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探讨与思考论文_杨文

关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探讨与思考论文_杨文

联创新锐设计顾问(武汉)有限公司 湖北省 武汉市 43004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进展,田园综合体建设也越来越多。当下,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规模日渐扩大、发展内涵不断提升、发展方式不断转变,众多社会力量都介入到这股浪潮之中。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田园综合体建设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是其作为一种新业态,纵观国内外,并无完全吻合的现成经验可循,导致其发展面临一定困难。文章对田园综合体面临的现状进行梳理,指出其资金、动力、用地和转型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为正在进行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区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地方资源

引言

当前,进入后工业社会,我国城乡关系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广大乡村则出现人口外流、环境凋敝的趋势,城乡激烈碰撞,关系不再和谐。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在近几年迎来建设热潮,为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1提出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的背景

当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到新一阶段以后,文件处理工作要贯穿到不同的发展时期,现代农业以政府的政策为指引,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现代农业在发展时,要以产业规划和整体布局为基础,深入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结合市场的发展实情,将改革的后续要求明确化。一直以来,都市农业的发展侧重农业发展的每个方面,我们要充分做好系统处理等工作,提前治理,以满足应用要求。在这一形势下,便产生了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将旅游、农业、休闲融为一体的发展新模式,这一模式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我们要在这一模式发展的各个阶段,严格按流程操作,实现其整体进步。

2田园综合体发展现状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田园综合体建设迎来了建设热潮。2017年国家在18个试点省份中,选择了20余个国家级农村综合体试点项目重点建设,从地区分布来看,多分布在二线以下城市,相对分散,东南沿海分布较多,占比达50%,其次是西南,再次为中部和西北。从投资规模上看,田园综合体投资规模大多在10亿元以内,占比达60%以上。由于需要较大面积的农业土地,田园综合体一般由政府主导,投资发展主体多元化,经营主体企业化。方式有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利用空心村民房,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农业用地采用长租或者用农地增减挂钩机制解决田园综合体用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田园综合体大都通过休闲娱乐、养生度假、农耕文化与农副产品的生产、研发、加工、销售相结合来吸引人流,重现活力,但总体仍以初级农业的生产、种植和养殖为主,休闲农业仍然以看、游为主,体验性不够。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会展、生态居住、文化创意等新型农村商业业态发展相对薄弱,是未来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突破方向。

3解决措施

3.1制定发展规划

传统农庄的改造,需要具备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而这种大方向上的把握,需要政府掌舵。一方面,需要逐步扭转村民固守的思想意愿。田园综合体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并把文化、旅游、田园社区等融入其中。这是改革开放成果惠及乡村的体现,是乡村百年难遇的发展机会。田园综合体建设,是一个催生万亿产业的雏形,是一个惠及村民和子孙后代的福利,它的最终目标是带来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等全方位的翻天覆地变化,这个变化不是一个拆迁赔偿就能衡量的,这种利好政府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向村民个体传达。同时,进一步切实做好产业项目的规划,建立具有竞争力、吸引力的项目库,保证顶层设计的有效性,让村民看到、享受并持续享受到村庄改造所带来的更大福利,从而调动其改造积极性。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农户自身能力水平。政府要搭建大数据库平台,包括创新交流平台、技术合作平台、农产品展览平台等,并逐步提高其质量与数量,运用现代信息手段,集成利用各种高端要素,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促进各种技术、资本、人才自由流动、高效利用。不断给种粮大户新的刺激,引导其逐步以合适经济作物代替粮食作物,充分利用公共基础设施降低成本实现集约化生产,从而提升农户适应市场能力,扭转其困局。

3.2政府要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土地问题所衍生的问题就是农民的利益问题,吸引农民参与并保证农民增收是关键,相关政府组织可鼓励有条件村民入股投资,取得相关投资收入,二可帮助农民参与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取得劳动收入,资金方进入以后,政府作为协调方,更多要维护弱势群体农民一方,政府不仅要关注农民的经济利益,同时要关注文化利益,带领农民回归乡村、共同参与农村发展,构建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点,从而实现田园综合体为老百姓创收致富的价值。

3.3提高农民的能力水平

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理念、观念的宣传灌输工作,积极进行科技指导,使用高效的监管模式,积极使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前沿的技术,满足生产需求。传统种植方式概念化之后,农民可以到基地工作,获取相应的报酬,在实施了高效管理措施之后,农民还可以获得租金收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建设当中,切实提高自己的实际收入。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需要高素质技术人才,在生产实践中,可以为基地建设提供先进的技术,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3.4实现农业现代化

首先,生产现代化。生产作业要逐步摒弃粗放型增长模式,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检测、监控、记录和跟踪农产品生长环境、甜度口感、水分色泽等方面。同时,增加产品附加值,尤其是精良的设计需要渗透到农产品包装领域,做到品质优良和规格统一。其次,盈利方式现代化。这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二次盈利的实现上,即农民的收入除了销售农产品外,还应该有创意式农业、体验式农业、机器人式农业等方面收入。比如,日本的“稻田画”种出了“旅游业”,种出了“宣传广告”,种出了“艺术品”,挖掘出了农产品的最大价值,这点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二次盈利需要设计规划和额外资金投入,为保证顺利进行,注意做好“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交易、支付、物流体系都可以下行到农村去,而农产品借此机会上行。再次,销售现代化。这一点主要是指销售应该采取品牌策略,有正确的产品定位,有瞄准的目标市场和客户,增加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结束语

总之,田园综合体是聚集城乡文化的载体。要积极建设田园综合体,整合优势资源,同时,结合农业旅游、农业科研等的实际发展状况。在建设和监管过程中,要做好产业调整工作,切实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结构分析时,要从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应用高科技元素、提高农民的能力水平、建立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等几个方面着手,明确要求,推进整体进步。因为受到的干涉因素有很多,在进行区域化监管时,如有监管不当或是发生监管异常等情况,就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我们要明确实际需求,高效落实相关措施,争取实现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超.田园综合体数字化理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7):37-39+44.

[2]龙春英,陈曦,陈志军.乡村振兴背景下田园综合体发展策略探究:以江西省南昌县黄马乡凤凰沟为例[J].江西科学,2018,36(4):681-686.

[3]胡向东,王晨,王鑫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8(2):86-93.

论文作者:杨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  ;  ;  ;  ;  ;  ;  ;  

关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探讨与思考论文_杨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