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集成研究现状及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及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正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组织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集成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对于消除组织界面的知识冲突,提升用户知识服务价值,最终构建组织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知识集成实践广泛而深入的发展,知识集成理论研究因其对实践的重要意义而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而明确知识集成理论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对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借鉴意义,对于丰富和完善知识管理理论和集成理论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1 知识集成主要研究内容综述及分析
1.1 知识集成内涵
知识集成概念的首次完整表述是Henderson和Clark从产品开发的角度提出组织的两种知识:组分知识(component knowledge)和建构知识(architectural knowledge)[1]。组分知识是指在某一产业内部已经存在但在产业外部常常不为人们所知的知识,而建构知识是指组织通过组合或整合不同类型的组分知识所形成的具有新结构的知识。他们认为组分知识的结构是受到外部市场的需求拉动,常常是问题导向,在特定的解决方案中,会产生建构知识,这个过程就是知识集成。随后,Clark和Iansiti进一步延展了知识集成的概念,认为组织的知识集成包括市场不确定环境下的客户知识集成和技术不确定环境下的技术知识集成,并把知识集成区分为企业外部集成和内部集成来描述企业能力的形成[2]。Kugut和Zander认为知识集成是“对既有知识的新组合”以及“运用未开发的潜在知识”[3]。Inkpen把知识集成定义为“知识的联结”(knowledge connection),即个人与组织间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促进知识的分享与沟通,并使个人知识转变为组织知识[4]。王娟茹等认为知识集成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实施再建构,使单一知识、零散知识、已有知识、新获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经过综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实现“1+1>2”的效果。知识集成过程输入的是分散的专业知识,输出的是具体的、系统性的知识,通过集成把分散的专业知识整合成统一的、连贯形式的知识[5]。Teese从组织能力的角度认为知识集成是组织的基本职能和组织能力的本质,从而把知识集成提高到组织的战略层面[6]。沈群红等把知识集成定义为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识别、利用和提升,促进不同主体维度上知识的彼此互动并产生新知识的能力。
从知识集成概念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知识集成越来越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上述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知识集成的概念,但这些定义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定义缺少对知识集成目的、手段和本质的描述,主要局限在知识与知识集成表述。基于此,笔者认为知识集成是指通过对不同层次的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人、知识与过程的整合,实现知识创新,最终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动态过程。
分析知识集成定义,知识集成包含以下几方面特征:
(1)知识集成具有多维度的层次性。Nonka认为知识集成在两个维度上展开:一个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间的集成,另一个是个人知识、群体知识、组织知识和多组织知识间的集成[7]。Grant把知识集成划分为专业知识、跨专业知识、功能知识、跨功能知识集成四个层次,在这四个层次中知识集成的范围依次扩大[8]。Volberda把企业知识划分为位于组织底层的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和位于顶层的建构知识(architectural knowledge),知识集成就是将个人知识演变为建构知识[9]。
(2)知识集成强调知识要素与实践要素的集成。知识集成不仅仅是思维领域内认知能力上的集成,更注重知识与实践的集成,知识与业务流程的集成。不管是组分知识到建构知识的集成,个人知识到组织知识的集成,还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集成,组织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的集成都离不开知识要素与实践要素的集成,都是认识中的实践整合,实践中的认识整合,把知识作为对象的本质而融入业务。
(3)知识集成在本质上是知识创新的复杂动态过程。知识集成不仅需要挖掘组织内部和外部各种相关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关系,还需要注重知识与人、知识与过程间的动态联系,实现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人、知识与过程的综合集成。知识集成过程的核心强调集成主体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发挥,是一个复杂的组织过程、技术过程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是一个知识创新的动态过程。
(4)知识集成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组织核心竞争力。能力学派认为集成知识是“组织中丰富的积累性学识”[10],资源学派认为集成知识是“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11],两者都强调了知识集成在构建组织竞争优势中的重要作用。
1.2 知识集成模式
由于知识集成具有多维度的层次性特征,因此,根据知识集成的不同的维度和层次,知识集成也相应地具有多种模式,目前研究主要提出了知识集成的三种模式:
(1)知识集成SECI模式: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企业中的知识分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集成有四种不同的模式:隐性知识之间的集成(社会化,Socialization),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集成(外部化,Externalization),显性知识之间的集成(组合化,Combination),显性知识隐性化的集成(内部化,Internalization),即知识集成的SECI模式[12]。
(2)知识集成ITOI模式:从本体论的角度看,知识集成可以看作个体知识(Individual knowledge)、团队知识(Team knowledge)、组织知识(Organization knowledge)和组织间知识(Inter organization knowledge)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的集成,即知识集成的ITOI模式[13]。
(3)知识集成三维模式:从知识范围的角度,知识可划分为组织内部知识和组织外部知识。组织内外部知识在个体、团队、组织和组织间不同层面的集成,结合知识集成的认识论和本体论角度,形成知识集成的三维模式[14]。
分析上述三种知识集成模式,主要是根据对知识的不同角度划分而得出的知识集成模式。笔者认为知识集成模式应该是一个多维度和多层次的集成模式体系;而不仅仅是从对知识这单一角度的划分而得出的集成模式。知识集成模式还可以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知识集成手段(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人、知识与过程)的角度、知识集成效果等角度总结出知识集成的不同模式,从而根据不同的知识集成目标、集成能力、组织能力、文化制度环境选择不同的知识集成模式,更好地指导多样化的知识集成与管理实践。
1.3 知识集成机制
1.3.1 影响知识集成的因素
知识集成的实现首先取决于组织的知识集成能力。知识集成(整合)能力指的是组织对内部和外部不同类型知识有效的识别、利用和提升的能力,也是组织促进不同主体维度上知识彼此互动、产生新知识的能力[15]。与知识集成概念相对应的是知识元素,知识集成是知识元素成为结构化的、有市场价值的组织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来的解决知识整合问题的绩效,就是组织知识集成能力。集成的广度、深度和有效性等可以标志某一组织的知识集成水平,而知识集成水平是知识集成能力的外在表现。
组织知识吸收能力是知识集成能力的重要基础。知识吸收能力是“识别新的外部知识的价值,吸收它们,并将其用于商业目的”的能力[16]。组织的吸收能力建立在个人吸收能力的基础上,但并非个人吸收能力的简单加和,它一方面依赖于组织与外部环境以及部门之间的交流,同时与企业专业知识的性质和分布有关。
冯进路等从知识的维度认为影响知识集成因素包括知识的价值、知识的模糊程度、知识的复杂程度、知识的系统程度等,强调“共同知识”在知识集成中发挥交流语言、符号和共同的理解等的重要作用[17]。常荔等从集成主体维度认为影响知识集成的因素有知识主体找寻知识的能力、知识主体获取知识的动力、知识主体的知识集成能力、相对位势的大小等[18]。王娟茹等从集成环境维度认为组织知识愿景、意志自由、信息冗余、创造混乱和必不可少的变化是知识集成的最重要条件[19]。
知识集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影响知识集成的因素也必然具有复杂性和多维度性。总体来看,影响知识集成的因素主要包括知识集成能力维度、知识维度、知识及业务流程维度、组织及其知识集成战略维度、知识集成组织结构维度、知识集成制度文化维度和知识集成技术维度等。
1.3.2 知识集成的实现方法
知识集成强调知识与业务流程的集成,岳昆等从流程的角度提出知识对象的集成方法。知识对象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对这些知识源中的知识以基于对象的方式进行封装。知识对象的功能包括:提供了与用户进行交互的界面,帮助用户获取知识以解决相关问题,与其它的知识源系统进行通信和交互,提供知识对象自身的添加、修改、删除等维护功能[20]。
Tiwana和Amrit B从集成文化环境的角度提出知识集成方法主要表现在强化团队关系资产,包括团队内部和外部相互协作形成的互惠、信任和团队力量、创造学习型文化和加强知识吸收能力三个方面[21]。
陈劲从战略集成的角度提出实现知识集成的主要措施是要加强战略集成,提升“T”型人才充足度、技术文档充足度、技术文档使用程度、项目正式研讨的每月频度、非正式研讨的种类等,并提出组织集成是落实知识集成的关键,包括进行跨职能的充分交流和沟通协作的内部组织集成(网络型组织)、加强和用户及供应商等外部组织的集成(知识联盟)[22]。
王如富和徐金发从组织集成的角度提出了按流程构建的组织运行模式,认为其有利于知识界面的联结与融合,促进知识交流和知识集成[23]。高巍和倪文斌研究了学习型组织促进知识集成的方法[24]。Alavi M和Tiwana A提出了虚拟团队组织实现知识集成的方法[25]。
陈力和鲁若愚从技术视角提出建立知识集成的系统支持平台和重视知识挖掘的信息技术实现知识集成[26]。
知识集成机制是组织知识集成成败的关键所在。上述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各种知识集成方法,主要有流程角度、能力角度、文化角度、组织角度、技术角度及综合视角等。知识集成机制是根据影响知识集成的多维度因素,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实现知识集成的方法体系,主要包括流程方法、文化方法、组织方法和技术方法等。一般来说,组织应该从多角度综合运用各种知识集成方法,实现知识集成创新。另一方面,组织应根据知识集成动因、组织知识特点的不同选择组织合适的知识集成核心机制。
2 知识集成研究现状评析
(1)知识集成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呈现出多角度、多领域的特征和趋势。从现有知识集成的研究视角来看,知识集成研究呈现出技术视角、组织视角、流程视角、文化视角、能力视角及综合视角等多角度的特征,其中从信息技术的视角研究知识集成是目前研究的主体内容,包括知识集成平台和工具的研究、知识集成系统的研究及知识集成技术方法的研究,而其他视角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从现有知识集成的研究领域看,知识集成在教育管理、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企业、学习型组织、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数字图书馆等各领域都有应用研究。
(2)从知识集成的研究动因来看,学者逐步认识到知识集成对组织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知识集成研究首先是作为产品开发创新的策略、作为克服组织系统管理界面障碍的重要方式、作为提升用户服务价值的重要手段进行研究的。随后,知识集成提升到了构建和发展组织能力的战略高度进行研究。Teece认为面对剧烈变化的环境,组织“整合、构建和重构企业内部和外部能力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动态能力日益重要,而组织动态能力是以知识集成为基础的,因为组织动态能力就是“寻求可以整合现有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一致性框架”。知识集成也是构建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3)从知识集成的对象来看,现有研究主要是对知识与知识集成的研究,知识与业务过程集成、知识与人集成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现有知识与知识集成的研究主要是对知识内容与形式集成方法研究,而缺乏基于情境的背景(元)知识集成方法研究。知识与业务过程集成是知识集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知识管理是业务过程管理的重要方法;知识与业务过程集成是实施知识管理的本质驱动因素;知识与业务过程集成不能自发实现,有必要对知识与业务过程集成进行研究[27];知识集成具有知识要素与实践要素集成的显著特征。人是知识最重要的载体——人不仅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显性知识,而且是隐性知识的惟一载体;人及其实践活动是知识惟一的来源;组织中大量的技巧、经验、价值等隐性知识不能脱离具体人员而独立存在。因此,知识与人的集成也是知识集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4)从知识集成的研究内容来看,现有研究主要是对知识集成概念、模式和方法机制的研究,而对知识集成战略、知识集成价值实现、知识集成效益评估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知识集成战略是知识集成目标及实现方法的统一体。知识集成战略要考虑与组织战略的集成、明确知识集成的需求与目标、识别和确定需要集成的知识及范围、选择适合组织特点的知识集成模式和机制、实施知识集成的具体过程、知识集成的效益评估等因素。知识集成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改善企业知识结构来改变知识的运用方式,提高知识效能,最大化地实现知识中所蕴涵的价值。因此,知识集成价值的实现是知识集成的关键和核心问题。现有知识集成价值的研究主要是对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组织知识产权价值的研究,而如何通过知识集成使知识与产品和服务价值链紧密结合,为业务流程和用户提供知识集成服务,从而实现对组织发展更具战略意义的隐性知识价值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知识集成效益评估是知识集成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知识集成活动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讨知识集成效益评估体系的建立是知识集成研究的重要课题。
(5)从知识集成创新的角度看,知识集成创新与组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知识集成创新无疑是组织创新的基础,加强知识集成创新如何跟组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相互促进的研究,对于发展知识集成创新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6)从知识与信息关系角度看,知识集成与信息集成关系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信息集成是知识集成的基础,但组织仅有信息集成是不够的,知识集成是信息集成的发展和目标,信息集成与知识集成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知识集成能削弱信息的相互冲突[28],保证信息集成的语义一致性[29];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的各种知识集成平台和工具,可以促进知识集成的发展。在解决组织复杂问题时,知识集成与信息集成都是不可缺少的[30]。
(7)总体来看,知识集成研究还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知识集成实践的发展,跟知识集成的重要性也是不相对称的。随着全球知识集成过程表现为获得知识和支持边界渗透,为取得共同理解而突破各种范式,为创造新的组织知识和程序而重构组织记忆[31],知识集成的研究范围更为广泛,意义和内涵更为深刻,形式也更为复杂多样。知识集成实践的发展也为知识集成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与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