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民社会在当代现代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当代论文,市民论文,作用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D899.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18(2004)04-0054-06
在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随着政治、经济领域改革的深化和拓展,出现了社会自 主领域扩大、个体主体自由度增大、生活方式非政治化、文化世俗化等问题,国家对社 会全面控制的局面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权力要素流入社会,国家与社会一元化的结构正 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市民社会正在生长、发育和崛起。探索当 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就显的尤为紧 迫和重要,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一
当前,现代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而在中国,人们一直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地探索 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其中,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就是这种探索的一个表现。虽然到目 前为止,不同学者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存在着诸多差异,但众说纷纭的理论阐释中,仍有 共同认识:其一,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与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其二,市民 社会是国家控制之外的生活领域,是一种存在于家庭与地域之外,有别于国家又独立于 国家的公共空间。在这一空间领域内,市民社会自主地开展活动,满足着追求物质利益 和进行交往的需求。国家原则上不干预市民社会的活动,只是通过法律等手段为其活动 创造条件,保障其有必要的秩序和协调;其三,市民社会的活动主体是个人和团体。在 政治社会中,活动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是公共权力的化身,体现着公共利益。而市民社 会本身是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而非政治的,其活动是私人性质的;其四,契约是市 民社会的运作形式。政治国家通过权力的分配与行使来协调各种关系,并以带强制性的 权威或法律维护公共秩序和利益,规范政治行为。市民社会则推崇自愿、自主,遵循社 会交往的契约规则。契约规定着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市民社会成员的行为,确保社 会成员承担的义务和实现承诺,市民社会成员经济活动的独立自主性以及相互间的平等 关系是契约化的基础。
从产生上看,市民社会最早是与政治国家重合的,导致二者分离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的产生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出现,打破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高度控制,使得市场 主体能够按自由竞争和优胜劣汰原则进行物质生产、交换、消费等活动,经济活动成为 在政治领域之外的纯经济活动。不仅如此,市场经济还通过明晰自由的产权制度安排来 肯定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划定了国家权力的最后边界,为个人利益和个人自由发展 提供了法律保障,从而使社会成员能够获得一个自由自主、充满活力的生存空间。这种 不受国家控制的私人生活领域,构成了市民社会的基础和核心。可以说,市民社会是市 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1978年以后,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客观上为我国市民社会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可 能性和前提条件。如上所述,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 就一定会催生出市民社会来。虽然真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在转型时期的中国还远未形成 ,但它的某些结构性要素、价值观和原则已经初步显现,相对独立的社会自治领域、社 会团体、非行政化的盈利性组织已经出现,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明 晰起来。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的市民社会正在发展中,并且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 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自秦汉开始就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极度缺乏民主和自治传统,国家权力具有一种不受限制的特征,有一种人人在思考和行 动时往往不自觉地以国家为最高价值和利益导向,将国家地位摆的很高的思想传统。国 家被看做是具有高度智能的实体,它可以处理好各项事务,不需要一套相应的制约系统 的存在。因此,一直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是一元的、同质的,家国统一,没有社会与国家 之分。所以,中国市民社会发育和成长虽然也有社会发展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国家政 策有意扶持的产物。从实质上讲,中国市民社会的产生过程就是国家分散与转移对社会 资源的控制、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把原本属于社会的权力逐步还给社会的 过程,因此中国市民社会是自上而来的,是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推行社会 现代化的结果。中国市民社会的这种特殊进程,决定了国家在这一进程中的控导作用。 这使得市民社会对国家的依赖性较大,其存在与发挥作用往往要借助于政府的权威与权 力,因而也较脆弱。加之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天然地保持着一种与国家的亲密关 系,所以社会与国家之间虽有冲突和矛盾,但总的说来关系良好,其与国家的对抗和对 立较为有限,这为市民社会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
一般认为,现代化开始于17-18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19 世纪扩展到欧洲大部分地区和北美地区,到了20世纪50-60年代成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 潮流。促使西方现代化启动的因素是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市民社会。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西方市民社会,是二战以后绝大部分西方国家经济上完 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政治上完善代议民主制之后才确立的,这同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基 本实现大体一致。[1]现代化过程恰好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发展及市民社会在历 史上的崛起和成熟相伴随。可见,市民社会与现代化有着天然的渊源关系。
在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学术界基本上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驱动社会现代化的动力 是综合的、多元的,是多种力量联合驱动的结果。市民社会作为与国家相对的、既不同 于经济系统又不同于政治系统或文化系统的现代整体社会的一个独立功能系统,在中国 现代化发展中也必然有自己的独特作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 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指标。而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的总体发展,它不仅是社会结 构的转型,而且也是社会内在构成要素的质的转变。总的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基本构成要素至少应该有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人的现代化等。中国市民社会在推 动这些现代化基本构成要素的发展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中国市民社会是建立民主政治的基础和动力
中国现代化的终极目标之一乃是要实现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标志很多,但核心 标志是建立民主政治。从实践角度看,政治改革一直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难点。根据历 史经验,政治改革要获得长久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必须从经济和社会中寻求支撑点。 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了它天然地排斥专制政治,要求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但是,市 场经济虽然提出了政治发展的要求,但本身却不能实现它。因为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政治 发展,从根本上讲是要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把公共权力的产生、运行纳入民主化、 法制化轨道。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社会具有发达的自组织体系和自我整合的能力 ,能够有效制约公共权力的扩张和违规运行。现代国家政治发展的规律表明,市民社会 是联结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中介,市民社会的强大、繁荣和成熟,政治上表达保持其 利益的欲望和要求才能把市场经济对政治发展的要求转化为现实。[2]因而,有学者指 出,中国现代化“真正的和根本的要害,在于国家与社会二者之间没有形成适宜于现代 化发展的良性结构,确切地说,在于社会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治的结构性领域。” [3]因此,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路径选择上必须考虑自下而上的中国市民社会的参与。
首先,中国市民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为政治法制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以个人 权力为核心的社会生活领域比较而言总是脆弱的,所以需要国家保护,由此决定了国家 的主要功能就是制订普遍性的行为规则、提供法律保障,以及当社会出现自身无法解决 的矛盾和冲突时以公共权力的角色进行仲裁。但国家又是个人权利最可能和最危险的侵 害者。”[4]所以,只有对国家行动的范围进行合理界定,才能真正保障我国市民社会 的独立自主。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使国家权力的边界和职责得以明确,而且还 创设了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法制就是对政治国家与市民社 会边界的权威界定。与此同时,市民社会的中介组织和多元利益集团由于自身经济实力 的增强和社会影响的扩大,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政治利益,对国家的立 法、政策制定和法律执行等形成强大的政治参与能量和民主监督的压力,使公共权力的 运行真正落实到法制化的层面上来。
其次,中国市民社会作为独立于国家的自主性力量,是政治民主化的强大动力。中国 历史上一直是小农经济占主要地位,与其相伴随的封建文化牢固地内化在社会大众的心 理深层,使得政治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十分困难。中国市民社会的文化系统将市场主 体的自由平等意识提升为民主型政治文化,并使之成为社会普遍的精神和大众生活习惯 。这种政治文化熏陶,培育了理性的社会大众。他们必将要求把公共权力的占有和使用 建立在人民同意、监督的基础上,由此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最后,中国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有利于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结构,真正实 现民主政治。在传统的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化社会中,几乎所有的领域都是政治领域, 事无巨细,均是政治问题,均诉诸政治解决,政治系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于是,就不 可能不搞集权,不可能不搞专制,这样不仅难以防止权力被滥用,政治结构中也不会具 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高效率、专业化的政治和行政功能。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 促进了政治结构的分化和调整,国家权力从广泛的社会领域中撤出,把社会的权力还给 社会,政府不再控制那些管不到、管不了和管不好的事情,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权力中心 逐渐分散为大量相对独立自主的权力中心,使得民众参与经济及社会事务的管理成为可 能。这样,那些该由国家来管的事情才能管出效率和水平。在当代中国政治结构的调整 中,政府职能转换和政府机构改革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是极好证明。再者,民主的 实质就是人民的统治,而人民的统治是通过政府代替人民行使权力表现出来的,因而从 现实性和操作性而言,民主的意义就是人民对政府行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这种监督和 制约只有在市民社会的力量足够强大时才可以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如果国家的力量过于 强大而市民社会的力量极其弱小或市民社会根本不存在,那么,所谓人民对政府的监督 和制约就无异于一句空话。因此,只有市民社会与国家分离,市民社会不断发展和壮大 ,才能防止国家权力滥用,也才能对国家权力的非法干预和法外要求进行抵制和拒绝, 由此提高政治体系的功能并有效防止权力运行的失控。
可见,民主政治的最终实现和正常运行有赖于国家以外的社会的支持。一个强有力的 市民社会,能给经济主体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自由空间,弥补国家能力不足,控制和监 督政府的行为,防止国家职能的过分膨胀对人权的侵害,防止国家政权操纵在少部分人 手里,真正形成社会的自我整合机制并有效防止公共权威向专制倒退,把市场经济对政 治发展的要求转化为现实,实现政治的民主化。所以,民主政治如果没有市民社会作为 基石,没有以多元利益组织为基础的公众参与作为其结构性安排之一,是不可能实现的 。
市民社会政治民主化中的作用在当今中国已不再是理论上的抽象或逻辑上的推演。197 8年以后,中国市民社会的迅速发展,新兴的多元利益集团不断出现,其在实践层面上 的作用已初露端倪。俞可平在《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对治理的意义》一文中指出,民 间社团和组织已经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来参与政府决策,争取和保护自身利益和权力,监 督政府行为。如各级商会、社会团体积极介入立法政策的制定,代表所在的组织或行业 向决策部门反映问题、提出要求,促使权力机关制定相应的政策或措施。当政府政策损 害其成员的利益时,代表其成员向有关部门进行交涉;还有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尤其 是主要由知识分子构成的民间团体,试图干预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影响国家的政治和 经济改革政策的制定。而一些党政机关在制定或实施某些政策时,通常也会向相关的民 间组织进行政策咨询,听取其意见,对政策做出修改或调整;许多的专业社团应决策机 关的请求,就某些专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发表意见,承担起政府智囊的角色,为政府决 策提供咨询和参谋,从而对政府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第二,在促进经济市场化方面,市民社会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考察历史不难发现,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经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市民 社会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紧密关系。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 必然结果,而市民社会一经产生,就会在自身的生存发展中不断地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全 和发展。我们知道,市场经济要想顺利、健康发展,必需一个自由、平等、竞争、开放 的社会秩序。为此,就要对社会及个人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控制和限制,使人们在进行生 产、交换以及一切社会活动中既能享受到必要的自由、平等权利,又都遵循一定的行为 规范,承担一定的义务,服从各种社会制约。这种控制和限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渠道以 不同方式来实施,其中如下两条渠道同样重要:一是政府机关、法院、军队和警察机构 等体现国家政治权力的部门(政治国家);另一是由作为独立主体的个体形成的各种社会 组织。后者属于处在国家及政治权威领域与纯个人生活之间的广泛社会关系(首先是经 济关系)领域,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市民社会”所属的领域。[5]这就是说,为了使市场 经济体制得以正常运作,必须有与之相应的“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虽然二者作 用的范围、方式和职能都有所不同,但在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上是相辅相成的。即 “政治国家”通过政治的、法律的等手段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但它所能统摄的主要是 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某些领域,而不可能是全部社会生活,它必须给予作为商品所有者的 个体以自由活动的必要空间。在这一空间中,市场主体能够自由地行使选择权和决定权 ,与其他主体进行平等竞争。否则,市场经济体系就根本无法存在。而这一空间大体上 正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民社会”的活动范围。在市民社会中,由于产权的明晰、 多元化,以及大量的存在社团组织,使经济主体能够充分施展才华,挖掘自身潜能,从 而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市民社会成员经济地位的独立性和经济行为的自主性 ,内在地规定了市民社会是一个高度自治的自组织社会,它能够为市场经济提供最富有 活力的制度安排,创造良好的市场契约环境,并培育市民社会成员的自治能力,使经济 主体能自觉地按契约性法规进行自我管理,履行自己应尽的经济义务。市民社会的这种 理性化、法制化的自我调节机制,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此外,市民社会承 认追求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并通过传媒将其塑造为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这种 个体本位的价值观要求必须以不损害他人和公共利益为前提。这样,市民社会成员在经 济交往和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就培养了宽容、合作、诚信、权利、义务和公平竞争等 品质,弥补了市场活动中的伦理缺陷,对于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所 以,市民社会就成为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具体到中国,就当下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市民社会发展的状况来看,中国的市场经 济已初步建立起来,市民社会已在蓬勃发展之中,经济现代化的问题已经初步得到正确 解决。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政府自觉地从一部分社会经济领域中退出,将 大量的经济活动权利还给社会,如放权让利、微观搞活、营建体制外空间、重新配置资 源、鼓励和推动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等,改革的这一向度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了自主空 间,市民社会开始承担在经济领域培育市场,发展经济机制等任务,减少了许多市场经 济发展中的阻力。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经济改革也在另一向度上展开,即社会自下而 上地推动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在国家政府活动之外,社会成员自发或自愿的创新活动形 成了各种新的结构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如农村经济改革中,农民自主发起的土地承包 ,个体经济协会、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组织的出现并积极展开活动等,这 些极大地推进了市场经济的进程。[6]另外,国家制定的许多经济改革举措及政策,通 过市民社会的经济团体发挥桥梁联结作用才真正地得以贯彻实施,从这个角度讲,中国 经济现代化在其发展之初就已经渗入了社会参与和社会推动的因素,这种因素的作用必 然会随着经济现代化的日益深入而加大。
第三,市民社会可以更好地保障个体利益,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中国现代化是一个全面总体性的系统工程,人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核心。从 现实性上说,人的现代化是人自身发展多个方面的总称,它包括人的日常生活、道德伦 理、人格发展、社会生活状况和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总体进步,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的前提条件。
在1978年以前,由于国家对资源的高度垄断,导致了人们对国家的高度依赖性,每个 人的社会地位、职业、收入乃至住房、婚姻,无不与政治化社会中的各个部件(单位、 生产队、街道)紧密相关,而这些部件本身的行政等级、领导人的升迁与权力地位又由 国家所决定。由于这种依赖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个人的利益及发展 、行为与价值的选择受到极大的制约,导致人格和心理扭曲。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社 会尤其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控制范围开始缩小;在仍然 保持控制的领域中,国家的控制力度在减弱,控制的方式在变化。此外,控制手段的规 范化在加强。这种变化造成了人的自由活动空间的出现和不断扩大。这种自由空间的形 成是导致国家与社会之间出现了结构分化的最重要前提之一。而以产权的多元化和经济 运作市场化为基本内容的经济体制发展则直接促使了一个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的形成 。这意味着社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提供资源和机会的源泉,这些源泉和机会的提供和 交换,主要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对国家的依附性明显降低。[7]
由于社会中自由流动资源的出现,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的形成,国家与社会间的结构 分化已经开始。随着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与社会间的结构分化还 会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社会结构的分化是现代化的客观内容之一,而分化 的程度又是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之一。社会结构的分化意味着社会分工有了发展,社会流 动有了可能,职业选择的自由得到认可,利益的调整得以实施。这也说明,个人可以从 国家的控制和原有的社会关系中摆脱出来,有了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和更多发展的机会 。人们不仅可以凭个人努力获得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决 定自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人的利益、地位和尊严得到空前的肯定和保障,人可以 在各个方面得到综合发展,使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市民社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 如果没有市民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现代化建设会缺乏坚实的根基和强大的后续力。 国家只有动员包括市民社会在内的所有社会资源齐心协力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才可能加 速现代化的步伐,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主要是从正面 对市民社会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只有十分健全和发达的市民社会,才能在上述各个方面 比较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国家在宏观层面上的 调控仍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属于后发国家,现代化是自上而下的,因为 面对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以及外部资本和市场的巨大压力,中国的现代化不可能从容不 迫地进行,也没有时间等待社会内部力量的自发成熟,只能依靠政府充当现代化进程的 推进器。因而,国家的历史使命远未结束,保持国家的权威仍是走向现代化的前提性条 件之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市民社会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一套特定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的引导和保护,社会现代化的成果难以积累和发展。所以,国家 必须同时承认社会的作用,把那些本来应由社会处理的事务交还给社会,把那些事实证 明由社会管辖比由国家管辖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领域逐步让渡给社会,使社会能充分发 挥其作用,支持与协助国家,弥补国家力量的不足。这样,社会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自 主性社会,也才能发挥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可见,中国市民社会对现代化推 动作用的发挥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要受国家在这其中持如何态度的制约。市民 社会在中国现代化的征程中任重而道远,真正把市民社会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还有很 长的路要走。
收稿日期:2004-03-03
标签:市民社会论文; 政治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结构论文; 政治社会学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