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的检测及临床价值论文_孙国鹏

孙国鹏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中心医院检验科 116400)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期间来本院就诊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在发病72h、1周、3周时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并与25例正常组作对比。结果:72h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测定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膜糖蛋白

【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162-02

血小板在正常的循环血液中基本处于静息状态,一旦遇到病理性刺激就可被激活为活化的血小板,血小板活化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步骤,是诱发脑梗死的病理基础[1],大量研究表明,活化的血小板与静息的血小板相比,其血小板膜糖蛋白会发生显著变化,本实验主要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在急性脑梗死形成中的临床价值,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期间来本院就诊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入选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57~87岁;选取体检及检验各项指标均正常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4~85岁,两组观察对象的性别、年龄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流式细胞仪:为美国BD公司的FACS calibur型,试管为BD公司的FALCON流式专用试管。试剂:CD62p-PE为藻红蛋白标记的抗CD62p的McAb;CD61-percp为多甲藻叶绿素;PAC-1 FITC为异硫氰酸荧光素。

1.22操作方法:①患者入院的72h内、1周、3周各抽取空腹静脉血,放入1:9EDTA抗凝管内,离心后取上清液。25例正常者采血过程同上。②取两支试管,将PAC-1 FITC、CD62p PE、CD61-PreCP各10ul作为测定管,另一管为对照管,加入IgG(MIgG-PE)、CD61-PerCP各1Oul和RGDS 5ul,并在上述两管中加入10ul的全血,摇匀,在阴暗处放置15min,再加含 1%多聚甲醛的PBS 2ml于流式细胞仪上检测,保存数据,采用Cell Quest软件从计算机中算出CD62p和 PAC-1的阳性表达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关系检验,P< 0.05。

2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小时内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一周后开始下降,到3周时,其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仍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

注:P< 0.05

3讨论

脑梗死的发生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机体受到不良刺激时,血管局部可产生一系列的反应,血小板膜糖蛋白复合物、纤维粘连蛋白等粘附蛋白相互结合作用,引发了血小板的活化[2]。CD62p与PAC-1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标志物,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D62p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40000的跨膜糖蛋白,位于血小板的ɑ-颗粒和内皮细胞小体内,在不良因子刺激下,CD62p可迅速表达于活化的内皮细胞和血小板表面,其作为细胞膜表面的粘附分子,可介导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及白细胞间的粘附、聚集,共同启动血栓的形成[3],并可逐步消失,可见CD62p在血栓的行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PAC-1是血小板集聚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正常情况下的PAC-1没有与配基结合的能力,血小板活化后,PAC-1的存在形式及周围环境发生改变,产生受体活性,可识别位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附近的GPⅡb/Ⅱa复合物的抗原决定簇,并与之粘附结合。

大量研究表明,CD62p与PAC-1在血栓形成时明显升高,这也与本实验中笔者的研究相一致,本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时,其外周血中的CD62p与PAC-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1周后开始下降,到3周时,仍高于正常组,但差异已显著缩小。因此,CD62p、PAC-1可作为检测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参考指标,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风石 ,张秀泉 ,赵明等.老年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的动态变化[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5):304—305.

[2] 陈秋月,丁美萍,金笑平等.血小板活化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704.

[3] 韩坤元 ,王好问,林道勇.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 CD62p及PAC-1的测定及意义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7):6494-6495.

论文作者:孙国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9

标签:;  ;  ;  ;  ;  ;  ;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的检测及临床价值论文_孙国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