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情景中的机会和威胁感知_成就动机论文

风险情景中的机会和威胁认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认知论文,情景论文,风险论文,机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B849:C93

1 前 言

随着我国的迅速开放,风险情景越来越真实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风险情景有其特殊性,对个体而言意味着“收益”与“损失”并存,因而导致个体接近-回避并存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状态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反应也具有某种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吸引了大批学者的兴趣,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个体的认知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个体内在因素,比如人格因素等;二是情景因素,比如风险情景本身的特点。成就动机作为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之一,对个体的认知与行为方式都有重要的影响。它与特定风险情景中个体行为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导致个体机会-威胁认知的差异以及在风险情景中的行为反应方式的不同。对风险情景的机会或威胁的知觉是个体对风险情景认识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个体成就动机、风险情景中的行为反应方式以及机会-威胁认知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个体风险行为特征的研究无疑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1 风险和风险情景

人们对于风险的概念争议颇多,但认为风险由一些独立的元素组成,并具有很强的情景特征,即在不同情景下其表征不同的看法,已得到学者们普遍的认同。

早期的研究往往把实际情景中的某一因素看作是风险的全部,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才逐渐地揭示出“风险”的真实含义。Fischhoff等人(1981)认为,“风险是一种对生活或健康的威胁”;从生理的角度讲,风险又代表着诸如死亡、疾病等的不利事件的发生;在社会经济方面,风险则被描述为“回报得不到保证”。比较全面有代表性的是Yates和Stones(1992)提出的风险要素理论,他们分析研究了风险在不同情景下的具体表现方式,指出风险是由三个要素组成:即损失、损失的重要性、损失间联系的不确定性[1]。其中“损失”是一种情景特征,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可以包括财政、绩效、安全、心理、社会地位、时间等多个侧面。“损失的重要性”是指损失对于个体的重要程度,也就是对于个体而言,结果越重要,那么它对应的风险也就越大。“损失的不确定性”则可以从4个方面来说明,即冒险行为的不确定性、损失类别的不确定性、对于发生某类损失的感知不确定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等级。Yates和Stones认为每一类损失对应一类风险,而总风险等于各类风险之和,用公式可表达为:Risk[,i]=P(L1)×I(L1),…,以及Overall Risk=Risk(L1)+Risk(L2)+…。其中Li代表某类损失,P代表损失的可能性,I代表损失结果量。个体对具体风险情景的知觉往往是以整体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总风险的概念为研究风险问题提供了一种整体风险知觉的研究模式。

风险的发生是以风险情景为背景的,风险情景特征是研究风险问题的关键之一。“损失”和“获益”是风险情景的基本特征。P.Bromiley和S.P.Curley(1992)总结了实验室条件下的两种主要的风险情景模型,即游戏和抽彩模型[2]。研究中已采用过的游戏种类非常多,其主要优点是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操作技能、机遇等变量,从而研究个体在风险情景下的反应方式。Atkinson(1957)发现,个体在冒险性上的差异与个体接近成功与回避失败的不同倾向有关,尤其在需要技能的条件下更是如此[3]。另一方面,抽彩在风险问题的实验室研究中使用频率很高,原因是彩票的设计灵活、可操作多个参数(比如,概率、量值、配对组合等)。抽彩作为风险研究模型,它所依据的是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EU),它假设个体将恒常地偏好具有最大期望效用的备择方案。事实上,个体对最大期望效用假设的违背,并从中发现个性特征的影响,经常成为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而抽彩便是这一研究主题的重要工具之一。Schneider & Lope(1986)发现个体的彩票偏好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他们以1382名被试在5对彩票中的选择,筛选出风险寻求组(risk-seeking,RS)以及风险回避组(risk-a-verse,RA)各30名。然后,对这60名被试以10组配对彩票进行实验,其中每一组都有两种选择:一是两重或多重结果的彩票;二是一个肯定的结果,而这10组彩票的期望值相等,概率变异不同。10组彩票以获益和损失两种条件呈现。结果发现个体冒险性差异可以在个体选择偏好上很好地反映出来。比如,寻求保险的动机主要表现为避免选择不好的结果,直接影响RA被试的选择;寻求高回报的动机表现为争取好的结果,严重干扰了RS被试的反应[4]。作为一种实验模型,彩票不仅可以诱导出个体在风险条件下的一般反应模式,而且还可以反映出个体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信息。P.Bromiley和S.P.Curley(1992)肯定了彩票实验模型在下述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1)利用彩票的多重设计可以提供比传统实验方法更丰富和同质的实验刺激;(2)采用多阶段的实验设计,以彩票的方式可鉴定风险寻求组与风险回报组;并在实验的后阶段中继续采用彩票的方式,分析各分组被试的个体差异信息;(3)这一模型可以提供解释性而不仅仅是描述性的结论。

“损失”与“获益”的情景特征与诱导个体的机会-威胁认知之间可能存在必然的关系。如果这一假设成立的话,从个体有关机会-威胁认知的信息便可以了解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反应方式。冒险或保守是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基本反应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取决于个体对此情景的机会-威胁的认知。当个体对风险情景的机会认知水平较高时,他会采取较冒险的行为;相反,当个体对风险情景的威胁认知水平较高时,行为会较保守。当然,个体在面对同一风险情景时会表现出个体差异,人格特征以及后天的经验都可能是个体差异产生的原因。比如,具有某类人格特征的个体在对风险情景的预测上更为积极或消极,从而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反应方式。另外,以往的经验,即来自事件结果的反馈会成为个体的行为经验,一定程度上也会左右其行为反应的方式。

以前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描述而不是解释[2]。本研究从动机、认知以及行为反应方式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个体的成就动机、机会-威胁认知对于个体在风险情景中反应方式的影响。尤其对风险情景中机会-威胁认知的探讨,有可能从解释性的层面更加全面地解释不同个体在冒险行为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1.2 机会-威胁认知

机会对于个体而言是获得某种他所希望结果的可能或时机;而威胁则是一种危险或不希望发生的后果的信号或警告。如果情景发生的后果对个体足够重要的话,个体便因为对正性结果的偏好而产生对情景的积极认知,即机会认知;相反,个体因为对负性结果的厌恶而产生对情景的消极认知,即为威胁认知。

根据Yates和Stones(1992)关于风险的定义,风险是各类损失的和。但任何一种风险概念都应该包括一定成分的“机会”,甚至只是一种避免损失的机会[5],即风险情景中“收益”的成分。“损失”或“获益”情景可以理解为一种主观知觉,它是依据个体的参照点而确定的。当个体的期望低于参照点时,个体处于欲望未获满足的状态,因此会将情景知觉为“损失”的特征;而当个体的期望超出了参照点,个体的欲望已得到了满足,便将情景知觉为“获益”的特征[6]。风险情景对于个体机会-威胁认知的产生有着参照性的作用。当个体所处情景导致个体产生机会或威胁认知时,实际上是提供了两种信息,其一是有关个体对情景特征的知觉和认识,其二也同时会反映出个体对该情景的行为反应方式。所以,个体有关机会-威胁认知的信息应该可以成为了解个体所处风险情景的特征以及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反应方式的途径。另一方面,个体对情景的机会-威胁认知也受个体差异(如个性特征、后天经验、性别等)的影响。本研究拟从成就动机水平对个体机会-威胁认知影响的思路进行初步的探讨。

Scott Highhouse和Payam Yuce(1996)首次在情景问卷中配合采用机会-威胁变量测量冒险行为与认知变量的关系。他们认为个体的机会和威胁认知是对风险情景的认识方式,其表现形式是两极性的连续体。两极连续体代表的是一维空间,两个端点在本质上是对立的,也就是不能同时为真。即高机会认知总是伴随着低威胁的认知,反之也成立。那么同一情景特征是否可以同时诱导出高机会和高威胁的认知呢?也就是说,机会与威胁是否可以是两维空间概念?“机会与威胁并存”似乎就是这一现象的佐证。如果这一假设成立的话,机会与威胁的认知就可能有四种组合方式,即高机会-低威胁、低机会-高威胁、高机会-高威胁以及低机会-低威胁。这也意味着有四种可能的群体存在。分析四种群体在其他变量上的个体差异,既可以为风险情景的分析提供更丰富的认知信息,也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个体的行为反应模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拟以具体实验数据验证该假设。

1.3 成就动机

在心理学上,动机指发动、指引、维持躯体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成就动机是一种社会性动机,它意味着人们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完满的结果。它具有多维度、多成分的心理结构[7]。Atkinson(1957)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由两种稳定的倾向组成,即希望成功与害怕失败。如果个体处在一个成就导向的情景中,两种倾向可以同时被唤起,而此时个体导向目标的趋力—成就动机,就是这两种倾向的代数和。追求成就的动机与回避失败的动机同时存在于个体的动机结构中,但有人注重的是获取成功,有人注重的却是回避失败。研究发现,注重获取成功的人倾向于为自己设立现实的目标,并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而注重回避失败的人倾向于为自己设立不现实的目标,并选择难度过高或过低的任务[8,9]。

有强烈追求成功倾向的个体,表现为趋向目标、高工作绩效、积极进取等;回避失败倾向较强的个体,往往回避目标、消极退缩。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个体成就动机的高低,对个体作业绩效、行为方式、责任意识以及对合作者的知觉等都有直接影响[10]。Atkinson(1957)提出的冒险偏好模式(risk preference model),以个体对成功的渴望(motive to achieve,Ma)和对失败的回避(motive to failure,Mf)两种倾向冲突的结果来解释个体的冒险行为。无论个体寻求成功与回避失败两种动机的组合强度如何,当个体处于强制性选择的情景时,Ma>Mf或Mf>Ma的个体都会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上表现出最强的动机水平,因为这时情景的不确定性最大。但是,当个体可以自由选择任务难度时,Ma>Mf的个体将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而Mf>Ma的个体宁愿选择难度很大或很小的极端水平的任务。难度水平实际上反映了风险程度的大小,该理论关于任务难度的分析体现了风险程度指标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Atkinson(1957)还发现,个体寻求成功的动机相对于回避失败的动机更强的话,个体对成功有更高的主观概率估计;当个体回避失败的动机相对于寻求成功的动机更强的话,个体对失败有更高的主观概率估计。而主观概率估计应该与机会-威胁认知有着相对应的关系,比如,当个体回避失败的动机占主导地位时,个体对失败的主观概率估计高,那么他对情景的威胁认知可能相应也高。

成就动机是个体在社会生存竞争中逐步形成的,在不同时空、社会背景和文化形态下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郭德俊等(1998)编制的管理者组织行为量表(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otive Scale for Managers,简称OBMS),包括5个分量表,其中的3个分量表较好的反应了个体的成就动机倾向,与余安邦等“中国人成就动机量表”分别达到了显著性的相关(r1=0.7198,p=0.0001;r2=0.1798,p=0.041;r=0.6306,p=0.0001),并且已建立了3000人以上的常模[11]。本研究选用OBMS中的3个分量表,即“争取成功”、“回避失败”、“风险决策”作为测量个体成就动机的工具,以此探讨与个体在风险情景中反应方式以及机会-威胁认知之间的关系。

2 方 法

2.1 被试

在北京和重庆两个地区,选择了3所高校的大一和大二两个年级的本科生和个别进修生,共262人,其中男性148人,女性114人,年龄17~46岁,平均为21.49岁。

2.2 测量工具

2.2.1 成就动机量表

成就动机测量采用“管理者组织行为量表”(OBMS)中的3个分量表,分别为“争取成功”、“回避失败”和“风险决策”。该量表采用5点自陈式结构,条目以工作情景的描述为主,一共有58道题目。其中“争取成功”分量表测量个体面临任务情景时,朝向高标准、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艰苦的努力、希望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回避失败”分量表测量个体面临任务情景时回避困难、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倾向。它体现为害怕、担心失败,遇到困难、挫折感到沮丧和失望,反映出了个体对于困难和失败的承受力;“风险决策”分量表测量个体面对不确定情景时,敢于承担风险、驾驭风险情景并进行决策的倾向性。它体现为个体偏好新奇、挑战性的工作,敢于接受风险等。

2.2.2 抽彩问卷

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行为反应方式的测量采用的是MacCrimmon和Wehrung(1996)设计的抽彩问卷[12]。它给出一个虚拟情景,要求被试尽可能真实地做出回答。问卷由三组抽彩游戏构成,每一组内有5种中彩的方式,其中,总有一种方式是肯定得到10元;其他4种方式既可能赢也可能输一定数量的钱,即随机抽取5张奖券、由5张奖券中有几张是红色的奖券来决定赢钱还是输钱,赢钱的概率已给出。三组彩票中的每一种彩票的期望值都是10元,每组赢钱的概率也是一定的,但是三组所下的赌注不同。每一组彩票都由5种彩票构成,从1到5赢钱的概率逐渐降低、赌注逐渐增加,也就是说风险性逐渐变大,而同时获益的数额也增加。要求被试将每一组彩票按最可取到最不可取的顺序排列,然后再将这三组中排序第一的彩票再按最可取到最不可取做一次排序。

2.2.3 机会-威胁认知问卷

对机会-威胁认知变量的测量采用的是Scott Highhouse和Payam Yuce(1996)设计的7点式问卷,包括10个独立的条目。其中,测量机会认知变量的条目是:积极的(positive)、可以控制的(you have control)、机会(opportunity)、可能成功的(success is likely)以及只会赢、不可能输的(may gain and unlikely to lose);测量威胁认知变量的条目是:消极的(negative)、只会损失、不可能赢得(may lose and unlikely to gain)、涉及个人损失的(personal loss involved)、行为受限制的(your actions constrained)以及威胁(threat)。机会和威胁认知变量的分别测量,保证了两者之间的相互独立性。以1-10等级量表评价符合该条目的程度。

3 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所涉及的3类变量,实际上探讨的是与个体冒险行为有关的3类不同性质的问题。成就动机作为动机变量,最终反映的是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风险情景反应方式变量是个体行为倾向的测量;而机会-威胁认知变量是有关个体认知层面上的信息。个体在某一特定风险情景中的行为反应方式,会强烈地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个性特征便是一类重要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的影响则要通过个体对所处情景的知觉进行。因此,对3类变量关系的探讨,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个体在风险条件下的认知与行为如何相互作用。另外,由于认知变量更易测量和操作,通过获得认知信息从而预测个体的行为反应方式,对于通过测量来评价个体的风险行为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为便于分析数据,按照平均权重将成就动机变量的3个分量表合成为3个合成变量,即争取成功变量(Ach)、风险决策变量(Rde)、回避失败变量(Avf);同样将机会-威胁认知变量合成为两个合成变量,即机会认知变量(OP)和威胁认知变量(TP)(其中,各子变量分别用OP1-5以及TP1-5表示)。根据总样本在“抽彩游戏问卷”中的反应来看,第二组彩票被作为最可取选择的比例最高,并与其他两组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因此,后面的结果分析中将以被试的第二组数据作为行为反应方式的变量(L1-L5)。

3.1 成就动机对个体风险情景认知与行为反应方式的影响分析

个体在成就动机变量上表现出强度上的差异。以成就动机的3个合成变量聚类(注:本文所有聚类分析均采用spss.8.0中提供的K-MEANS方法。)可将被试划分为高成就动机组和低成就动机组,两组被试在3个合成变量上全部差异显著,高成就动机组的3个变量均值表现为高“争取成功(Ach)”、高“风险决策(Rde)”、低“失败回避(Avf)”;而低成就动机组得分刚好相反(Ach1=4.112,SD=0.355,Ach2=3.355,SD=0.411,p=0.000;Rdel=4.038,SD=0.351,Rde2=3.164,SD=0.371,p=0.000;Avf1=2.961,SD=0.590,Avf2=3.392,SD=0.528,p=0.000)。两组被试在风险行为变量及机会-威胁认知变量上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高成就动机组的被试在回避失败的合成变量上的离差比较大,因此考虑以回避失败变量再进行聚类分析,这样被试可划分为高回避失败组和低回避失败组。这两组被试在争取成功和风险决策两个变量上无显著差异,在回避失败变量上差异显著(Avf1=2.682,SD=0.509;Avf2=3.650,SD=0.550;t=-22.788,p=0.000)。并且,高回避失败与低回避失败组被试在风险行为变量上有3个变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因为这组变量是以排序为反应方式,而且,彩票的排列是从低风险到高风险逐渐过渡,所以,前两个彩票(L1,L2)以得分越高越代表越是冒险,后两个彩票(L4,L5)以得分越低越代表越冒险。从数据结果来看,正好在前(L1)、后(L4)各有一个彩票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另外,两个重要的子威胁认知变量,即“消极的”和“只会损失、不可能赢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见表1)。这一数据结果可以很好地说明,个体在回避失败动机上的差异与个体在风险情景下的行为反应方式以及对风险情景的机会-威胁认知存在相互关系。可以推测,回避失败动机相对于争取成功动机来说,对于预测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机会-威胁认知以及行为反应方式方面更为敏感。

同时相关分析发现,回避失败变量与风险行为变量中的L1和L4显著相关,而且从相关的方向上看也是与前面的分析完全一致的;回避失败变量与威胁合成变量显著相关。相关分析表现出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被试回避失败的动机越强,在风险情景中的行为越倾向为保守,而且对该情景有更高的威胁认知(见表2)。综合这两部分的分析结果,可以推论成就动机中回避失败的成分对于威胁认知有更大的影响,而对机会认知的作用不明显。相关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机会认知变量(OP)与风险反应方式变量(L)的显著相关,虽然回避失败变量与威胁认知有更直接的关系,但机会认知仍然是左右个体风险反应方式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反映出这3类变量间复杂的交互作用。

一个人越回避失败也就可能越少采取冒险行为。但需要强调的是,成就动机中的3个成分,即争取成功、风险决策和回避失败,并未在预测个体风险情景中的反应和认知起着同等的作用。我们可以推断,人们之所以在风险情景中有不同的反应方式和认知状态,更可能是因为个体在回避失败动机上存在差异的缘故,实际上也就是个体在承受风险的能力上存在差异的缘故。

表1 根据回避失败动机变量(Avf)聚类后的两组被试在行为(L)、认知(TP)上的差异

变量 类别

 均值

标准差

 t

  p

L11 2.88

1.63 8.909

0.003[**]

2 2.31

1.50

L21 2.70

1.51 0.1360.731

2 2.63

1.51

L31 2.43

1.27 6.1870.013[*]

2 2.82

1.27

L41 2.70

1.39 4.3920.037[*]

2 3.75

1.37

L51 2.99

1.79 0.842 0.360

2 3.19

1.77

TP1

1 2.95

1.63 8.879 0.003[***]

2 3.57

1.74

TP2

1 2.70

1.51 4.586 0.033[*]

2 3.10

1.52

注:样本N1=128,N2=134。

L1-L5分别代表5次抽彩游戏得分。L1、L2的得分越高

对应的行为反应方式越倾向于冒险;L4、L5的得分越低对应的行为反应方式越倾向于冒险;TP代表威胁认知。

* p<0.05,* * p<0.01。

表2 回避失败变量(Avf)与风险情景中的行为(L)、认知变量(OP、TP)的Person相关

注:样本N=262。OP代表机会认知,TP代表威胁认知。

* p<0.05,* * p<0.01。

3.2 风险情景中机会-威胁认知变量的特征分析

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反应方式必然受制于他对情景的知觉,其中,机会与威胁认知是个体认识风险情景重要的途径之一。研讨机会-威胁认知变量的特征对于了解风险情景中的行为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在总体样本中,被试的机会认知与威胁认知合成变量呈显著负相关(r=-0.177,p<0.01)。这一系数的意义表明,被试在这两个变量上的取值是对应的,即个体对某一风险情景的机会认知越高,那么它对该情景的威胁认知就越低;反过来也应成立。这实际上表现的是一维变量的特征。但由于相关分析提供的仅仅是变量间变化趋势的信息,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不同被试群体的差异性特点。前面的数据分析已表明,机会-威胁变量中包含的子变量并未负载相等的信息量,比如积极、消极子变量比其他子变量对反映个体的差异情况更敏感,这可能与变量的语义表述有关。所以,我们以积极-消极子变量作为聚类变量,将被试划分为4组,在这对变量上正好表现为高-高,高-低,低-高,低-低的特征。机会-威胁变量的趋势也符合这一规律,只是4组被试的机会认知变量值普遍较高。这一现象表明机会变量在风险情景认知中所有的特殊意义(见图1,样本量从左至右分别为45,137,65,29)。ANOVA分析发现变量“消极的”[F(3,272)=287.09.p=0.000],“积极的”[F(3,272)=273.18,p=0.000],“机会”[F(3,272)=8.314,p=0.000],以及“威胁”[F(3,272)=2.049,p=0.104],在0.1水平上都达到了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很好地说明了个体差异导致被试风险情景认知复杂性的特征。同时,积极-消极与机会-威胁变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1=0.304,p=0.000;r2=0.160,p=0.008),被试在这两对变量上的表现方式也相当类似(积极-消极与机会-威胁两对变量的性质与关系,限于篇幅不在本文讨论)。个体对情景的认知表现为两维的变量上同低和同高的方式,并且这一特征在积极-消极变量上比机会-威胁变量表现得更为直观。事实上,在10个机会-威胁认知子变量中的7个在ANOVA的分析中的F值都有显著差异,而且所表现的趋势完全一致并能相互补充。

图1 4组被试在积极-消极认知、机会-威胁认知变量上的值

对风险行为变量作ANOVA分析发现在变量L1[F(3,272)=2.935,p=0.034],L2[F(3,272)=3.251,p=0.022],L4[F(3,272)=3.206,p=0.024]上,4组被试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被试对彩票情景的反应特征,在第一(L1)、第二(L2)和第四(L4)顺序正好是反映被试冒险倾向的关键变量位置;而第一顺序(L1)可能因为位置效应,从而都较好地反映出被试的差异特征。这些结果与前一部分有关彩票变量的数据是相吻合的,也证明了数据的可靠性。从4组被试在风险反应方式变量上的情况,可以看出认知与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并不单纯。高机会-低威胁认知组倾向为冒险,这可能因为个体认为情景提供的机会越大就越值得付出的缘故,而且这是总样本中占主导的反应方式,该组被试的数量达137人。低机会-高威胁组被试比较明显地表现出保守的反应方式。而高-高与低-低认知组与其它两组被试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该组被试表现出冒险或保守的行为反应方式并重的特点。个体差异可以解释这一现象。比如人格特征、后天经验等可能影响个体对情景的知觉与行为反应方式,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个体即便将风险情景知觉为低机会时,他也可能因为注重机会而采取冒险的行为;而天性保守的个体即使面临一点点威胁也会畏缩不前。结合前一部分的结论,可以推测具有较强回避失败动机的个体对情景的威胁认知水平敏感,在高-高认知状态下,会采取保守的反应方式;而低回避失败动机的个体,对机会认知更敏感,在同样状态下更可能采取冒险的方式。当被试将情景知觉为低-低状态时,尽管机会低,但威胁也低,这时个体有可能采取比较冒险的行为反应。数据提供了机会与威胁认知有存在于二维空间可能性的有力的证据,即机会认知与威胁认知的四种组合方式:高机会-低威胁、低机会-高威胁、低机会-低威胁与高机会-高威胁。这一组合将会对风险情景的分析提供更为丰富的认知信息,也能更准确地描述个体的行为反应方式。

另一方面,从表2中对被试在风险情景中的行为变量和机会-威胁认知变量的相关分析发现,机会认知变量与行为变量的相关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而威胁认知变量与行为变量的相关都不显著,有关机会-威胁变量的ANOVA分析也表明了同样的现象。这说明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行为是趋于冒险还是趋于保守,主要与个体对该情景的机会认知有关,也就是说,机会认知比威胁认知更能影响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反应方式。这一结果的出现可能与样本有关,本研究的样本全部来自大学生,他们大多数人的成长比较一帆风顺,经历的现实风险情景较少,所以在面临风险情景时会比较多的依靠机会认知来指导行为。当然,也可能是人们在对风险情景做出行为反应时,机会认知与威胁认知所占的比重本来就不相同的缘故。

4 结 论

本研究探讨个体成就动机、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反应方式以及机会-威胁认知三者之间的关系。数据表明,成就动机对于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反应方式和机会-威胁认知有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体回避失败的动机越强,其在风险情景中的行为倾向越趋于保守,对此情景的威胁认知水平也越高;机会-威胁认知对于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行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认知水平不同的个体在风险情景中的表现方式也不相同,其中机会认知变量所起的作用更为显著;个体在机会-威胁认知变量上的取值是相对的,但是同时出现了高机会-低威胁、低机会-低威胁胁、高机会-高威胁、低机会-高威胁认知的群体,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了机会认知与威胁认知有存在于两维空间的可能性。本实验从一个较新的思路论证了成就动机、冒险行为以及机会-威胁认知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收稿日期:2001-10-05。

标签:;  ;  ;  

风险情景中的机会和威胁感知_成就动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