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方言建档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我国方言建档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我国方言建档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唐艺倩

摘 要 方言是我国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文化日渐衰弱。为了保护方言的多样性,传承地方文化,方言建档工作刻不容缓。文章首先阐述我国方言建档工作的发展现状,然后从各角度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又进一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方言建档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加快方言建档步伐,从而推进方言文化的传承和社会共同记忆的构建。

关键词 方言 方言建档 方言文化 档案

“方言”是相对于“普通话”而存在的概念,指仅在一定区域内流通,被当地人在日常交流沟通中使用的语言。方言的保护不但与地方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也对历史文化的研究有促进作用。自1956 年全国推广普通话以来,方言的语言环境被不断压缩,地方方言特色也不断被冲淡,方言“退化”的速度在年轻一代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随着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新电改方案”的通过标志着电力市场进一步开放,电网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从内生角度降低管理成本,提质增效,以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成为在开放竞争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1]。集约化能够通过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管理成本;也能通过提高规范化水平,降低企业财务、审计风险;并且能够统筹资源调配,有效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在物资合同结算管理方面,省级电网企业作为集约化管理的重要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随着方言和方言文化的不断衰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方言建档的重要性,希望将方言以档案的形式保管起来。从理论意义的角度而言,方言建档有利于弥补学术界对方言档案领域研究的欠缺。从实践意义的角度来说,方言建档有利于保护和开发方言资源,将方言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同时构建社会共同记忆,成为和谐社会的凝聚剂。

一、方言建档工作的相关概况

1.方言建档的内涵。方言建档,顾名思义就是对地方方言的语音体系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以档案的形式对其进行收录归档,可供个人和社会查阅和利用。方言建档一般以用地方方言表达的民谣、歌曲、民间故事、小说等各类资源为收集对象,使其都变成有实物载体的档案。

2. 方言建档的特点。方言建档不同于其他建档工作,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1)针对性强。方言建档的对象一定是以地方方言为表达形式的各类资源,不管是民谣、歌曲、民间故事或小说,都是依托于地方方言而存在才有被收集整理为方言档案的资格,在收集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区分不同方言,在各种资料中甄别出需要的方言对象。(2)官方主导。由于方言建档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工作,个人或民间组织很难同时具备这些条件,所以目前我国方言建档工作一般由政府和档案部门主导,在相关民间组织的配合下共同完成。(3)保护与利用并重。方言建档的初衷是保护日益衰落的方言文化,但也是为了让方言能够更好、更多、更便利地为社会建设服务,保护是基础,只有在保护方言的基础上才能谈对方言的利用。方言文化有巨大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方言建档是开发方言价值的第一步。

二、方言建档工作的作用与意义

在公文语体中,要求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输出的修辞语义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之上的。黎运汉、盛永生认为,“公文语体也称事务语体、公文事务语体、应用语体。它是适应公文事务交际领域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体。”[2]77包括法规体、通报体、约据体和函电体四种类型。公文语体因为是以言行事,要促使接受者产生言后行为,所以要求语义内容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必须是以事实为根据的,要求反映的修辞语义是客观的、真实的。也就是说,公文语体要求使用客观而又真实的修辞语义。这是公文语体在修辞语义方面所表现出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特征。例如:

3. 方言建档有利于构建社会共同记忆。方言的进化,夹杂了地方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元素,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深深烙下了民族的印记。方言不但可以考察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发展的历史变化,还可以根据方言的各种成分来构拟古音体系,了解历史文化情况,对于研究古代语言面貌乃至古代历史、文化、风俗等都具有特殊的价值。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和表达载体,更是族群身份认同的标志和集体记忆构建的桥梁,而集体记忆是连接档案和身份认同的纽带,档案通过参与建构与强化集体记忆来实现身份认同。方言语音建档可在实践层面上将这种身份认同的情感诉求转化为深刻的文化建构。

3.增强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方言建档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员和资金的投入,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全力支持。档案部门和各级语委利用调查走访的手段收集素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音像技术对采集的资料进行录入,争取将各地方言原貌完整保留下来。组织专家对本地方言语音语汇的变化情况展开甄别、整理和研究。当务之急还是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开展一次全国方言普查工作,并设立语音档案长期保存[8]51。方言建档除了向国家财政部门争取更多的经费之外,更要积极拓展经费的来源,比如通过与相关商业机构合作来获取资助,也可以寻求社会人士的资助等[9]27

1. 方言建档有利于记录各地区不同的文化习俗差异。在封建社会和小农经济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各地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称谓。节日名称、婚丧嫁娶、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迥然不同的名称。清明节扫墓也称“醮地、拜山、挂纸、献纸、压纸、祀地”;端午节单是节日名称就有“端阳、端午、重午、五月节、五日节、五月初五”等说法[1]48。同时,也是因为方言的差异,为了趋吉避凶,不同地域出现了不同的语言避讳现象。比如在江河边乘船切忌说自己姓陈,因为“陈”“沉”同音,摆渡人最忌讳这个音;梨子要吃完整的,切成块“分梨”意为“分离”,也是不吉利的;大部分地区对“死”字相当避讳,一般人死去只称“老去了、走了、没了”,而在广州、潮州等地,“死”放句末常表示程度很深的意思,快乐、漂亮都可加上。通过方言建档能将各地区间方言的含义记录下来,对应不同的习俗文化,保持地方文化多样性。

地震活动频率上云南省MS6.5级以上地震的泊松分布参数为0.2154,每年发生MS6.5级以上大震概率为19.3%,约每5年发生一次,其中发生1次的概率为17.4%,2次以上的概率为1.9%。MS7.0级以上地震的泊松分布参数为0.1061,每年发生7级以上大震概率为9.5%,具有每10年发生1次的特点,其中发生1次MS7.0级地震的概率为17.3%,2次以上的概率为2%。

三、我国方言建档工作的发展概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我国方言建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1)方言种类多,分布广,收集难度大。语言和文化的形成与演变都打上了环境的深刻烙印,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反映在方言中则有不同词汇手段的陈述。人员的流动也带来语言和文化的交织碰撞,这也是为什么相近地域间的方言口音有所异同的原因。我泱泱大中华,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方言种类众多,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北方、湘、赣、吴、客家、闽和粤七大方言区,再具体到各地区方言细化分类,不论从数量还是分布范围来看,完整收集难度和任务量都非常大,更不用提大部分濒危方言已经在时间长河里消失了踪影。(2)方言建档工作的资源保障不足。方言建档是一项需要大量的人、物、财力来支持的工作。首先,我国方言的档案式保护工作涉及档案学、语言学、信息技术学等多个学科[7]27,对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各学科均有涉猎。但实际上方言建档工作者只是某一类学科人员,仅对自己学科范围内的知识比较了解。语言类学科人员主要负责语言的收集分类整理,档案学科人员主要负责归档工作,两者之间信息交流不通畅,依据各学科的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不发达地区在方言建档方面的技术、资金投入较少,没有建立起各地语音资源交流共享平台,档案馆设备老旧,不利于长时间保管方言档案。语音资料的采集需要深入各个方言村落,长期居住调查整理,没有资金支持很难坚持。(3)方言建档缺乏统一标准规范。方言建档主要有语言学视角下和档案学视角下的方言建档,其实施主体为语言部门和档案部门,二者在自身的学科领域下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必然会造成语音采集质量、保存格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利于方言档案的开发、利用和共享[8]4。比如,方言采集的人选标准,什么年龄阶段的适合当语言发言人;应该使用何种文本进行录制才能更加完整充分体现当地方言特色,尽可能将方言收录完全;选用何种载体保存音频文件,既能保证文件安全性和寿命又能兼顾经济成本……这些都是应该规范的标准。同时,如何保证后人能看懂或听懂前人保存的方言档案是需要注意的问题。(4)方言建档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目前,我国档案馆一般是采取建立录音档案的方式对方言进行档案式保护,形式上,一般对方言档案进行直接建档保管,在个人或单位对方言档案有利用需求时,再对其进行利用开发。这种单一的建档模式会导致方言档案有较强的被动性,很难较大程度上发挥方言档案的功用。我们应该创新方言建档模式,从建档开端着手,化被动为主动,不断改进方言建档工作。

1.我国方言建档的发展概况。最早关注汉语方言档案的人是瑞士的汉学家高本汉。他是第一个使用历史语言学这种欧洲治学方式研究中文的学者,他重构了中古汉语及上古汉语的语音,并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对汉语方言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同时汉语方言的档案建设也是由他发起[5]50。从1910 年开始,高本汉先生花了两年多的时间,采用文字记录、录音等方式在华北地区对汉语方言进行考察,记录了33 种方言。他收集了众多方言资料,并将相关研究成果收录在他的四卷本《中国音韵学研究》第一册中,对古代汉语语音重构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五四运动后,一批留学归来的中国学者也开始进行方言保护性记录和调研工作。1929 年,时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文献部主任的赵元任先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汉语方言调查。除公开出版的湖北方言专著外,更多资料现存放于台北史语所的档案馆中。1999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侯精一先生曾试图将全国40 个地方方言形成录音资料加以保存,并为此主编了《现代汉语方言音库》;上海市教委于2005 年启动了“上海方言保护性调查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建立上海话语音资料,把上海话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2008 年10 月,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成果“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在江苏省苏州市启动;2010 年,厦门在18 所小学和10 所幼儿园成立闽南语教学试点;广东地区则有不少学者及电视主持人在网络上组成方言保护组织,公开支持保护粤语、潮州话、客家话[6]156。2011 年11 月4 日,浙江省档案局发布《关于开展浙江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浙江方言语音建档为省档案局重点项目,将由各地市档案局分片实施。作为吴方言的分支,张家港方言近年来备受关注。2015 年,张家港市档案局发起了保护家乡话的活动,寻找合适的录音人员录制张家港方言语音档案,出版了一系列方言读物,推动建立和健全张家港方言资源体系,有利于推动张家港历史资源开发和利用。

四、完善我国方言建档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方言保护要有侧重点。首先从大范围着手,先把七大方言区中最典型的方言收集记录好,因为使用人数广,素材收集较方便。其次重点收集濒危方言,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员徐世璇在他的《濒危语言研究》一书中指出,中国的语言大约有120 种,目前这120 种语言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有几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9]51。再者,方言建档是分区域进行,可将收集范围切割成小区域,再安排各区域相关单位和负责人落实当地方言收集建档工作,把整体目标划分为数个小目标,减轻工作量。我们要抓紧时间,赶在濒危方言文化消失之前将它们保护起来,以便日后研究利用。

2. 加大建档复合型人才培养。方言建档工作过程中,档案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十分重要。建立方言数据库需要庞大的方言资源,从字、词、句、段落到完整文章,从前期准备工作到校对检验,这样一份繁琐且工作量巨大的工作无疑对工作人员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这份工作既需要具备历史、语言专业能力的人才,也需要具备电子档案管理能力的人员。档案部门要提高接收工作人员的标准门槛,必须要选录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而非专业知识欠缺或仅凭经验做事的“关系户”,只有接受了档案学、管理学、语言学等系统教育,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俱全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做好方言建档工作。培养建档复合型人才,就要培养语音档案专职人员,积极挖掘复合型人才,与高校合作,引进技术型人才;扩展档案人员的理论知识层面、提高服务水平;开展“方言档案经验交流研讨会”等活动,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乡村等薄弱区域加强文化教育宣传,转变工作作风,加快方言档案建设步伐。

2. 方言建档有利于曲艺文化的传承,促进文学发展。方言是曲艺文化的根基,其自身就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据资料统计,我国现有戏曲剧种317 种,流传至今的曲艺品种约400 个左右[2]100。戏曲从雏形阶段发展为成熟剧种的过程中,方言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苏州的评弹、湖南的花鼓戏、上海的沪剧……都是用地方方言表达。正是方言的抑扬顿挫搭配上曲调的起承转合,才体现了戏曲曲艺独有的韵律美感。山歌、民歌、号子等曲艺,也正是因为对方言腔调的夸张化得以广为传播[3]。方言建档既是保护方言,也保护了由方言衍生出的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方言对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方言形成的许多独特的民谣、俗语、谚语、歇后语等,是汉语语言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还有许多流传后世、极具文学价值的著作,都能看见方言的影子。在清末之前,纯粹用方言写作的作品并不多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文康的《儿女英雄传》(北京话)、邹必显的《飞砣子传》(扬州话)、韩子云的《海上花列传》(苏州话)等[4]。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也穿插了方言,如“周瑞家的听了道:‘……你且家去等我……’”。时间更近一点的,比如使用陕西关中一带方言写就的著名小说《白鹿原》、金宇澄的夹杂着上海方言的《繁花》等等。可以说方言使得作品更为生动鲜明,而想要参透一部著作的细枝末节,还需结合特定的方言文化进行研究。

4.规范方言建档工作的标准。方言档案的标准规范应由档案部门和语言部门一起制定,首先对地方方言进行深度普查,了解行政区域内方言分类和分布情况;组建专家团,对当地特色语音、词汇、语法进行整理,选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本,将其作为语音录入的读本;选定合适的语音发言人录音;制作音频文件,上传归档。2015 年,张家港市就采用了类似方案对本市四种代表性吴方言开展语音建档工作,通过“选择代表性方言、甄选发音人、编制发音文稿、制作声像档案和文字记录”这几项举措,初步建立了张家港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各种渠道对地方方言资料进行征集,进一步挖掘、整理馆藏的地方方言资源,不断丰富、充实方言档案内容,并对方言语音档案、方言文本和其他方言档案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科学加工、妥善保管,为编研利用夯实基础,以便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方言文化[10]

罗四强不停地追随着他去每个悼念厅看尸体。直看得他头皮发乍,回头跟罗爹爹说:“我这辈子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死人。”

5.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新模式。创新方言建档工作的模式,需要国家语委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保护方言的热潮中,这是完善方言建档工作的关键。首先,作为方言建档工作的领头羊,政府官方要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在制定全面科学的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更要担负起建立方言档案、保护方言文化的重任,正确处理好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的关系。加大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地方戏曲、曲艺的关注和扶持力度。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的地区率先做好方言建档工作,为经济和技术较落后的地区做示范,为下辖市县乡镇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人员支持。其次,要跳出固有的传统建档模式,即政府相关部门对方言资源直接建档保管,再进行开发利用的模式。应该充分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方言建档工作,扩大方言建档工作的主体。坚持项目带动,积极寻求与方言资源利用相关的合作项目,根据项目发展要求搜集整理所需方言资源,促进档案资源的集聚,项目结束后就可以直接将整理后的方言进行归档保存。项目带动方言建档的模式,拓展了档案资源建设的思路和途径,不仅做到了对方言的保护,还能最大程度上开发方言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对方言和方言文化的保护及长足发展。湖南著名主持人汪涵是个出名的“语言通”,他精通湖南话、四川话、粤语等多地方言。2015 年,他毅然决定独自出资465 万,在湖南发起“響應”(谐音“乡音”)计划,成立了一个由十几位湖南籍语言学家及各自带领的研究生组建的团队,计划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对湖南53 个地方方言进行田野调查,收集研究并整理后的所有资料将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作为永久人文类史料保存起来。几十几百年后,当后人在博物馆聆听着先辈们说出古老的乡音,那油然而生的亲切与感动,就可以回报前人一切的努力和汗水了。

方言建档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通过国家和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推动方言建档的前进步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方言档案资源,才能实现方言从“保存”到“保护”的升级。同时,档案馆也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档案服务形式,比如通过社交媒体向用户主动推送方言档案信息等。此外,档案部门也可以和相关技术部门合作开发方言APP,以满足不同年龄阶层对方言档案的利用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如龙.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3(1):48-56.

[2]胡吉成.从文化遗产角度探析方言的保护[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100-103+147.

[3]李宇明.珍爱中华语言资源[N].文汇报,2008-01-03(8).

[4]柯玲.论方言的文学功能[EB/OL].[2010-07-22].http://www.confucianism.com.cn/html/hanyu/11516052.html

[5]田雪华.档案部门保护方言的路径选择[J].档案文化,2012(7):50-51.

[6]张琦.档案部门方言保护工作探析[J].兰台世界,2015(10):156-157.

[7]赵生辉.方言建档工作的学科关系与协同机制探析[J].档案与建设,2014(6):4-7.

[8]王桂宏. 方言语音档案建设刍议[J]. 中国档案,2008(8):51-52.

[9]张芳霖,汤晓良,谢雨菲.我国方言档案式的swot 分析[J].北京档案,2016(2):27-28.

[10]柴冬云.留住“逐渐消失的声音”——浙江省杭州市积极开展方言语音档案建档工作[N].中国档案报,2013-01-08(2).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Dialect Archives

Tang Yiqian

Abstract Dialect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local culture, and it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u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ndarin, dialect culture is declining.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diversity of dialects and inherit the local culture,there is no time to lose in dialect filing. 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dialect filing work, and then analyzes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from all aspect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dialect filing work,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archiv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of dialect culture and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ommon memory

Keyword dialect; dialect filing; dialect culture; archives

中图分类号 G275.9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03-09

DOI: 10.16565/j.cnki.1006-7744.2019.12.11

★作者简介: 唐艺倩,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档案信息化管理。

标签:;  ;  ;  ;  ;  

我国方言建档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