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论文_马骏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加工总厂 650000)

摘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推进电力系统开发建设项目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对工程自身的科技属性、现代化进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满足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实现电力系统的自我管理与高效调节,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工程开发之中。本文旨在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现实意义出发,在相关科学理论与原则的指导下,深入探究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途径与方法,以期发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切实提升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自动化技术;意义;原则;方式

前言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凭借自身在电力故障检测、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提升了现阶段电力系统自身的调节与控制能力,为电力系统管理机制与运行模式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保障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过程中实际效果,提升电力系统自身的开发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电力资源持续稳定供应的客观需求,需要我们立足于电力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及时应用的实现意义,在相关应用原则的指导下,从多个层面入手,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科学高效应用,以此来推动我国电力网络的优化与升级,实现电力系统自身的远程调节与自动化控制,保证电力资源的有效供应。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实意义

1.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自身的自动化水平,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以信息技术为框架,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测与自我调控,因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势必对原有电力系统中的相关技术与组件进行优化与升级,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网络整体性的发展[1]。同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电力系统对于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要求,增强了电力系统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并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力系统企业运行模式的改变,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降低了电力系统维护与保养的成本,保证了电力资源的安全稳定供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体系下,计算机与电力系统中各个终端相互联系,因此借助于相关软件应用程序就可以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故障与问题进行及时诊断与排除,借助于这种方式,在满足电力系统中设备维护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能够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与压力,提升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费用支出[2]。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运行统中应用所遵循的原则

2.1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必须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目标的实现,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的原则,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现实意义以及技术操作流程,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考量,才能够最大限度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能够满足电力系统项目开发建设的要求,只有在科学精神、科学手段、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够以现有的技术条件为基础,确保电力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工作的科学实现。

2.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必须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由于电力系统建设工作大多位于室外,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环境较为简陋,难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方案与相关施工技术的细致处理与操作。为了适应这一现实状况,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就要尽可能的增加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方案的容错率,减少外部环境对电力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活动的不利影响。所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应用流程必须进行简化处理,降低操作的难度,提升应用方案的实用性能,使得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批量操作,保证电力系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项目的施工质量。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应用的途径与方式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电力企业充分 充分认识到其在实践中应用的现实意义,并在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从电网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仿真技术以及技术联合应用化等多个层面入手,采取多种方式,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科学高效应用。

3.1电网技术的应用与实现

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的中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从多个层面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推动电网技术的有效应用。一方面需要电力企业不断进行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实践,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承担着电力配送与电力中专的重要任务。为了保证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实践效果,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质量与水平,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借助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相关技术框架下,对变电站中的电力设备进行调整与二次优化,通过技术优势来提升变电站自身的整体性能[3]。切实高效地提升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由于变电站设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因此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更新,对传统变电站的设计优化,增强变电站电力输送的高效性,提升变电站监测体系的智能化与高效化,将变电站纳入到远程监控系统之中,进行变电站实时监督机制的构建,推动了变电站自身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使用,电网调度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构成,满足了不同电力用户对于电力资源的使用需求,为了提升电力资源的调配能力,实现电网调度的科学性与高效性,需要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电网调度工作结合起来,推动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的使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将显示设备、计算机服务系统等硬件构成进行调整,构建电网远程监控系统,通过对电网中各类信息数据的实施监控与有效分析,对电网调度能力进行全面评估、预测与调配,从而减少电网自身故障与事故的发生机率,降低了维护与保养难度与压力,保证了电网调度工作的有序进行[4]。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得电网调度工作有了更为直观、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在提升调度效果的同时,增强了电网自身的现代化属性,实现了电力资源的安全稳定供应。以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为主要框架,在电力网络调度自动化实现的过程中进行模块化设置与分布式结构的搭建,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电力网络调度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梳理,,采用协作式开发的方式,对于重点环节进行全面分析实现电力调度网络的分级启动,同时对于调度网络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分布式管理,增强信息数据的管理能力与应用水平。在此基础上对电力资源调度网络进行模块化,提升电力调度网络之间的配合程度,充分满足现阶段多样性的电力资源使用需求,借助于电力配电网络模块化体系的构建,实 现了电力调度网络自身资源损耗的有效控制。

3.2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电力系统在日常管理与故障检测维护工作中,由于受到种种外部技术条件的现实,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只能通过较为传统的工作方式进行处理,组织技术人员对电力系统的故障进行排除,对相关电力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这种工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力系统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例如某区域一旦出现停电的情况,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需要工作人员对区域内各种电路进行切断处理,使得电力网络处于停运的状态,然后对网络中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故障检测,这种方式不但不能够有效提升故障检测与排除的效率与准确性,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区域内正常的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为了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保证电力系统故障的科学监测与有效排除,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人员支出,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以现有的技术框架为支撑,不断进行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的构建。

3.2.1分散测控系统的构建分散控测控系统以过程控制以及过程监控为主要组成,通过通信网络以及计算机系统,将计算机、通信、信息数据显示、自动化控制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分级管理、集中操作等管理方式。分散测控系统的构建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网络的管理能力与控制水平,促进电力系统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此就需要我们在分散测控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将以太网、远程控制单元、工作站、通信网络等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测试与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对分散测控系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电阻偶、电力系统量等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通过对上述信息的对比分析,实现了分散测控系统各项参数的有效调整,使其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从而推动了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果[5]。在分散测控系统构建的过程中,要立足于电力网络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趋势,科学把握分散测控系统发展的方向,使其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计算机自动化的实现

3.2.2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以计算机自动化技术为切入点,以软件操作系统为媒介,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并将其进行分析与测算,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存在的各类误差,并对误差出现的原因进行及时的总结,对相关故障与问题进行纠正,从而减少故障发生机率,保证电力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电力系统的科学高效管理。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质量与水平,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进行计算机实时保护体系的构建,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要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因此在其运作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高效的方式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保护,降低电力系统故障发的机率。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将计算机实时保护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技术应用工作结合起来,为了保证计算机实时保护技术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立足于现阶段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实际,一方面不断进行计算机硬件的升级与优化,使其能够满足复杂环境下,电力系统保护工作的客观要求,能够借助于更加快速、更加精确的运算,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开展相关工作,保证电力网络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另方面,在计算机实时保护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软件应用程序进行必要的优化与调整,为了满足多任务的工作需求,一般采用嵌入式结构作为软件应用程序的主要平台,例如现阶段电力网络中普遍使用RIOS,其能够运用自身在软件架构方面的优势,实现多任务的有效管理,进行多种信息数据的快速处理,并对电力网络中故障的类型进行初步判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力网络故障排除与维修的难度。

3.3PLC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PLC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技术体系,将计算机技术与继电接触控制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继电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PLC技术能够通过自动编程对电力系统中各类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同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必要的分类与记录,并以计算机技术为框架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类指令进行发送。PLC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在保证电力系统能量低损耗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高效性与可控性。为了保证PLC技术在实践中应用高效应用,一方面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利用相关编程技术手段,将电力系统中各类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与监督,为了提升分析的质量,需要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压数值、电力设备运行温度等因素进行全面监

测,实现了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全面采集、科学分析、有效整合与快速传递,提升了电力系统运行的整体性。另一方PLC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类组织模块进行有效地构建,使之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能够满足实际的电力系统运行需求,如下图所示:

通过对脉冲输出、总线、继电器、输入装置以及远程装置进行科学合理化设置,使得PLC技术能够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推动现阶段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进程,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电力系统发展的科学需求。

4.结语

本文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现实意义、应用中所遵循的原则以及应用途径与方式等三个层面入手,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有序进行以及电力系统的科学高效构建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探讨[J].电工技术:理论与实践,2015(4):196-197.

[2]陈子美.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37-39.

[3]黄爱国.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6(10):187-187.

[4]张天舒.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运用与发展前景[J].电子世界,2016(12):22-22.

[5]宋士宾.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及其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1):48-50.

作者简介:

马骏(1985.1-),男,云南个旧人,昆明理工大学控制工程硕士,电气工程师,单位: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加工总厂,研究方向: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研究

论文作者:马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7

标签:;  ;  ;  ;  ;  ;  ;  ;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论文_马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