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高中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论文_彭建随

如何利用高中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论文_彭建随

摘要:道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基础教育关心的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新形势下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必须认真研究语文教材。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德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现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育要充分发挥新课程的独特优势。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利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中学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的讲解中应该注重道德和思想品质的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内涵。

一、在课文语言文字的教学中渗透德育

悠悠中华五千年,中国有着太多太多让人仰慕的东西,包括四大文明、文字等等,而汉字则是见证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有着无法比拟的神奇力量。鲁迅先生对汉字概括的 “三美”“音美以感耳,一也;形美以感目,二也;意美以感心,三也。”即可说明汉字的美丽所在。作为现在的中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只有懂得自己民族语言的精美,才能了解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深和源远流长。而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使学生懂得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本身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他们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必修一的 “梳理探究”部分《优美的汉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感受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在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中渗透德育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无论诗词、散文还是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优秀的篇章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特有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许多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警句。对于这些经久不衰的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名句警句,教师应该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例如,在屈原的名篇《离骚》中,就出现了不少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可以让学生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可以让学生体味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人生追求;“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可以让学生感受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高尚节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可以让学生理解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执着精神。在教学中,就这篇课文中的名句进行解析,对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无疑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章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容易理解背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教学中把它抽出来重点讲,从而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教学中渗透德育

《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能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新课标的语文教材选入了大量的优美课文,这就使朗读显得愈发重要。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朗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素质培养将会起到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朗读《沁园春·长沙》,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感悟一代伟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朗读《烛之武退秦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顾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朗读《小狗包弟》,可以让学生感悟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懂得“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朗读《劝学》,可以让学生领悟学习的意义、作用以及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朗读《定风波》,可以让学生感受词人淡定从容、豁达洒脱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朗读教材中的优秀篇章,通过有意识的朗读训练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带领学生打开传统美德的宝库,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四、在课文作者的讲解和课文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探究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的选择是很有针对性和教育性的。无论是课文的作者还是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会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面人生苦难且真正找到了解决办法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毛泽东赞誉“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具有民族英雄气概的作家朱自清;被评选为“200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也被誉为“20世纪中国人的良心”的文学大师的巴金。教师应在教学中就教材中涉及到的这些名家的生平事迹、主要经历以及形成的思想进行讲解,让他们人性中的熠熠光辉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样,作为课文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比如在文言文《苏武传》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文言知识,也要对苏武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地赏析。《苏武传》集中写了天汉元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的事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对苏武这一形象的分析,让学生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苏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

总之,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很多的优秀文章,这些文章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典范。我们在教学应该中有意识地加以挖掘,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季爱娟.从人文教育做起──中学语文德育教育内容新探[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2).

[2]杨 跃.论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创新[J].亚太教育,2014(3).

[3]邹志君.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4(6).

[4]杨 帆.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亚太教育,2015(35).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城县第一中学 065900)

论文作者:彭建随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如何利用高中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论文_彭建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