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系统自组织存在的形式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形式论文,组织论文,国家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形成的一种系统。系统的演化是系统的一种主要行为,自组织属于一类特殊的演化过程,自组织应该是一个过程,同时自组织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结构就是组织结构。自组织既是一个组织过程又是一种组织结构。国家审计系统也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形成的一种系统,所以国家审计系统也就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本文从系统科学中自组织理论的角度,阐述国家审计健康有序发展。
一、从自组织存在的形式看国家审计的发展
(一)国家审计自创生
自创生是从自组织过程形成的新状态与原有的旧状态对比角度,对自组织状态的描述。在系统演化过程中,自创生过程类似于质变,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系统原来无序态失稳,由于系统内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自发产生新的结构和功能,相对于自组织过程前系统不存在这种状态,称为自创生,没有自创生就不可能有组织的进化。自创生的特点在于自组织的过程中,系统出现了原来不曾有的新的状态、结构、功能。把新状态与自组织过程前原来状态进行比较,新状态与原来状态相比有序程序提高。国家审计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的发展也就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其各个子系统也就是各层次的审计机关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审计环境、审计理念、审计技术、审计人员的变化使新的各级子系统具有以前所没有的状态、结构、功能,各级审计系统的审计效果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实现国家审计系统的自创生。在审计模式上,经济责任审计的推行,在审计目标上,效益审计的开展,在审计方法上,计算机审计的应用,正是这些国家审计的自创生现象,促进国家审计系统更快地向有序程度更高的结构发展。
(二)国家审计自复制
自复制是从在自组织过程中,子系统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才能保证系统形成某种新的、有序的、稳定状态的角度,对自组织过程的一种描述。它是对自组织所形成的状态特点的一种描述。系统自组织过程形成的时间结构可以看成自复制的最简单情况。新呈现出来的图形与原来图形是一样的,称为自复制。从系统的层次来看,系统的状态是不变的,仍然保持原来的情况,子系统具有自复制功能,才能使系统在自组织过程中形成的有序状态得以保持下来。自复制是系统自组织过程中所形成的状态能稳定存在的原因。国家审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审计机关的人员新老交替、交流等现象,但审计机关层次依然是审计署、审计厅、市审计局、县审计局。国家审计呈现出来的功能与原来功能是一样的。国家审计系统呈现的自复制功能,使国家审计在发展中形成的有序状态得以保持下来,这就是国家审计的自复制现象。有些审计机关率先在审计模式上采用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目标上推行效益审计、在审计方法上应用计算机审计,其他各级审计机关纷纷仿效,显示国家审计系统的自复制现象。这些自复制现象必将加速国家审计系统向有序程度更高的状态发展。
(三)国家审计自生长
自生长是指系统演化过程中“体积”大小的增长。自生长也要依赖于一定外界环境条件,是系统的一个自组织过程,是一种自组织的生长壮大作用。系统的自生长可以由同样性质的子系统数目增多来实现,是子系统的自复制,造成了系统的自生长。自生长也可以是存在于子系统层次上,每一个子系统均保持一定的结构、功能,其在演化过程中不发生变化,而只是大小发生变化,由子系统的自生长实现系统的自生长。国家审计在发展过程中,各级审计系统的审计人员数量、机构数量是在逐渐扩大的,国家审计系统的自生长是由同样性质的子系统数目增加来实现,这可以看成是各审计机关的自复制,而造成了国家审计系统的自生长。国家审计系统的自生长的大小也要依赖于一定的国家审计的环境,我国在现阶段审计资源与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国家审计现状是审计人员的不足,审计任务相当的繁重。国家审计范围内应审计单位总个数是80万个,而每年只有9.5万个单位被审计,不足应审计单位总数的12%。因此,我国现阶段总体上讲需要国家审计系统的自生长,以便缓解审计任务繁重的压力。当然,国家审计系统的自生长,并不是每一个子系统齐头并进,各子系统的审计人员与审计任务的矛盾程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层次审计机关自生长是不同的。有些审计系统需要更多的自生长以便适应外部审计环境的需要。
(四)国家审计自适应
自适应是从系统与外界的关系角度,对系统自组织过程的一种描述。它强调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系统通过自组织过程适应环境,而出现新的结构、状态,或功能。自适应与自创生都是对整个自组织过程的分析,都是研究自组织过程前与自组织过程后系统状态的差别。但自创生是从自组织系统本身的性质来分析,从自组织过程后,系统出现了新的结构、功能的角度来分析,是对系统本身状态的描述,是对系统内部机制的探讨。而自适应是从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应答、对外界环境的响应角度,是从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系统的自组织性质。系统原来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结构又发生改变称为自适应。在一定外界的刺激下,系统必然要做出反应,可以说任何系统都要适应环境,不适应环境的系统必须要进行“演化”,直到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为止。国家审计发展过程中,也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的,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审计风险的出现、效益理念的推出,国家审计也正在经历手工审计到计算机审计的转变、账项基础审计到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方式的转变、由财务收支审计到效益审计的转变。国家审计系统的这些变化也就是系统的自适应。它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审计系统通过自组织过程适应环境,而出现新的状态和功能。国家审计系统通过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来提高审计效率,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式用以降低国家审计的风险,大力推行经济责任审计以监督权力运行机制和实施效益审计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增强国家审计自适应的能力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国家审计目标。
二、几点启示
组织生存发展是离不开外部环境的,要与环境和谐发展才能保持组织的正常发展。自组织理论向我们展示了自组织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组织生存的形式。自组织必须以向外部环境开放为其生存和发展条件;自组织的子系统之间必须产生非线性相互作用;自组织必须存在涨落现象,也就是向更高层发展的动力。扩大审计的开放程度,增强国家审计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创新国家审计要素理念,加强国家审计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把握国家审计涨落机遇,加速国家审计向有序程度更高状态发展等三个方面的建议,促进国家审计系统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扩大国家审计开放程度,增强国家审计系统的自适应能力。
系统生存发展是离不开外部环境的,要与环境和谐发展才能保持组织的正常发展。系统的开放度是系统内部有序程度的反映,开放程度越高的系统,就越远离平衡状态,系统才会越有序,系统才可能发展。只有系统对环境开放,系统的自适应能力才有可能得以增强。国家审计系统应该扩大审计的开放程度,并与外部环境交换能量、物质、信息,使国家审计系统得以生存。不仅于此,国家审计的开放更能增强国家审计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也就是增强国家审计的发展能力。国家审计系统增加开放性的重要方面就是增加系统的透明度,增加系统的透明度可以使系统更具柔性和渗透性。增加透明度一方面使外界对审计系统的运作更加明了,从而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与配合;另一方面使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得以揭示,督促国家审计系统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案。国家审计透明性体现在审计程序的透明和审计结果的透明两个方面,审计结果通过审计结果公告来反映,是外界了解审计工作成效与被审计单位工作情况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审计结果体现了审计系统与审计人员的努力,也会暴露审计工作的不足,审计结果的公开使国家审计接受了社会的监督,增强了国家审计抵御风险能力,从而使审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作用更加紧密。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审计公告制度的建设,国家审计署在媒体上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告,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反响。从审计程序上看,审计结果是审计程序的必然结果,必须将审计透明工作扩展到审计程序上来,审计程序是控制审计质量、维护审计权威的重要保证。如果审计程序不能接受外界的监督,那么审计质量和权威性就会大打折扣。但是国家审计系统的透明化不是全方位、无条件的开放,而是有步骤、有条件、分层次的公开,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审计的发展。因此,国家审计系统应该扩大审计的开放程度,积极推行和完善审计程序、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以增强国家审计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促使国家审计系统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二)创新国家审计要素理念,加强国家审计系统自创生。
自组织理论告诉我们:组成系统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它们不满足叠加原理。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形成有序结构的内在原因。信息时代的到来所引起的整个社会的深刻变革使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传统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全新的环境里,对审计要素进行科学配置。国家审计系统作为一种自组织,也必须加强各个审计要素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因此,国家审计系统必须创新国家审计要素理念,科学整合配置审计要素。在审计理念上,应从偏重于微观层面向为宏观层面管理服务转变,从偏重于财政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绩效审计为主中心转变,积极推进绩效审计的实践;在审计目标上,应创造条件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过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宏观管理的阶段性需求;在审计方式上,应从真实性、合法性为主向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并重转变,从查处问题、揭露问题为主向查处问题、揭露问题、促进整改并重转变,适应整改并重转变,适应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和职能转变的需求;在审计内容上,应从以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监督向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立为主要内容的审计监督转变,适应财政体制转变的要求;在审计技术上,应从传统的手工查账向以计算机审计为主的现代审计技术方法转变,从单纯的项目审计向项目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转变。以形成国家审计系统向更高平衡态发展的动力,使国家审计系统发生质的飞跃,以达到国家审计系统向有序程度更高状态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