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英[1]2008年在《区域道路运输需求预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众所周知,准确并且客观地预测未来道路运输需求是科学进行运输规划的基石。道路运输预测发展至今已有数百种方法,以定性和定量方法为主。传统预测着重于分析历史运量的统计规律来外推未来趋势,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忽略了运输需求是与运输供给的有机统一,是特定运输环境下供给与需求的局部平衡,缺乏一种系统预测的理念,由此引起预测难以准确定位等一系列影响预测效果的问题。随着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对道路运输业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成功地制定区域规划,可靠地预测区域道路运输需求的未来趋势显得极为重要。本文立足于道路运输十一五规划的现实,应用预测理论及科学的预测方法,对道路运输需求预测体系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区域道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基础上,指出了进行区域道路运输需求预测的重要性。在对目前预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就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构建合理化预测体系,并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略有新意之处在于,在道路运输平衡理论基础上,以“适应度”对区域道路运输进行供需平衡分析,应用预测理论,对预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建议。根据区域道路运输业自身的特性,构建了基于Theil不等系数的组合预测模型,对道路运输需求预测方法进行了尝试性预测研究。
汪忠[2]2002年在《道路运输预测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准确而客观地预测未来道路运输需求是科学地进行运输规划的基石。道路运输预测发展至今已有数百种方法,以定性和定量方法为主。传统预测着重于分析历史运量的统计规律来外推趋势,然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运输量并不等同于需求量,它是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的有机统一,是特定运输环境下供给与需求的局部平衡,而这种平衡不仅仅是量上的平衡,更是质上的平衡。传统预测理论忽略了这种实质,因而缺乏一种系统预测的理念,所以目前摆在道路运输预测者面前的首要问题,不在于如何探索多么新颖的统计预测模型,而在于构造一种系统预测的理论体系。 本文从道路运输供需平衡理论入手,以“适应度”来评价供需平衡状况,分析在一定平衡状态下形成相应运输量的条件,通过分析平衡条件的变化来估测未来运输供需的平衡趋势,并以此来推测运输需求的增量。文章的着力点在于通过供需平衡分析来构造一种预测的理论平台,它对传统预测理论不是否定,而是补充与完善。
刘亚男[3]2010年在《货物运输需求调查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部门,交通运输将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保证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近年来,我国的道路运输事业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取得巨大成果。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地位显着提高,传统的运输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民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道路运输业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对未来道路运输发展大方向必须要有一个宏观而准确的把握,这就涉及到一个长远目标和长期规划的问题。为了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对道路运输的未来趋势进行科学预测是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离不开需求的驱动,所以,在形式上,规划最显着的特征是根据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水平,在运输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明确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以便为交通运输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因此,运输需求预测是研究道路运输发展规划的第一步。本文从运输需求的本质出发,通过分析运输需求和预测的基本理论,对货物运输需求的产生机理进行研究,明确不同类别的货物运输需求其形成的内在要素是不一致的,从而产生货物运输需求分类预测的理念。同时,本文拟提出一套系统的货物运输需求调查和预测体系,通过运输需求调查的方式收集社会运输需求信息,为预测提供数据支持,最终达到提高运输需求预测精度的目的。
杨志发[4]2004年在《吉林省道路运输定量预测模型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交通运输本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吉林省经济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季节。“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如今,吉林省交通运输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经济与运输要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管理基础上。作为交通运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道路运输的发展策略将直接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道路运输预测是制定道路运输发展策略的重要基础,合理、有效的预测模型将使预测结果更加准确、更加具有实际效用。因此,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研究道路运输发展的预测模型、提出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为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进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本文调研了道路运输发展的现状,针对吉林省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挖掘其根源所在;较详细地分析了道路运输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道路运输预测模型,在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的趋势;对国外道路运输发展做了较详细的研究,总结了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道路运输方面的宝贵经验;提出了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策略。通过对吉林省道路运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知吉林省道路运输存在如下问题:① 基础设施数量少、技术水平低;② 汽车等运输工具拥有量偏少、结构不合理、技术性能比较落后;③ 道路运输组织结构不尽合理;④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突出;⑤ 道路运输法规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管理不规范;⑥ 道路运输服务水平差。究其原因,主要有:① 发展历史影响;② 发展进程因素;③ 道路运输领域战略重点调整不及时;④ 管理体制原因。<WP=84>道路运输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因为经济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区道路运输发展的影响因素也不同。本文主要考虑加入WTO、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人口增长、综合运输发展水平、载运工具发展形势等影响因素,利用不同的理论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道路运输量进行预测分析,为道路运输发展策略的制定奠定了定量研究基础。现行的道路运输预测方法较多,如:时间序列法、灰色系统法、线性回归法、弹性系数法、增长曲线法、计量经济法等,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本文运用常规方法建立了弹性系数模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但它们都存在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少的缺点,而系统动力学可以较充分考虑一个系统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因此本文又建立了道路运输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此外,在论文研究过程中,还开发了一套实用的道路运输预测软件,利用该软件可以较方便、智能地完成道路运输量的预测。综合利用各种预测模型和预测软件的预测结果,分析了吉林省道路运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在研究国外先进国家道路运输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国外道路运输发展的先进经验。国外道路运输发展经历了叁个阶段,即:自由发展时代(1800~1920年)、严格管制与行政规划时代(1920~1980年)、开放与竞争时代(1980—)。分析国外先进道路运输发展过程,有如下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①重视路网及运输基础设施建设;②重视对道路运输组织和管理的升级改造,管理科学化;③强调运输规划和政策的统一性和系统性;④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⑤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促进道路运输协调发展;⑥根据道路运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层次,采取不同措施加强市场管理;⑦重视行业协会建设;⑧应用先进技术,重视道路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本文对加入WTO、党的十六大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新形势下吉林省道路运输的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并提出了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的具体策略。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的总体部署如下:依据“奔小康”战略目标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将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2010年,道路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第二阶段2011~2020年,道路运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适应并保持适度超前,初步实现现代化。<WP=85>本文对基础设施、道路客运、道路货运、道路运输服务业、道路运输法规体系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具体建议。本文提出的道路运输预测模型为道路运输预测提供了有用的理论工具,提出的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策略可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制定运输管理政策和编制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从而为新形势下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马雯[5]2013年在《新疆兵团城市道路运输需求预测研究》文中指出道路运输不仅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道路运输业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成功制定新疆兵团新建城市的道路运输规划,科学准确地预测未来兵团城市道路运输需求的发展趋势是非常重要的。道路运输需求预测以定量和定性方法为主,已有上百种预测形式,以前,人们所用的预测方法是根据统计资料的规律来推测未来客货运量的发展,属于静态的预测方法,忽略了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的相互影响,以及在特定运输环境下供给与需求在整体上的平衡性,使预测结果无法准确、系统的判断未来形势。本文以新疆兵团城市道路运输需求预测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预测理论和预测方法,对兵团城市道路运输需求预测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描述兵团城市道路运输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它们内在联系,科学的建立了兵团城市预测体系,以兵团图木舒克市为例进行分析论证。本文在引入适应度概念的同时进行了道路客货运输供需平衡分析,根据兵团城市在特殊体制下的道路运输业自身的特性,选取叁种单项预测方法,构建了基于Theil不等系数的IOWGA算子组合需求预测模型,对新疆兵团城市道路运输需求预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郑晓峰[6]2014年在《道路运输信息系统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道路运输是我国综合运输最大的组成部分,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对道路运输管理、服务和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道路运输信息系统的数据挖掘是发现和利用道路运输数据内在知识,实现系统深层次应用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从研究道路运输信息系统的模型架构等顶层设计和数据挖掘的需求出发,针对各种数据挖掘理论和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关联规则方法、分类方法、综合优化分类方法、聚类方法等四个方面提出挖掘道路运输中各种知识的适用方法,并在实际应用系统中分别加以验证,最后在广东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中综合实现。主要的科研工作与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概括如下:一、研究道路运输信息系统的模型架构和数据仓库设计等数据挖掘基础理论,提出了数据类型、数据关系和数据仓库等基本设计,重点介绍典型数据集市例子——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系统的设计。二、在对比分析经典关联规则算法Apriori和其优化算法Eclat之间的实质区别基础上,首次提出和证明了候选集以项目为前缀或后缀两种情况下能否剪枝计算的性质,然后结合云计算编程模式MapReduce提出一种更为优化的频繁集计算方法——并行NEclat方法,设计了两段Map函数和Reduce函数,实现剪枝的并行计算,最后用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车辆投入数据实例进行验证。叁、研究分析分类数据挖掘的一般方法——基于距离的分类算法k-最临近方法、决策树和贝叶斯分类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其在道路运输信息系统数据挖掘的适用范围,提出应用方法,并应用道路运输信息系统中的从业人员管理数据进行实际验证。然后基于全省公交一卡通的应用,建立类似BP神经网络分类方法的跨区消费推算矩阵模型,根据实际应用来设置误差阀值和学习率等关键参数,通过训练实际的一卡通消费数据,得到跨区消费的推算矩阵,最后利用实际测试数据进行验证。四、在研究分类问题的一般描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分类数据挖掘问题的抽象模型,引入粗糙集理论来揭示这个模型的本质。然后结合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和粗糙集理论,分别从条件属性约简、规则的计算和规则的简化等环节提出一系列方法,实现关联知识和分类知识挖掘的优化。首次提出利用粗糙集方法来得到规则条数与支持度、置信度的关系。最后以道路运输信息系统中的质量信誉考核和燃油限值的实例问题来检验这套方法。五、针对典型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BSCAN算法的不足,提出并证明了属性维划分和簇合并原理,最后结合叁个原理提出基于MapReduce的优化DBSCAN算法,设计簇合并的Map函数和Reduce函数,实现并行计算,同时对比分析新旧算法的执行效率,并在实际的卫星定位应用例子加以验证。六、从构建广东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的业务、应用、数据和技术架构模型出发,重点论述数据类型和特征、数据关系和数据库规划,在此基础上研究全面分析数据挖掘的需求,提出总体解决思路,利用先进的建模分析工具Cognos在广东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的卫星定位数据管理子系统综合实现数据挖掘的全过程。
王志强[7]2006年在《高速公路运输服务体系配置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的大发展时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仅次于美国。一方面,高速公路主骨架逐步形成,高速公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的开发利用很不充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弱化了高速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作用的有效发挥。究其原因,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高速公路运输服务体系配置不完善,不能较好的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或因配置过度造成使用经济成本过高而抑制了高速公路发挥应有的效用。 高速公路运输服务体系配置理论方法体系是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综合了交通运输规划、交通运输经济、经济地理、区域经济等多理论、多学科交叉的理论方法体系。其研究重点是区域经济系统中的高速公路运输服务体系的优化、均衡配置,研究在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背景下,配置和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的高速公路运输服务体系。 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运输服务体系基本概念和配置基本理论的研究,把高速公路服务体系分成客运体系和货运体系两部分展开研究。笔者希望得出高速公路服务体系配置的一般规律,以期对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高速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使建成的高速公路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使国家有限的建设资金得到更好的应用。 国内缺乏对高速公路运输服务体系理论与实践上的研究,本文首先对高速公路运输服务体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并从构成及基本功能与建立原则上进行研究阐述,以完成对高速公路运输服务体系架构的基本界定与描述。 在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借鉴生产力理论、系统理论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理论,结合高速公路运输生产力的特性,研究高速公路运输服务体系配置的基础理论。定义公路运输生产力并对其进行内涵界定,以此作为运输服务体系配置的生产力视角的理论基础;深入论述高速公路运输服务体系的系统结构、市场特征与经济成本,以形成经济理论基础。 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是运输服务体系配置的逻辑起点,本文对运输需求分析提出具体的范围,并对客流和货流的预测分别给出回归分析、灰色理论和支持向
王娜[8]2006年在《黑龙江省道路货运运力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运力在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下,通过宏观调控可以实现从追求总量增加向质的提高方向转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在国家道路货运业相关文件的指导下,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运力结构优化方案。 本文是在我国加入WTO后,道路货运市场将全面对外资开放、黑龙江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对黑龙江省道路货运运力结构优化进行的研究。论文查阅了大量资料,从黑龙江省道路货运业的实际出发,研究运力结构优化的理论依据,制定黑龙江省运力结构优化方案。 论文尝试从运力总量、车型结构、运力布局叁个方面来研究运力结构优化的方法。首先运用运力增长分析模型对黑龙江省道路货运运力规模进行总体评价,并对黑龙江省货运需求进行预测,从运力总量的角度为运力结构优化提供研究方法。然后对黑龙江省道路货运车型结构进行预测,从车型结构的角度为运力结构优化提供研究方法。最后,建立了道路货运运力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各地市道路货运运力结构进行评价,从运力布局的角度为运力结构优化提供研究方法。 论文的运力结构优化方案不仅为道路货运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也有利于货运企业了解市场发展趋势、及时制定或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论文的理论方法有较强的实用性,对区域运力结构优化有参考作用。
赫志伟[9]2007年在《农村客运站规划理论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设农村客运站,构建农村客运网络,实现农村客运网络化目标,不仅是完善整个道路运输体系和优化运输资源配置的基础,而且是谋求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在“量”上和“质”上的提升,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改善农村露天候车,甚至风雨无避,或者“以路代场”、“以车代站”等候车条件,满足广大农民对客运站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进行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可操作性和人本性等特点的农村客运站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农村乡镇之间建立功能明确、层次分明,并与公路运输枢纽有机结合的农村客运站网络,不仅体现政府“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而且对于提高道路交通产业整体素质和社会经济效益,实现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布局与结构合理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在分析农村经济、新农村规划与建设理论的基础上,从交通部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目标出发,结合现有的枢纽规划理论与实践,对农村客运站规划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农村道路旅客运输特征为切入点,分析了农村客运站发展趋势,提出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农村客运站需求预测方法;在研究农村客运站布局原则和技术条件等理论基础上,采用基于AHP的节点重要度排序方法,结合聚类分析,提出农村客运站分层布局方法;在研究农村客运站布局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化描述的基础上,应用Fuzzy隶属度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农村客运站布局方案进行评价和选优;探讨了农村客运站投资与运营模式,并结合实践。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农村客运站的规划与建设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曹锦文[10]2011年在《公路货运景气指数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期随着公路交通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越发重要,各行业对公路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公路交通运输行业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日益显着,“跳出交通看交通”分析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中存在诸多问题,现行行业管理法规、规章,在保证行业统计和经济运行分析规范开展方面,存在条款含糊、力度不够、可操作性差的问题;经济分析的动态性指标、综合性指标少,指标的时效性差,不能完全满足行业分析、决策的需要。导致了道路运输经济分析反映的信息单一,深度不够,时效性差,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监测和预测效果不佳等问题。公路货运景气指数系统隶属于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公路货运行业分析是道路运输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公路货运业的景气状况与宏观经济、重要产业密切联系。编制公路货运景气指数,能够综合反映公路货运的生产量、成本、运输企业景气等信息,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公路货运市场的景气状况。货运景气指数具有及时性和动态性的特征,能够为市场主体提供所需信息。利用货运景气指数开展经济分析,能够很好的发现货运市场的波动规律,货运市场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货运景气指数系统的编制和分析,实质上是对道路运输经济分析系统的完善和深化。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首先定义了公路货运景气指数的概念,论述了公路货运景气指数系统和景气指标体系。然后阐述了公路货运景气指标的经济理论;提出公路货运景气指数与宏观经济的内在联系理论;论述了公路货运景气指数系统的信息价值。本文基础理论部分是论文的理论核心,后文各章将对这些理论进行论证。在景气指数的编制内容中,以公路货运量和周转量为基准指标,利用K-L信息量模型和图形对比法确定景气指标组,建立公路货运景气指标体系。依照景气指标组评分系统,给予每个景气指标评分并赋予权重。作为本文的创新点,采用美国商务部的扩散指数、合成指数编制理论,编制公路货运景气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建立公路货运景气指数系统。在公路货运景气指数波动的经济分析中,以公路货运景气指数为分析对象,以宏观经济波动为动因,对景气指数的波动性进行经济分析,公路货运景气指数的波动性具有总体特征表现为波动平稳,扩张幅度大于收缩幅度,总的波动趋势与宏观经济波动是一致的。作为本文的创新点,通过建立公路货运景气指数与GDP增长率的ARIMA模型,定量验证了公路货运景气指数的波动先行于宏观经济波动,利用公路货运景气指数能够预测短期和长期的GDP增长率。分析了公路货运景气指数具有先行性的内在机理,论证了公路货运景气指数与宏观经济的内在联系理论。在公路货运景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利用西方经济学成本函数理论研究一致指标(公路运价和燃油成本)对公路货运业利润的影响,发现公路货运业近几年利润水平逐年下降。作为本文的创新点,建立公路货运景气指数与先行指标(国房景气指数、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的VAR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四个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房地产业对公路货运影响最为显着;长期看装备制造业对公路货运业影响最为深刻;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短期能够刺激公路货运景气的提升,但是长期看引起的通货膨胀对公路货运景气产生不利影响,房地产对公路货运业也存在类似的影响;而作为实体经济的制造业总是对公路货运业产生正面影响,而且其强大的产业关联性,使得制造业对公路货运景气影响最为显着。该部分内容论证了公路货运景气指标经济理论中,一致指标和先行指标与公路货运景气的关系理论。为了保证公路货运景气指数系统的编制和不断更新,建立针对公路运输统计制度的机构保障、指标体系保障、数据采集保障机制。论文研究对于建立完整的公路运输景气指数系统,推动道路运输经济分析工作的发展深化,促进行业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区域道路运输需求预测问题研究[D]. 杨敏英. 长安大学. 2008
[2]. 道路运输预测理论研究[D]. 汪忠. 长安大学. 2002
[3]. 货物运输需求调查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D]. 刘亚男. 长安大学. 2010
[4]. 吉林省道路运输定量预测模型及发展策略研究[D]. 杨志发. 吉林大学. 2004
[5]. 新疆兵团城市道路运输需求预测研究[D]. 马雯. 新疆农业大学. 2013
[6]. 道路运输信息系统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与应用[D]. 郑晓峰.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7]. 高速公路运输服务体系配置研究[D]. 王志强. 长安大学. 2006
[8]. 黑龙江省道路货运运力结构优化研究[D]. 王娜. 东北林业大学. 2006
[9]. 农村客运站规划理论与实践[D]. 赫志伟. 长安大学. 2007
[10]. 公路货运景气指数系统研究[D]. 曹锦文. 长安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