有别的支素所没有的姓,比如茶山瑶的陶、金、龚、田、龙;盘瑶的唐、雷;山子瑶的卢、陈、谭、郑、冼;坳瑶的罗、苏;花蓝瑶的侯、相等[11]。

在桂北、湘南交界地区的瑶族,则主要是高山瑶和平地瑶2个支系。他们的语言各不相同,高山瑶操苗瑶语族的瑶语(即勉语),平地瑶的语言经语言学家考证认为是汉语言的一种[12]。在饮食、婚丧、节日等方面,平地瑶与高山瑶也存在差异。高山瑶人以林业为主,平地瑶人种植水稻;高山瑶人好饮油茶、吃干饭,平地瑶人则喜食稀饭;高山瑶人扎头巾,打绑腿,平地瑶人则没有;高山瑶人盛行入赘婚,平地瑶人则流行男娶女嫁婚;平地瑶人有“赶会期”节日[13],高山瑶人则没有;高山瑶人重女,平地瑶人重男。这种差异的存在,除了与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有关外,还与他们各自同汉族的接触、交往不一致有关。高山瑶人与汉人相隔较远而与平地瑶人相邻近,高山瑶人与平地瑶人之间的交往要多过与汉人的交往。在交往过程中,相互之间有差异的高山瑶人与平地瑶人互相学习、通婚,在某些方面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比如在饮食方面,平地瑶人接受了高山瑶人饮油茶的习俗;在服饰方面,高山瑶人趋同于平地瑶,摘下了头巾,废弃了绑腿;在建筑方面,同山瑶人的建筑物(主要指住屋在形式、用材上都趋向于平地瑶。)以前是杉木、杉皮结构,现在则渐为砖、瓦结构所代替;在制度生活方面,高山瑶人也象平地瑶人一样制定村规民约;在婚俗方面,高山瑶人也开始进行男娶女嫁婚,平地瑶人中的“入赘婚”现象也逐渐多起来;在价值观念方面,高山瑶人以前极少出卖生产品,不好商业,现在也从事一些土特产品的贸易活动,有的村寨里开一间代销店,有的则到山外镇上租房子开饭馆、茶馆;不再偏重女子,对男子也很看重,等等。这种趋同,应是族内支系间的趋同。

在广西富川县柳家乡的汉族分有“民家人”与“梧州人”两个支系。这2个支系语言不同,民家人讲西南官话,梧州人讲梧州话(白话的地方变体);姓氏亦有不同,民家人以毛、唐、杨、董、何、饶等姓为主;梧州以李、陈、潘、罗、黎等姓为主;在服饰方面,民家人为一般的汉装,梧州人女子头裹蓝白或红蓝相间的头巾,上身穿右襟宽摆衣服;梧州人好唱山歌,民家人则没有此习俗;在节日方面,梧州人有“赶会期”节日,民家人没有,等等。这些差异,与他们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有关。由于居住于同一地区,文化接触、交往较多,相互通婚,所以在一些方面逐渐趋同。比如,生产上以稻作农业为主,牛耕为主;男、女衣饰都趋向于一般汉装;饮食上没有差别;建筑风格一致,住屋都是三开间,砖、瓦结构,“火”或“人”字形山墙;管理文化方面都有村规民约;婚俗上都行“男娶女嫁”婚;节日上都有春节、鸟仔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语言上,双方都能听、说西南官话(部分民家人可以听、说梧州话);重男轻女观念较浓;都富有经商意识,经济水平较高等等。民家人与梧州人之间的这种趋同,也应是族内支系间的趋同。

三、结论

从上述族内的不同支系之间的交往趋同现象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民族融合不仅仅指民族之间的融合,民族内部的不同支系之间也是分中有合的。民族内部的支系可称为民族内部的群体,它与民族一样都可成为民族融合的主体。

当我们把民族融合的主体看作是民族与民族内部的支系时,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中,我们就不仅可以看到族际之间的联系与差别,而且可以注意到民族内部不同支系之间存在的重要区别和联系。从而使我们在制定政策时,不但可以考虑到族际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而且能够考虑到民族内部的支系间发展的不平衡,也即民族内部的地方差别。

注释:

[1]陈国强主编、石亦龙副主编《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民族”词条,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55页。

[2]四大菜系:江、江苏菜系,川、湘菜系,粤菜系,京菜系。八大菜系:粤菜、京菜、川菜、鲁菜、皖菜、闽菜、湘菜、苏菜。十大菜系:在八大菜系的基础上加鄂菜、沪菜。

[3][4][5]【美】凯西·F·奥特拜因著,章智源、张敦安译:《比较文化分析——文化人类学概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2页,第3页,第2页。

[6]陈启新:《一部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的民俗类书——评〈广东民俗大观〉》,《广东民俗文化研究》1994年第1期。

[7]张伟:《双语现象与社会民俗》,《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第4期。

[8]《中国少数民族简志》苗瑶语族部分。

[9]《瑶族简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

[10]费孝通:《瑶山调查五十年》、《民族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第440—450页。

[11]费孝通:《盘村瑶族》序,《民族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第325—342页。

[12]《富川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3]“赶会期”: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平地瑶、梧州人共享的一种节日,时间多在农历正月,从正月初三至廿六。一村一村的轮流过节,有的是几村同一天过节。届时,周围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赶到过节的村寨,夜间青年男女常对歌至次日上午,热闹非凡,俗称“赶会期”。

标签:;  ;  ;  

论参与民族一体化进程的主体--民族及其内部分支_民族融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