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管理局第二高级中学 刘敏
语文就是一门充满美的基础学科,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老师那充满感情的朗读,那飘逸潇洒的板书,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充满美的世界。我们知道妈妈的审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美的感悟,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对美育的渗透会更多地影响学生对美的理解。因此,语文教学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努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提升美。
一、美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美育之于学生
如今绝大多数学生沉浸于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课后闲暇时间“低头族”更是随处可见。罗丹曾说过“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的孩子,他们的心灵被虚幻的网络世界充斥着,对周围的一切冷眼漠视。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美,可是那些应该发现美的眼睛呢?他们只盯住了虚拟的网络。面对这样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引导学生正确地分辨美与丑、是与非,具有重要意义。
(二)美育之于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要先用整洁干净的外表装扮自己,再用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加强自己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才能和学生一起徜徉在美育的海洋中。
二、在课堂中实践美育
(一)挖掘“美”的素材
语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在语文课本中,你能发现各种生活中的美。《荷塘月色》中朦胧婉约的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荷韵;《故都的秋》中那清、静、悲凉的北国之秋,那五幅美丽的秋之画面;《蜀道难》中“猿猱欲度愁攀援”的雄奇,这些或秀美、或凄凉、或美好、或壮丽的自然风光,引发学生深刻的美感体验。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狂放与洒脱,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操;陆游、辛弃疾那一心为国、忠贞爱国的豪情,这些无不展现着崇高美的生命价值;这些无不使学生在心灵上、思想上受到感染,或爱、或憎、或敬、或嘲,美与丑,是与非,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他们思考人生价值,探寻人性的美,塑造健康高尚的灵魂。
(二)引导学生鉴赏美与实践美
美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感悟美、提升美。因此,教师在充分挖掘课本的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使其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倾听中感知美
文学作品的美具有抽象性,完全用语言表达出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启发他们去感受其中的美。例如,在学习《赤壁赋》时,众所周知,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觉得比较枯燥。可是这是一篇多么美的散文赋啊,饱含了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怎能因为是文言文就放弃探讨它的美呢!因此我精心地设计了教学流程,首先播放了配乐朗诵,背景音乐是精心挑选的,遵循了课文的由喜到悲再到悲的感情脉络,学生很快被带入了情境当中。他们随着作者“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的喜而喜,随着“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悲而悲,身临其境的感受了作者的情怀,在音乐声中走进课文,感受这篇散文赋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2、朗读中感悟美
语文课的“味儿”在于朗读,在于将“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我觉得语文课可以通过“美读”,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经验,进而感悟作品美的意境。例如,学习《故都的秋》一课时,提前准备好了几个背景音乐,上课时我先和着音乐朗读了第一幅画面,接着让学生反复朗读剩下的四幅画面。和着音乐,学生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作者郁达夫笔下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可以说,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3、阅读中创造美
阅读是语文课堂内外都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在课堂上,引领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感悟欣赏课文中的美。在学习《鸿门宴》一课分析人物形象时,我觉得按照以往的方法分析有点失之偏颇,鸿门宴之前的项羽是什么样的,刘邦是怎样从一个小小的亭长成为现在的沛公?之后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失去了天下,刘邦是如何登上了帝位?思考之后,我决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开阔眼界,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学生们非常积极,他们阅读了大量的古文书籍,对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对那段历史也更有兴趣,也是意外收获。
在课外,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我的要求是“读书在精不在多”,一本好书我们可以反复诵读,仔细体会其中的美,并将自己喜欢的美词佳句摘抄在本子上。我认为,每个人的喜好是不同的,所以我并没有给学生统一必读篇目,而是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图书。这样三年下来,每个学生都积累了一个厚厚的本子,而且里面的内容各不相同,涉猎广泛。
4、写作中提升美
作文教学是实施语文美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如果学生能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自然、社会、人生之美,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合欢树》这课时,学生感动于作者和母亲的情感,于是我趁热打铁,布置了一篇作文--—《母亲与你的五岁、十岁、十五岁》。学生们写的非常好,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因叛逆惹母亲伤心的后悔遗憾之情。通过写作,学生们深刻体会了作者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之情,也更理解父母的不易。
美育教育的实施关键在“渗透”二字。教师那饱含鼓励的话语,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妙趣横生的教学方法,将美育渗透到课堂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总之,让语文课堂成为实践美育的绝佳处所,让美育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扬起风帆。
论文作者:刘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美育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项羽论文; 能力论文; 发现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