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彭阳县水务局,宁夏彭阳,756500
彭阳县位于六盘山东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土地总面积2528.65km2,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2129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4%,其中耕地面积6.69万hm2。1983年10月建县,现辖3镇9乡,15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3.5万人。年平均气温7.7℃, 无霜期158天,降水量350-550毫米。境内山多川少,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属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面对这一现状,建县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的方针,立足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团结带领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建骨干工程42座,中、小型淤地坝97座,小型水保工程22687座,林木覆盖率、水平梯田、治理程度分别由建县初的3%、3万亩、11.1%提高到28.7%、59.8万亩和73.5%,初步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目标。
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1、坚持立足实际,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思路。建县以来,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县委、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出发,坚持恢复植被、改土治水,走生态建设的路子,先后提出了白岔流域“三三制”农业经营模式(农、林、牧各占三分之一);“1335”家庭单元模式(户均1眼井窖,人均3亩基本农田,户均3头大家畜,人均5亩经济林);“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立体治理模式(山顶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山坡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坡耕地修建高标准水平梯田;干支毛沟修建谷坊、塘坝、水窖,拦蓄径流发展灌溉,并适当开发沟坝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彭阳县委、政府抢抓机遇,在充分论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10年初见成效、20年大见成效、30年实现彭阳山川秀美”的目标。同时围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把流域建设和生态移民、“大花园、大果园”建设相结合,形成了“以水定产、保障口粮、保持水土、培育经济支柱产业、开发现代农业”的治理模式,积极推进流域建设由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按照这些思路,全县各级组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接班,事接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坚持综合治理,创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多年来,我们坚持从彭阳的实际出发,围绕保持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把每条小流域既作为一个完整的水土治理单元,又作为一个经济开发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草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重点抓了“五大工程”:一是以农田为主的“粮袋子工程”。把农田建设作为有效蓄积天上水,发展生产、保障生活的重要措施,坚持宽、大、平标准,人修与机修结合,常年修与集中会战并举,农田建设面积不断扩大,质量明显提高,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以窖坝为主的“集雨工程”。围绕合理利用“三水”,在北部干旱片带打井打窖,在沟底河道筑库打坝,截流蓄水,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三是以林草为主的“生态工程”。按照“山顶沙棘、柠条、山桃戴帽,山坡地埂杏缠腰,庭院四旁广种核桃、花椒、红梅、苹果,河谷川台规模发展苹果、梨、桃,杨、柳、椿、槐下滩进沟上路道,土石质山区封造结合、针阔混交”的林草布局模式,大规模植树种草。四是以道路为主的“通道工程”。做到流域治理到那里,道路就延伸到那里,在县域内形成了田格化的道路网络,把所有的流域都串联起来,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五是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的生态移民及精准扶贫工程。以小流域治理为平台,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山里居民上塬下川就地搬迁实现生态修复,川塬村庄改造,道路砂化,路旁绿化美化,改变村容村貌,精准扶贫,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达到人居舒适,自然和谐,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3、坚持创新思维,改进水土流失治理方法。坚持边建设、边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培育推广典型,辐射带动,全面推进。从上世纪70年代的白岔小流域样板到80年代的梁沟、王洼沟小流域治理典型,90年代的阳洼、姚岔、寨子湾、麻喇湾小流域治理模型,到2000年以来的大沟湾、小虎洼、杨寨、和沟、西庄、南山、曹川等小流域治理模式。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把学习外地经验同本县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县以来,我们先后到山西吕梁、河北涿鹿、甘肃庄浪等地考察学习,积极借鉴这些地方的先进经验,总结出了“88542”(开挖深80厘米、宽80厘米的水平沟,筑高50厘米、顶宽40厘米的外埂,回填后面宽2米)的隔坡水平沟整地技术和“宽、大、平”农田建设模式等。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不断把我县水土流失治理推上新台阶。
30多年坚持不懈地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得到了领导和全社会的普遍认可。
二、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1、投入资金不足,流域治理标准不高。彭阳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自筹能力不足,按照目前国家小流域治理单位面积投入与实际造价,资金缺口较大,致使流域治理标准不高,影响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质量。
2、宣传教育不够,全民水土保持意识不强。水土保持宣传培训投入少,缺乏有效的宣传载体,宣传的深度广度不够。一些地方、部门和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3、管理水平较低,影响工程效益发挥。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人员少,设备落后,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较弱,行业能力建设不能满足目前水土保持发展需要。水土保持工程专职管理机构和人员少,维修养护资金不足,影响工程效益发挥。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影响执法效果。
三、今后的发展思路
今后,彭阳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将坚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指导,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以县委、政府精准扶贫工作为统领,实现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坚持治理与开发结合,提高流域治理的经济效益。
进一步动态完善彭阳县水土流失治理总体规划,把治理措施与精准扶贫和巩固提升有机结合,在山、水、路、田、林、草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培育流域支柱产业,提高流域治理标准,突出流域治理的经济效益,逐步使流域生态型向流域经济型转变,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优化流域治理措施与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合理配置,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旅游观光区,发展生态旅游。
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精准治理措施。依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果则果,全面推进庭院经济和农村卫生环境的综合治理。继续发展雨水积蓄利用工程,推广旱作窖池节水灌溉技术,努力实现天上水的有效利用。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就地移民和扶贫开发工程,把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差、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的群众搬迁到近水、沿路、川塬区,恢复搬出区生态,从根本上改善发展条件,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达到人居舒适,自然和谐,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3、坚持机制创新,加快水保生态经济型建设步伐。继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位,建立不同模式的水土治理工程示范点,我县在耕地上做林、果、草等产业已受制约,要是农民和农村有很大的发展,荒山、荒沟和退耕还林地还有很大潜力,还有优势。荒山、荒沟及退耕还林地老化和淘汰的树种逐年计划更新,并加密布置经果林、中药材及草。完善社会搞水保的支持激励办法,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社、个人及股份公司参与治理开发,加快流域经济建设步伐,促进流域转型升级。
4、坚持治理与保护同步,提高生态建设管理水平。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规定,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队伍建设和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和工作方案动态监管,加大水土流失监督检查力度,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遏制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建成的县博物馆为平台,建立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及体验专区,完善以王洼科技示范园为重点的科研教育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生态文化教育行动,持久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要,编制生态文化和水土保持科普教材,大力传播生态文明,开展生态文化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组活动,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论文作者:张志政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流域论文; 生态论文; 彭阳县论文; 工程论文; 小流域论文; 精准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