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大疱病的治疗体会1例论文_王春青1,李平海2

糖尿病性大疱病的治疗体会1例论文_王春青1,李平海2

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山东青岛 266071 2.北航门诊部 山东青岛 266011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可损伤多个组织、器官,产生多种并发症。糖尿病性大疱病是其皮肤病变中相对发病率较低的一种病变,文献报道不多。糖尿病性大疱发病多突然,无明显诱因及临床症状,不易发现,泡壁菲薄透明,张力高,内含透明浆液,无炎性红晕,好发于趾、指远端,手背、足背,其次发生于胸部腹部,大小及形态各异,可常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同时发生[1],一般经过数周可以自愈,但在皮上遗留有色素沉着,不易与烫伤鉴别。它的发生和糖尿病的皮肤神经营养障碍密切相关[2]。这种大疱病往往发生在糖尿病病程长、全身状况差且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身上,所以患者的预后差,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关键词】 糖尿病性大疱;皮肤病变

我院收治的1例糖尿病性大疱病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8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3年,诊断为脑出血来我院行康复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10余年。入院1个月左右,无意中发现双手掌各有一约1.0cm×1.5cm大小水疱和双足背各有一2.0cm×3.0 cm大小水疱,周围皮肤无红肿等炎症表现,疱壁紧张,表面光亮,内有透明状液体,追问病史无烫伤等原因。查尿糖(++),空腹血糖8.6 mmol/L,诊断为糖尿病性大疱病。给予积极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并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保持局部皮肤的干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避免皮肤的擦破,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在水疱及周围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抽液,局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软膏,并局部覆盖无菌敷料(胰岛素8单位+生理盐水10ml),每日换药2次,3天后基本无渗液,改为每日换药1次,共治疗9天,创面干洁,终止换药。换药期间,抬高患肢并制动,待大疱愈合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外力对皮肤的碰伤、擦伤。20天后,局部略见色素沉着,无瘢痕遗留。

2 讨论

2.1发病机制 糖尿病性大疱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糖尿病的 微血管病变是本病发病的基本因素[2]。此外,还可能与机械损伤、暴露于紫外线、免疫介导的血管炎及肾衰竭引起的钙镁水平改变导致表皮与真皮外伤性分离等因素有关 [3]。

2.2治疗方法 糖尿病性大疱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尤为重要,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高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局部或全身性的抗感染治疗,保持局部干燥。密切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6~8 mmol/L,血糖值的增高会直接影响皮肤创面的愈合,易使皮肤感染,根据血糖值调整药物剂量,尽可能将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范围内。患者水疱抽液后,渗液多,导致蛋白质、维生素大量丢失,机体的消耗可造成营养失调,降低免疫力,会延长皮肤的愈合。 因此,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控制总热量,少量多餐,嘱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糖尿病饮食,诸如鸡蛋、黑鱼汤、蛋白粉类等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型饮料。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有目的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性大疱病的健康教育。运动是糖尿病治疗方式的一个重要部分。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照射,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内分泌代谢疾病鉴别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316-320.

[2] 许曼音.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27.

[3] 蒋国彦.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10-312.

论文作者:王春青1,李平海2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  ;  ;  ;  ;  ;  ;  ;  

糖尿病性大疱病的治疗体会1例论文_王春青1,李平海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