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m障碍赛技术对提高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论文

3000m障碍赛技术对提高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论文

3000m障碍赛技术对提高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

张健 李悦 首都体育学院

一、3000m障碍跑的起源

障碍跑这个项目在十九世纪中叶首先在英国出现,障碍跑的前身是越野跑。运动员在越野途中,要越过天然和人工设置的障碍(壕沟和栅栏)。1837年在英国列格比城的学校运动会上,首次举行了障碍跑比赛。随后这个项目逐渐在其他国家开展起来。第一次比赛是1864年在牛津大学举行。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且是两个距离的障碍跑—2500m和4000m。各障碍间的距离也长短不一(出处)。以后几届奥运会障碍跑比赛的距离,是在2500m到4000m之间,直到第七届奥运会才固定为3000m(田协)。目前,男子3000m障碍跑的世界纪录是7’53”63。第三届奥运会设立了2500m障碍跑。第四届奥运会将距离增加到3200m。第五、六届奥运会未设障碍跑比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今,随着非洲国家逐步摆脱殖民统治,由于非洲部分国家受当地环境的影响,非洲运动员逐步在中、长距离跑项目中显示出强劲的夺标势头,欧洲长期的优势受到了冲击。肯尼亚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障碍跑选手。打破了欧洲的垄断地位。尤其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肯尼亚选手几乎垄断了世界级比赛中3000m障碍跑的金牌。

二、3000m障碍跑的技术分析

(一)3000m障碍的项目特点

3000m障碍是中长跑与跨越障碍相结合的运动项目,是在速度的基础上正确跨越障碍和水池的综合耐力运动。女子3000m障碍跑专项技术特点是:运动员快速奔跑3000m全程的过程中要跨过28次高度为0.726m的障碍栏架和跳越7次长为3.66m的障碍水池。需要运动员在3000m障碍的比赛中,进行快速奔跑、过障碍栏架和跳越障碍水池等不同技术的频频转换。

(二)栏间节奏

3000m障碍跑栏间节奏跑因要过28次栏,有别于100m栏和400m栏的固定栏间步,栏间节奏跑是独特的,栏间步只相对固定,因竞技状态、体力、气候、对手等因素,栏间步需要灵活调整。在实际比赛、训练和实践中研究、分析,寻找最佳的栏间步和跑的节奏感。它没有固定的技术格式,从这点上说它更接近长跑技术。栏间跑的目的是尽快争取速度,在全程乃至各个栏间都要合理分配体力,前半程和后半程速度不要相差太大。栏间节奏跑技术掌握得好坏,关系到栏间跑的速度和能否顺利跨越障碍栏架,两者都直接决定比赛成绩。

3000m障碍跑起跑是在直道上进行的,起跑后应尽量抢占有利位置,对于跨过第一个障碍架是有利的。运动员应有较高的目测与加快步子节奏的能力,会左、右脚起跨攻栏的技术。如果只会一腿起跨攻栏的技术,势必在每个障碍架前都要调整好步长,才能准确起跨,这样易破坏节奏,降低跑速,消耗过多的精力与能量,不利于提高运动成绩。正确的技术是以较均匀的跑速跑向障碍架。当运动员距障碍栏架15m-20m时,应根据个人经验,以目测判断并调整步长加快跑速,一般是加快步频与加大一些动作的幅度来完成。最后一步步长要比倒数第二步短些(15至20cm),以便减少制动保持跑速,集中精力完成起跨。起跨点在身体重心投影点稍前一些,顺利跨过障碍架,在障碍前只脚落在起跨点上,就用哪条腿起跨。世界高水平运动员都能掌握双腿起跨的技术,并具有较强的目测能力。

(三)跨越28次障碍栏架技术及过栏落地后与跑步街接技术

取上一年没打过除草剂的豆科作物种植田的土壤50~150千克与育苗基质土50千克。土∶育苗基质=1.5∶1,加蔬菜复合肥硫酸钾(N∶P2O5∶K2O=12∶18∶15)50~100 克。

障碍栏架比较沉重,不像一般的栏架能碰倒,竞赛规则允许运动员越过障碍栏架时可以借助手、脚支撑或直接越过。因障碍栏架的栏间距离长,且比赛场地不同导致栏间距离也不同。运动员不宜固定栏间节奏跑的步伐数,在后半程体力下降时,栏间步更不好控制,为了确保在跨越障碍栏架时有适宜的起跨点,在起跨攻栏时不要调整步伐和破坏跑的节奏而降低跑速,避免消耗过多能量,需要运动员掌握左、右脚都能起跨攻栏技术。跨越障碍栏架的方法有两种:即跨栏法和蹬踏法。目前优秀远动员都是采用跨栏法(除水池外),而优秀的男子运动员在比赛初期水池也是一越而过。起跨时着地缓冲微屈起跨腿,同时折叠摆动腿准备起跨,接着蹬伸起跨腿,当摆动腿向前上方举膝时蹬地结束,蹬地起跨结束,躯干加大前倾,摆动腿异侧臂前伸,摆动腿应以大腿带小腿前伸,当脚一越过障碍架立即下放着地,与此同时起跨腿迅速折叠膝外转往前提拉,抬膝动作要高一些,在摆动腿着地的时,异侧臂积极后摆,躯干微微直起以便衔接栏间跑。起跨点过近、过远和起跨腿离地过早,都会影响起跨腿正常的提拉动作。摆动腿过障碍架后应及时下放并伸直着地,一般下栏点在1.10m至1.50m处,着地瞬间,身体重心处于支撑点上方,以减少制动,增加下一步的前进速度,起跨腿迅速提拉过摆动腿,继续向前跑进。摆动腿落地点应在身休重心投影前20—25cm最佳。起跨距离,争取掌握在栏前1.5-1.8m处,摆动腿着地点在1.2-1.15m处。落地后重心迅速前移,转入栏间跑第一步。短距离跨栏中要求下栏后摆动腿通过积极有力的“扒地”动作迅速转为后蹬,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

(四)跨越水池技术

3000m障碍在田径项目中属于技术性很强,动作较复杂,全身协调配合,对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目前障碍跑项目在经历过大的技术变革以后,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定比较成熟的技术模式。跨越障碍栏架的动作,从用双手或单手支撑栏架横木,双腿起跳同时越过栏架——一条腿在栏架上,另一条腿从栏架越过(踏上跳下法)——用跨栏法越过障碍栏架,经历了一段较长的时间。跨栏法也经过只用有力腿起跨到掌握双腿都能起跨路技术改进过程。由以前的跳跃或跨越栏架的方式向着更加先进的“跑栏”的技术方向发展。其独有的特点决定着它独有的技术动作。

三、3000m障碍跑对提高身体素质的意义

在比赛中,当运动员距水池15~20m时,应根据个人经验,以目测判断并调整步长加快跑速,在注意准确地踏上起跨点的同时,还要注意缩小起跨前步的步长,以保持有一个较大冲量。当起跨腿充分伸展的瞬间,摆动腿的大腿要前摆到水平位置,以带动身体快速向前上方腾起,躯干加大前倾。此时摆动腿脚尖略微用力勾起。身体中心尽可能平稳前移。起跨后摆动腿以大腿带动小腿向前上方摆动,用前足掌踏上栏架后沿,然后脚掌柔和滚动在栏架的横木上,上体迅速跟进屈膝呈80°左右,身体重心以较低的抛物线快速过栏架,缓冲对栏架的制动,为蹬跨做好准备,与此同时起跨腿迅速向支撑腿靠拢,当重心接近支点时,支撑腿提踵跪膝,前脚掌咬住横木前沿,随着重心移过支点时,躯干前倾适度减小,但身体不能明显向上抬起,以双臂动作帮助维持身体的平衡。随蹬伸动作身体重心迅速前移,起跨腿向前摆出,带动小腿前伸,支撑腿用力蹬离栏架,两臂提肩向前上摆起形成一个不太高的“腾空步”姿势。支撑快速腿蹬离栏架后,另一腿迅速前摆,同时带动小腿前伸,身体仍保持15°左右的前倾,然后小腿逐渐打开,由开始蹬离栏架时的80°逐渐打开,小腿向前伸展,乃至要接触水池地时完全伸直。但是腿接触水池时,蹬栏架腿前摆已超过落地腿,这样落地支撑后,能迅速向前跑出。多数人认为落地点要尽量接近水池前沿,如距水池沿不超过1m则水深不足20cm,上体略前倾,因此能够继续保持向前跑进的速度。但是,跨越水池后速度还是有很大的下降,可达26~28%,通常障碍跑运动员在水池后7~10m处才能达到跨越水池前的跑速。

2015年,丙麻烟叶工作站邀请云南省烘烤总监亲临授课,全面推行走六步闯三关烘烤工艺,明确设定了烟叶变黄、定色、干筋的干球温度点,灵活设置调控湿球温度点,“看着烟叶烤,撵着烟叶跑”,以烟叶变黄和失水干燥的状态为目标,追求色形同步,科学解决山地烟和田烟部位、品种间的差异,烤出工业企业需求的“黄、亮、软”烟叶,降低烟农烘烤风险。

我国3000m障碍运动员大部分是从中长跑项目转过来的。为更好的适应和掌握其节奏和跨栏技术,对1500m、3000m、和5000m等中长跑成绩作出了要求,保障了在3000m障碍跑中的长跑耐力和速度耐力。腿部力量是3000m障碍的专项力量。为更好的从栏间转入起跨、落地、跨越水池奠定基础,可以更好的转入栏间跑,而损失更少的水平速度。即快速栏间跑到跨越障碍到再转入快速栏间跑的衔接技术。

3000m障碍是中长跑与跨越障碍相结合的运动项目,是在速度的基础上正确跨越障碍和水池的综合耐力运动。运动员在3000m障碍的比赛中,需要进行快速奔跑、过障碍栏架和跳越障碍水池等不同技术的频频转换。优秀的3000m障碍跑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快速的平跑能力。根据此项目的特点,要求运动员既要具备长跑的耐力、中跑的速度、短跑的力量,又要掌握跨越障碍的技术。其次,要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来选择控制指标。不仅要求在中长跑跑中取得好成绩,而且要求具有越过障碍栏架和水池的技术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甘肃省民族地区在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由于当地人口文化程度不高,导致贫困人口旅游参与意识淡薄,旅游精准扶贫参与率很低。且因为旅游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旅游开发动力不足,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精准扶贫缺乏保障。针对这些状况,该地区采取“政府引导、旅游企业推动、贫困人口参与、非政府组织援助”的多元化主体参与模式,加大贫困人口的参与度,保证贫困人口真正受益。通过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为旅游精准扶贫提供强大载体,注入新鲜活力。

参考文献:

[1]孙南,马永康.田经运动技术-英汉双语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8:61-65.

[2]袁林,惠艳.对3000m障碍跑技术的发展的探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57,72.

[3]周林清.田径运动100年——3000米障碍[J].田径,2002,03:40-42.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生物力学[M].人民体育出版,2001,6:271-287.

[5]文超.全国田径理论研究会组织编写.中国田径运动百年[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1:45-51.

[6]文超.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414-426.

[7]吴正耀,苏肖晴.女子3000m障碍跑技术难点与训练对策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1):95-96.

[8]董维昌,裴铁元.男子3000米障碍跑的思考和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1995,02:1-2,9.

[9]黄绥平,韩雪梅,刘桂芝,邢其运.浅谈3000米障碍跑跨越障碍的技术[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7,15(1):56-57.

[10]曹振水,衰吉,黄家善,秦刚,等.大学生3000m障碍跑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3):64-65.

[11]李国忠,任忠敏.对3000米障碍跑的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23(4):69-70.

[12]吴正耀,黄耀辉.试论田径女子3000m障碍跑运动员科学选材[J].体育科学研究,2004,8(4):51-52,62.

[13]龚建音,吕永安.中国开展女子3000m障碍跑之我见[J].三明学院学报,2005,22(4):446-449.

[14]宗华敬,杨善德.中国田径优秀运动员技术图片选集[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5:161-166.

[15]李祖根.3000m障碍运动员跨越障碍的技术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1,4:9,47.

标签:;  ;  ;  ;  ;  ;  ;  ;  ;  

3000m障碍赛技术对提高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