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与授权委托&以体育机制建设为例_体育论文

社会组织与授权委托&以体育机制建设为例_体育论文

社会组织与授权委托:体育事业机制建构案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事业论文,机制论文,案例论文,组织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1)04-0046-03

一、研究背景与命题

体育研究体育活动组织和竞技场所,也就是体育的社会行动研究。体育放到社会事业的角度,才会超出身体、竞技、经济等研究的局限,充分吸收体育文化的精华,确立体育文化社会认同。因此,完整的体育文化(Physical Culture)作为“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综合各种利用身体练习和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①。我们研究的范例采取宁波北仑国家女排训练基地以及宁波东钱湖旅游管委会体育基地进行案例对照研究,讨论社会整体传承与弘扬体育理想、体育意识,发现现代体育社会行为特征,主要是群体性运动的组织形态适应现代社会体育生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的存在,每当人们产生某种使用价值时,就是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1]随着体育人群社会的体系构建,使体育不断地赋予社会发展影响力。这就是我们在研究体育社会体系上的“行动—活动—联系”模态理论。

参照“行动—活动—联系”模态的研究体系,我们获得了体育事业的三个研究维度。“社会行动”维度揭示了体育社会控制形态具有特殊的体育社会体系特征,体育赛事必须具有强大的社会趋同性、运动文化普遍性,从运动基地和社会体系两个抓手着眼,形成我国现代体育社会系统研究体系。“体育活动”维度其实就是以体育的广泛参与形成其强势的影响力,发挥出运动群体效应,以其赛事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具有品牌联动效应。那么,“体育联系”维度就是来自运动群体的体育创造力、体育推动力、组织传承力、展示审美力——这就是所谓的体育文化体系建构。因此,我们从“大型赛事作为体育社会体系决定文化事业的社会合力”以及“体育个人生活方式决定体育社会事业的基地”两个角度寻求案例,这就是我们进行案例对照的动机。

二、对照路径

我们依据上述三个维度,从“行动—活动—联系”模态的研究体系进行案例分析。

1.社会行动路径:大型赛事构建社会、文化事业的社会合力

从现实出发,我们看我国的大型赛事理论预设的选择,作为大规模的社会安排,奥运体育生活方式就是将体育生活方式看成是非选择性的,是由体育主导文化施与的体育生活方式的社会构建。社会建构决定了它的“社会趋同性”、“运动文化普遍性”,从而具有奥运文化体系与地区社会经济的联动。以宁波这个新型城市为例,我们考察2005年“中国女排主场”入户北仑承办10次国际女排赛事。显然,国际赛事作为体育系统最为活跃的因素,在长期发展中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社会演变过程。赛事基地需要建立的就是体育的这个独立价值。比如,2004年10月8日中央电视台“超越梦想”播出后,国内有3300多万个电视终端收看了这台节目,各级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媒体发布中国女排主场落户宁波北仑的信息达到26100多条,63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媒体发布了相关信息,北仑的名字不胫而走,浙江、宁波和北仑的影响力、知名度由此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数据来源:宁波市体育局网站)。

这个社会体系也重视体育文化与社会体系建构的作用,包括比赛现场参与者,主要有运动员、体育官员、现场观众、赛事组织者及各类服务人员等;二是非现场赛事参与者,主要有电视观众、赛事运营人员、赞助商等。在体育迷队伍越来越庞大的今天,大型体育赛事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极其重要的旅游资源,赛事的举办既增加了举办城市旅游资源的积累,又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2003年至2007年期间,北仑区投资87.55亿元用于交通建设发展(数据来源:宁波市北仑区交通局官方网站)。每次赛事期间运动队、裁判员、国际官员、各级领导及庞大的新闻记者、电视转播人员约500多人云集北仑,四年来北仑接待的相关人员不下4000人次,还不包括很多专门赶来北仑看比赛的球迷。四年的女排赛事,各大酒店的营业总额达到了1500多万元,促进了宾馆业、餐饮业的发展和繁荣。

由此可见,体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一种内在的一致性,“最精彩的开幕式,最先进的场馆,最热情的观众,最好客的市民,最舒适的奥运村,最出色的组织,最完美的服务,最多世界纪录的改写,最不可思议的中国之巨变”等,大型赛事驱动了一种普世的运动形态以及来自劳动阶层的运动社会交际。属于此类的有奥运会、世界杯、各类单项体育组织世界锦标赛以及个别影响甚广的洲际单项体育赛事[3]。体育社会学显示了群众集聚合法的运动权力并运用于特定运动组织,这是只有社会集团才能做到的事情。通过共同参与、交流和沟通,达到体育盛会的共鸣和共存,达到超越国界,实现体育从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社会体系构建。这都是体育社会行动模型的体系很好的说明。体育已经不再是个人健身方式或者训练模式,个体的体育活动不再成为一种生存模式。当代体育有许多社会建构的因素,超出了一般的社会政治属性,而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体系。

2.体育活动路径:个人生活方式决定体育社会事业的制度整合

一般研究者看到的是市场、产业、经济对体育的影响,忽略了体育的社会、教育、文化的核心策略。过去,我们政府强调建设,投入硬件、加大规划,但是存在忽略软件、忽略经营的薄弱环节。现在,体育局、管委会、社保局介入到体育文化建设,政府开始步入到“注意力经济”时代。现代休闲体育,必须拉动人们的休闲注意力。一般而言,研究者往往看到体育社会体系“观众驱动”的一面,而宁波东钱湖管委会的做法就是建构社会体育基地,把岳王庙景址定位为休闲文化艺术之窗,在发展区域文化体育旅游、拉动体育产业链、促进体育就业、涵养体育文化、营造体育文化形象和推动体育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体育基地的社会效益。

基地授权,就是主要管理者获得“决策管理权”的授权,这个授权把基地的领导首长负责制与代理人授权结合起来。首长负责人往往委托体育界有影响力的人士,把基地委托其进行群众体育项目开发。比如,宁波月湖边就有宁波棋院和宁波太极馆,这个场馆完全融入群众体育生活,经过委托授权体育人士进行组织、培训、管理。一般而言,体育生活方式就是体育个体主义,就是将体育生活方式看成是选择性的,即由生活主体自由选择。授权决策时政府和被授权者共同研究,被授权人提交方案,在管理结构上可以分为“体育活动主体、体育活动条件和体育活动形式三个基地构成要素”,成功举办一系列活动。这种观点是将体育生活方式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的,试图给体育生活方式建立完整的宏观图景,这样定义体育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理论价值。目前,宁波形成了沿湖20公里徒步基地、岳王庙会体育基地、现代拓展训练基地、群众健身俱乐部等一些体育文化的社会体系,开拓东钱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体现了“依托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构建“城市之湖、生态之湖、文化之湖、休闲之湖”的体育新模式,从而,依托湖泊山岳、山林田地、民俗风情、建筑古迹、历史文化等各种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和综合开发,构建体育基地与文化、经济的联动对接机制。从模型系统论角度看,系统内要素的受关注度与体育本身的辐射,现代东钱湖文化不再限于建堤筑堰,而是围绕国家重点生态型旅游度假区、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心,把钱湖蓝天、碧水、青山、绿树的传统文化样式与现代体育休闲文化对接起来。

三、社会组织与委托授权的体育联动对接模式创新

通过对照研究,我们发现,上述案例依据社会组织与委托授权的协议、默许、经营等方式,起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扩大了体育社会的积极影响,增加了体育资源,挖掘了本地体育优势项目,摸索到了本土体育与体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基本规律。

1.运动资本考量——赛事效应与增量机制创新

根据我们对城镇化、城市化地区的考察,目前我们的现状是农村城镇化居民几乎没有体育,没有体育场所和体育器材,体力劳动就是体育,田地就是体育场所,锄头铁揪等农具就是体育器材。城市化居民也几乎没有体育,没有体育场所和体育器材。除公园和江边有些许踏步器和跑步轮之类的设施外,再没有面向全体居民的免费体育设施。公营的体育场馆与私营的健身场房通通要钱;只有在没被圈为势力范围的山域才享受免费登山,在没有被圈为势力范围的江域才享受免费游泳,而这种山域或江域经常是最不安全的区域。国家公营体育场馆与公有体育器材,连同其它很多体育资源,几乎全部用来培养奥运健将,人民似乎越来越与体育资源无缘。基于此,“行动—活动—联系”模型的体育基地采取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的、关照社会各阶层体育需要的整合发展模式,实现大众化社会文化的建构。

重大赛事体育介入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入转型,其文化在于从生活上对各个人群进行减压,以体育文化增加生活方式的同质性,弱化社会阶层之间的区分标准,进而弱化阶层认同;通过基地体育生活领域的共享,促进生产性的社会分层结构的改变,也就是将共同的体育生活方式作为交往媒介,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体育社会交往与流动。同时,“运动资本”被看做是一种“以财富的形式(有形的或无形的)具体表现出来的体育文化价值的积累,这种积累紧接着可能会引起物品和服务的不断流动”②。宁波东钱湖体育休闲基地这种价值的积累形成了文化遗产的特色,随着体育社会的发展,体育文化与社会体系的关系分析作为“行动—活动—联系”模型理论研究的立足点,确立了体育文化在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视野下,大众体育文化传统及东钱湖遗产被重新纳入到一个价值发现过程,体育文化遗产不再仅仅表现为一种静态的精神价值存在,而是随着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整体水平的提升而具有了“价值增量效应”,被赋予了产业价值、品牌价值和社会价值。

2.体育可持续发展考量——体育社会、体育文化价值创新

从根本上说,社会的变迁必然促使体育、社会、文化不断发展。体育的社会结构不断分化,体育的文化要素相互交错,体育的建构功能不断延伸并相互耦合,这种深刻变迁给体育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当代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必然促使体育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其重要表现是运动学的扩大,从运动卫生学、运动机理、运动组织等等进行体育研究的分层,体育研究得以获得体育新的分支理论的支撑。

专家认为:“在当代中国,体育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生活层面来讲,体育社会正在形成。”[4]在体育社会的培育、发展方面,体育社会体系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与社会积极参与的建构体系,使得体育社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体育社会的发展动力多元。近年来,许多国际赛事转移到地方城市,也有一些地区建立社会化体育基地。宁波北仑国家女排训练基地以及宁波东钱湖旅游管委会体育基地的做法,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

面对当代社会生活的这一重大变迁,社会建构理论研究当然不能熟视无睹,必须探究体育生活方式与社会文化体系的相互关系,实现体育社会条件下文化体系的修正、发展。作为理论研究,体育文化与社会体系的关系分析既涉及经验事实的建构,又涉及价值的设定,既涉及主要体育活动与赛事范畴的界定,又涉及教育训练品格的厘定,因此有必要围绕这些方面确定体育文化与社会体系的关系分析坐标。地方政府为了体现打造“宁波东钱湖文化艺术旅游圈”的重大战略决策,在社保局管理体系下,东钱湖政府部门引进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现代旅游文化建设机制,打造教学、文化、产业三个创新机制,全面协调,构建社保体系下的旅游文化社会体系,这一招,解决了传统旅游景点经营不善、管理缺位、模式陈旧的问题。

3.体育事业模型考量——体育经营的形式创新

当代体育及体育比赛,如果作为一种文化而存在,应该是一个由体育人群、体育组织、体育活动和体育联系的复杂整体,或者用专业的话语说,就是一个同人类“体育知识”、“体育信仰”和“体育行为”等组成的有机整体[5]。理论上我们认为,在体育社会体系支撑下,体育的文化活动,主要属于个体的文化改造,所谓文化改造的体育,不是每个人都要具有运动的水平,而是具有运动的心态,具有常态下的体育崇尚[6]。2010年11月25日,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组织师生开展了以“低碳之旅、走向健康、锻炼意志”为主题的徒步环湖活动,活动从该地岳鄂王庙出发途径陶公岛景区、小普陀景区、沙山村度假酒店、夏园到达终点南宋石刻公园,行程长达20公里。这个活动,调动了景区管理、景区协调,徒步学生老师2000多人,没有一个参加者掉队,形成了一套现代徒步旅游的组织模式。

好比“体育项目”发展为体育人群、社会体系、赛事体系,成为一个“行动—活动—联系”的稳定模型,这就是体育草根状态的运动项目体系。奥林匹克模式的体育竞技是现代体育文化模式的符号,而草根状态这些竞技演绎了文化的复杂内涵,也可以储存在人类体育的文化记忆之中。“与其它行为文化一样,都与文化整体密切相关,即与心态文化、制度文化与物态文化等相关,并深深地根植于文化整体之中,深深地浸泡在文化整体之中,处处呈现文化整体的特征”(张少雄)。无论何时何地,人类都会从中获得勇气、信仰、自尊,无论东方、西方,都是一样。这个模式在全区教育系统普及,届时,东钱湖将成为现代低碳、保健的后花园基地,也为东钱湖建成文化考察、生态体验、休闲养生等一系列具有规模优势和钱湖文化特色的产业项目集群,大幅度提高宁波东钱湖的体育赛事举办能力。

四、小结

改革开放以前,体育社会的结构相对简单。随着体育产业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体育的社会需求日趋自主化,体育文化种类日趋多样化,体育社会形态形式日趋多样化、丰富化,也就是说,大型赛事需要的举办能力,基于体育生活方式的内在结构逐渐模型化。宁波强化体育生活内在结构的模型化,采取了基地委托、场馆委托、项目委托等的方式,打破各个行政体系的划分界限,比如,庙文化结合体育文化的联动,采取体育旅游基地和文化联系,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管理岳鄂王庙景区,能够借助于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和岳鄂王庙遗产的文化辐射力、影响力,实现东钱湖文化产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东钱湖岳鄂王庙将通过与杭州岳王庙、河南岳王庙、南京岳王庙文化旅游规划的对接,形成长三角岳庙旅游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同时借助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商业平台,积极推进岳王庙旅游市场联动,这些都是体育机制的重要案例。

注释:

① 国际体育情报协会名词术语委员会1974年在罗马尼亚出版的《体育运动术语词典》中解释。

② 这里三个观点与下文社会发展参照三个层次创新——作者注。参照:肖焕禹,申亮.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趋向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2):45-50.

标签:;  ;  ;  

社会组织与授权委托&以体育机制建设为例_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